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韩开始撤侨行动,苏丹内乱的背后,或是中东与粮食激烈博弈

  美国与日韩多国开始在苏丹撤侨,这说明该地区局势已经进入不可控的地步还是另有图谋?

  据路透社4月22日报道称,美国总统拜登表示,美军正从喀土穆撤离美国政府人员。国务卿布林肯在声明中表示:“所有美国人员及其家属”已安全撤离,美国将继续协助在苏丹的美国人做好自身安全规划。

  

  此前,美媒报道称,有一名美国公民在冲突中死亡,但并未透露更多细节。

  此举令美军闻风而动,正在部署额外兵力,随时准备投入以保障美国公民的安全。

  在美国有所行动后,日韩等其他国家也在相继准备撤侨行动。

  苏丹军方与快速支援部队的战斗已经持续多日,双方都表示现阶段不可能结束冲突,这意味着苏丹这个非洲国家将会长期陷入内战的混乱状态。

  在该国西部地区的达尔富尔是矛盾所在,双方势力自2003年升级冲突,已导致30万人死亡,270万人流离失所。

  从军事层面而言,双方谁也奈何不了谁。

  军方拥有制空权和地面重武器,在正面战场上处于绝对优势。

  快速支援部队则人数众多,遍布范围大,擅长打游击战。

  如果陷入长时间的战略相持阶段,只能是僵局,而打破僵局的那只手或许是美国。

  首先,美军从苏丹撤走侨民的行动是受当地快速支援部队配合,这点双方都已经承认。

  其次,西方媒体的口径正在悄然发生变化,暗指军方是独裁政权,而骚乱是“民主的反抗”。

  尽管目前没有任何国家公开表态在这场内乱中,支持哪一方势力,但国际博弈的棋盘已经在苏丹展开。

  

  分析任何国际事件,都离不开地缘政治的角度,苏丹亦是如此。

  苏丹算是非洲一个人口、占地面积都较大的国家,其国内也有比较丰富的自然资源。

  关键在于苏丹毗邻埃及,与沙特阿拉伯相隔红海,被誉为“非洲之角”。

  红海的战略重要性不言而喻,西北面与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相连,南面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相连。

  坐拥如此的战略要塞,偏偏实力孱弱,多年陷入内斗,自然成为大国角逐的博弈场。

  这里的大国,是美国与俄罗斯。

  苏丹巴希尔政权时,因南苏丹分离背后有西方势力的身影,所以巴希尔主动找到莫斯科寻求合作。

  先前俄苏签订协议时,规定俄罗斯将在苏丹设立海军保障基地,主要用于舰船维护和物资补给等。一切以国际标准为主,最多允许停泊4艘舰船、常驻基地俄军不得超过300人。

  普京本打算以苏丹为跳板,进而将俄海军的力量投射至印度洋地区,借此影响中东局势并与美国掰手腕。

  可没想到俄乌冲突的迅速爆发,打乱了许多安排,比如原本将提供给苏丹的苏-30、苏-35以及S-300防空系统、导弹艇等军购问题以及核能、教育等合作。

  想要在中东占据一席之地,关键在于控制住几个出海港口和航海通道,比如苏伊士运河。

  

  属于美国的中东棋盘正在分崩离析,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后,也门武装冲突暂缓。美国失去了维系地缘政治钉子的直接矛盾,就不得不寻求一个新的冲突。

  目前美国在该地区只有数百名海军陆战队员,不足以成大事,但美国想要的什么?

  我个人认为,美国也不愿意在苏丹扶植起代理人,更不愿意去打一场类似于阿富汗的烂仗,它要的只有搅乱中东局势。

  一方面,中东正处于激烈的变局中,阿拉伯国家联盟正在对以色列施压,内塔尼亚胡忙于跟国际犹太资本博弈。

  另一方面,俄乌谷物出口正处于胶着状态,西方封锁了几条俄罗斯主要航道,而普京又掐着黑海敖德萨港口。

  乌克兰谷物向西出口又遭遇东欧五国的集体抵制,美国不得不将筹码再次押到中东地区的博弈上。

  总而言之,我们在呼吁苏丹内部各方势力保持冷静、克制,协商各方共建民主体系,向文官制度改革。

  同时更应该关注全世界范围内的粮食危机问题,无论是俄乌这两块巨大的粮食产地出现某种矛盾,还是世界供应物流产生的问题,都将影响粮食作为大宗商品的价格。

  

  这不仅会加剧全世界范围内的普遍通胀,还会令特别贫困地区面临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希望国际社会应对此深切关注,早日解决这一根本矛盾。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