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青年朋友的“对话”,《当青春遇见马克思》在京发布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6月2日讯(记者秦孟婷 通讯员王富军)5月31日,人民出版社《当青春遇见马克思》一书正式发布,出版座谈会在北京PAGEONE书店举行,20余名专家学者和30多位读者代表出席。

  《当青春遇见马克思》由清华大学郭建宁、王富军主编,老中青三代学者共同撰写,华中师范大学桂岳卓越教授张耀灿、中央党校专家工作室领衔专家韩庆祥、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院长欧阳康、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陈锡喜、吉林大学党委副书记韩喜平、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出版中心主任杨宗元联袂推荐。

  该书是理论通俗读物,强调与青年朋友的“对话”,全书共六章,通过一个个鲜活案例,采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马克思的思想成长、论战交锋,展现了一个生动鲜活的马克思形象。

  座谈会上,专家肯定了《当青春遇见马克思》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传播中强烈的担当意识。韩庆祥认为本书给青年带来三点启示,一是为人类理想奋斗终生,二是多读无字之书,三是要有敢于斗争精神。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原主任、中宣部理论局原副局长张国祚指出,“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5周年”,两百多年过去,马克思依旧在深刻影响着我们,本书的出版“能够拉近我们这个时代的青年与马克思的距离”。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书林用30、28这两个数字,说明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科学理论时的年龄,勉励青年人“不懈追求真理的人永远年轻”。

  王富军、任鹏等10多位青年学者开展对谈。东北大学任鹏认为,青年与马克思主义是“双向奔赴”的,不光是青年需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也需要中国青年的推动。河南师范大学张迪表示,网上有人说马克思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因为大家只学了表层,没有学内里。《当青春遇见马克思》正展现了马克思和我们一样的青春,既接地气,又不跑偏。

  本书还埋了“彩蛋”。书中第三章“思想论战中的马克思”介绍了几场鲜为人知的论战,体现了马克思的批判性。据悉本书同步推出了表情包“突突呀”和“卡卡呀”,依据已发现的卡尔·马克思最早的照片设计,采用的是漫画风格,重点突出了马克思的斗争批判精神——这正是“突突呀”这一名字的来历。读者朋友可到微信表情中搜索“卡卡呀”“突突呀”下载。

  【编辑:赵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