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春光明媚的日子》讲述五四运动风云人物罗家伦的故事

  一道聚光灯照亮在舞台的主角儿 " 罗家伦 " 身上," 老先生,回来了!回来了!" 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的嘉宾们不约而同地说。日前,浙江绍兴市柯桥区蓝天剧院高朋满座,《春光明媚的日子》话剧首次在罗家伦祖籍地上演。

  这部话剧由浙江话剧团、绍兴市柯桥区委宣传部、柯桥区钱清街道办事处联合出品,清华大学艺术教育中心、清华大学校史馆指导,是一部根据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中国近代教育家、思想家,清华大学老校长、" 五四运动 " 学生领袖之一罗家伦先生的舞台剧。

  罗家伦祖籍为绍兴柯桥钱清镇,生于江西南昌。他曾与傅斯年等发起成立北京大学第一个学生社团新潮社,并编纂《新潮》宣传新文化;五四运动中,他提出的 "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 广为传播;担任清华大学校长时期,他追求教育独立与学术自主,对清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辖废董 "、清理基金、改良学科、延聘名师、兴建馆舍、招收女生,为 20 世纪 30 年代清华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绍兴市柯桥区委常委、钱清街道党工委书记李永杰介绍创作该剧的初衷说," 罗家伦先生属于清华大学,也是家乡柯桥的骄傲。"

  " 当时间将人的记忆变成碎片,始终无法忘记的,就是最初的信念与理想。" 导演钟浩表示,《春光明媚的日子》通过虚实结合的表现形式,向观众尤其当代青年传达了 " 最纯洁的信仰是对于高尚理想的信仰 " 这一具有现实意义的主题。

  在剧中饰演罗家伦的是浙江话剧团魏鹏,国家一级演员,"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去饰演罗家伦,希望能在舞台上真实地还原他的一生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在清华大学校史馆馆长的带领下,魏鹏了解到不少罗家伦校长任职期间的故事。

  在绍兴市柯桥区钱清镇江墅村,清华大学、绍兴市政府联合激活了一栋低小破旧的罗家伦祖居,在这里展示罗家伦先生的生平事迹和珍贵史料,并在江墅村建立了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柯桥站,该工作站将服务清华、北大等国内各大高校师生来这里开展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

  作者:刘海波 李剑平

  编辑:付鑫鑫

  责任编辑:蒋萍

  *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