百千万工程丨恩平:建立“四个一”机制 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

  恩平市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及省委、江门市委关于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部署和要求,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以“四个一”破解县域经济发展技能人才难题,为实现恩平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

  职业教育“一站式”服务

  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建设职教园区,打造“工匠摇篮”。继2022年江门首个园区技校——江门市技师学院恩平智造学院落地恩平后,恩平市再次投入17.5亿元,新建恩平市职教园区。该项目于今年3月21日正式动工建设,计划2024年6月竣工,建成后,恩平智造学院、恩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等将入驻职教园区,增加职业教育优质学位4500个,每年为企业培养2000—3000名高素质人才。

  

  恩平市职教园区效果图。

  二是共建实践基地,强化职业培训。恩平市积极推行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订单式”办学模式。市职教中心主动对接“链主”企业和重点企业,先后与金铭机械等12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推行“实践教学课堂进企业”的校企育人模式,目前已与29家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恩平智造学院联合艾普升智能装备、集雅电器、帕思高电子和博泰智能装备等4家重点企业合作开设机电一体化、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订单班”3个,首届招生5个教学班、共230人。

  三是结合本地实际,职教与科创挂钩。按照本地产业发展现状,恩平市把科技创新、技能竞赛融入职业技术教育,既推动了本地产业科技升级,又达到了锻炼人才的目的。今年3月,恩平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岑永赞师生团队团结协作、合力攻坚,其研究成果“一种灵活结构麦克风”,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助推本地传统麦克风产业向新一代信息技术转化。目前,该项专利已与企业达成合作,将投入生产。在2022-2023年度省、江门市各大专业技能大赛中,恩平市取得了优异成绩。恩平市职教中心有11个赛项获省赛资格,创历史新高。全市共有46名学生获江门市20个奖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3项,获奖赛项和获奖等次创新高。

  二

  培育认定“一体化”推进

  激发农业农村人才活力

  一是大力培育农业实用人才。

  大力实施基层农技人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累计培育农村创业带头人150人、农村电商人才200人,农技推广员156人、高素质农民1009人。持续推进农村乡土专家认定、“乡村工匠”职称评审,充分激发农村高素质人才的干事创业活力。目前共有92人被评为“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189人被评为“乡村工匠”。

  二是加强人才之间技术交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产学研合作,推进品种创新与协作攻关,把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人才引入恩平。如立足恩平优质水资源,联合海大集团开展罗氏沼虾遗传育种和规模化繁育,加强专业人才之间的交流互动,为本地技术人员“充电”。又如,积极举办国家马铃薯育种联合攻关新品种展示与研讨会,把外地的先进技术和人才请进恩平,重点解决种薯本地化繁育解决马铃薯产业发展“芯片”问题。

  

  国家马铃薯育种联合攻关新品种展示与研讨会,现场展示了52个不同类型新品种马铃薯。

  三是培育壮大新型农民队伍。以农业农村局等部门为轴,各村党组织为点,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打造“农事有我”“田间课堂”等党建服务品牌,组建一支由109名农技人才组成的“轻骑兵”农技服务队伍,紧跟产业发展形势,以小分队形式深入生产一线、田间地头开展订单式、菜单式的技术指导服务,努力壮大新型农民队伍,为其讲授理论知识、惠农政策、农业技术等相关农业知识,提升其技术水平。

  三

  三项工程“一盘棋”布局

  推进稳产扩产吸纳就业

  一是高水平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推动恩平市职教中心、民办培训机构等与辖区餐饮企业合作,提高“粤菜师傅”培养能力,发动餐饮企业从业人员考取技能证书,并予以技能补贴。对于“粤菜师傅”回乡开办农家乐、小餐馆或外出创业发展落实一次性10000元的创业补贴。

  二是高标准实施“广东技工”工程。深化与人才供给基地——广西贺州学院的合作,会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签订人才战略合作协议,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培养人才,为恩平经济发展注入“技能人才”动力。继续发放以工代训补贴和适岗培训补贴,筹备举办职业技能竞赛,助推技能人才发展实现弯道超车。

  三是高质量实施“南粤家政”工程。深入推进新塘社区、小岛社区2家“南粤家政”基层服务示范站的建设,通过“政府+企业+社区服务”家政社区服务新模式,开展家政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带动各类劳动力加入家政行业。

  

  开展“南粤家政”技能培训。

  四

  人才政策“一整套”升级

  优化人才“引育留”全链条

  一是精准灵活引进人才。建立人才信息采集更新制度,建立健全十四支人才队伍信息库,制定“人才需求清单”和“需求人才清单”。持续推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引育机制,举办市、镇高校毕业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以及专场招聘会,进一步推介家乡、推荐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2022年以来,共举办市、镇两级返乡大学生交流活动12场次,促进96名高校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

  

  大学生青年人才代表参观牛江镇昌梅村。

  二是实施各类人才工程。深化产业人才定向培养,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深度对接、联合办学,培养更多产业急需的高素质职业技术、技能人才。扎实推进人才需求端改革,推动产才融合发展。深化招商引资工作,注重引进高质量中小企业,加快企业落地形成产业集聚效应,不断积累人力资本,为承接高端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用心服务留住人才。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建立普惠性技能培训补贴机制,真金白银发放多样化补贴。升级推行“恩州英才卡”制度,做实做优“人才管家”服务,在父母养老、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的优质服务。用好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为优秀技能人才提供生活、住房、安家、社保等补贴待遇。

  来源:恩平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指挥办

  责任编辑:冯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