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推荐8篇)

  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1)

  教学目标:

  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学习按正确的方法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说的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利用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

  听写词语。

  问题错误答案

  (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的正确姿势。)

  教师巡视,抽生把听写的词语拿到展示台,师生一起订正,可以强调书写规则。教师问:谁能用“问题”一词说句话呢?

  抽生说。

  问: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本文讲的谁的问题吗?生:是科学家的问题。

  教师板书:科学家的问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抽生读科学家提的问题。齐读带有问号的句子。

  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离奇的答案呢?

  师引渡:所有的孩子们都相信了吗?生:玛丽亚不相信。

  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能体会玛丽亚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句子。抽学生说。

  当孩子说到玛丽亚“满腹疑惑”一词,想象她会想些什么呢?从而理解这一词语。

  (2)年幼的玛丽亚虽然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但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她请教了谁?(妈妈)妈妈是怎么对她说的呢?

  (3)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请一名学生读。

  (4)玛丽亚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插图和回家实践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结论后,玛丽亚很生气。思考:她为什么生气呢?

  抽学生说。齐读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会生气吗?

  师引渡:是呀,玛丽亚的确很生气,我很崇拜的科学家怎么会骗小孩呢?得找那个科学家问问。

  3、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玛利亚的问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为什么她会这样问呢?联系前文说。体会玛利亚这是心情怎样的?把这种生气的语气送进句子中读。指名学生玛丽亚的话。从你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很生气的。

  (2)科学家听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师: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哈哈大笑?

  生:科学家为自己提的问题而发笑。

  生:科学家看到玛利亚的认真实践而高兴。

  (3)科学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自由回答。勾画出反复读。出示小黑板。齐读。

  (3)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多动手做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作业:

  (1)抄写科学家的话。这道题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句默记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个字或词就写。(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没掌握方法及时纠正)

  (2)抄写词语。

  议论纷纷满腹疑惑

  板书设计:

  25科学家的问题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词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小实验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一次,一位科学家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一个叫玛利亚的`小朋友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那科学家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这个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汉字娃娃打打招呼。

  2认读生字

  3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读后交流

  (1)科学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哪儿奇怪?

  (3)指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来。

  3小朋友是怎么议论的呢?

  (1)根据小朋友的发言,相机理解“抢着说”

  (2)你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刚才大家都争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哪个词语?议论纷纷。

  (3)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4引读第三段

  (1)玛利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疑问,课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赶快去找找吧!理解“满腹疑惑”

  (2)妈妈怎么说?

  5玛利亚动手实验,发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有关的句子。

  6是这样的吗?我们也来做做这个实验。

  (1)演示实验。理解“水漫出来了”

  (2)这样的结果是玛利亚根本没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句子: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玛利亚这么生气,是为什么呢?

  7第二天,玛利亚找到那位科学家,质问他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他们,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科学家说的话。

  8玛利亚听了,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玛利亚明白了什么?指导读第七自然段,读出高兴。

  三、总结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类似的事吗?讲一讲。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先说在请完成书上的最后一题。

  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3)

  教学目标:

  1、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同学的朗读能力、扮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布置:两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干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出示生字卡片,同学开火车读。

  3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

  2生字组词。

  3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生书写,师巡视。

  5示范写,讲要点。

  6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4谁来扮演玛利亚和妈妈。面对妈妈的回答,玛利亚说了什么?做了实验她发现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誊写生字词语。

  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4)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二上第二单元第五课,是工程技术领域课型在小学科学里第一次出现,第一次设计。学生通过前4课的科学原理学习,转向从一个小样本的整体角度,感受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从微观的角度看材料的特点,演变及优化组合。本节课借助椅子为学生提供真实探究的机会,学生要观察椅子不同的部分,是由不同材料的组成,认识椅子“样本”,辨识材料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状态。引导学生观察辨识每部分材料,将椅子的材料特征与其功能联系起来。对比使用一种材料与多种材料做椅子的不同。回归到学生生活,认识制作椅子的材料选择取决于椅子的功能及使用场景。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会无意识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选取不同的材料,但是指向材料性能的问题不一定想过。如材料指什么,材料有何特点,材料与物体的不同。对材料的特点,多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既有特点,也有用途,理解模糊,描述随意。对材料的用途,对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学生的选择会比较随意,较少同学能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所以教师要提供适当的脚手架,帮助孩子学习,如让学生对比着去观察教室椅子和瓦楞纸椅子,不是凭空想象椅子有什么功能,提供给孩子观察的范例和汇报的模板,让孩子学会观察,学会汇报。

  再如从功能的角度,去选择什么材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可以提供脚手架,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让孩子们学着如何去设计,也为下一节课做铺垫。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通过对比观察椅子,知道物体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通过交流研讨,知道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科学探究: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椅子的结构,用观察描述与比较等方法辨识材料特性,进行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

  科学态度:通过对比两种椅子的交流研讨,乐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主动与他人分享自已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通过送椅子回家的活动,知道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

  【教学难点】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材料。

  五、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PPT(含视频资料)、各类椅子10把、带拼音板贴一组、活动展示台、希沃授课助手及硬件配套、对教室进行活动分区。

  学生:4人小组,姓名贴

  六、教学过程:

  课前导入

  谈话导入,自我介绍,明确上课口令。

  活动一:椅子派对入场式(6min)

  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个新朋友,你们想认识一下么?那就请瓦楞纸精灵入场。

  微课1:

  (设计意图:用围坐一圈的形式,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学习,减少场地的束缚。用开派对的形式引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1号嘉宾是不是椅子呀?预设是,它有哪些部分组成,如果和你自己做一个比较,你觉得这是椅子的什么结构。引导学生慢慢讲全椅子的结构,板贴。

  请2号嘉宾入场(教室椅子,没有扶手)。问学生是不是椅子,少了哪些结构。预设:是椅子,少了扶手。观察的非常仔细,少了扶手也还是椅子

  请3号嘉宾入场(塑料椅子)。先问是不是,再问少了哪些结构。和2号相比,少了什么。有靠背的才叫做椅子。抓到一个调皮鬼,把它请出去。

  其余椅子依次快速进场,问是不是。一共11把,凳子和椅子的区别。

  你们很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把椅子和凳子区分开来了,还知道了椅子的结构有……

  (设计意图:通过椅子入场仪式,让学生先了解椅子的结构,再在一次次有趣的判断中明确椅子的结构。同时也暴露出了学生的前概念,可以在后续游戏中对前概念错误进行针对性的纠正。)

  活动二:抢椅子(25min)

  那接下去我们进行抢椅子比赛了,玩之前先把规则听清楚哦!请瓦楞纸精灵来介绍一下吧。

  微课2:

  1、坐垫有海绵的。

  第一次比赛,我们要选择的是坐垫有海绵的椅子,教师指导示范。请小组讨论,选择那些椅子派,代表比赛。

  哪几组获胜了?请小朋友们判断,错误的小朋友回位置。

  你坐在海绵上有什么感觉?海绵比较软,坐着舒服。

  坐垫只用海绵可不可以。预设,不可以,海绵太软了,撑不起来。

  我们的坐垫运用了哪几种材料?由金属(塑料)和海绵两种材料组成。

  用两种材料做坐垫有什么好处哪?预设:更坚固,更好的固定,更舒服(又舒服又坚固)。

  单一材料有局限性,我们会根据需求选择多种材料做椅子,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

  2、椅脚有塑料的。

  下面要进行第二次比赛了,这次我们要选择椅脚有塑料的椅子。

  哪几组获胜了?请小朋友们判断,错误的小朋友回位置。

  我们来数一数用到塑料脚的有几把?那你们知道椅脚用塑料有什么作用?

  预设:对比有无塑料脚的椅子,一对比金属,不刺耳,不容易划伤木地板瓷砖,二对比鞋子底。比较粗糙,防滑,安全性较高。

  有一种特殊的塑料椅脚,你们见过吗?它有什么作用呢?预设移动更加方便,做事方便(让学生体验一下)。

  那里会用到这种椅子?预设办公室,电脑房等。

  是的,办公室等地方需要这样做事方便的椅子。

  3、可以在户外使用的。

  接下去,我们进行最后一次比赛,这次我们要选择可以在户外使用的椅子,我们先来想一想户外的椅子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一下,可以选择哪些椅子。

  你觉得这把椅子可以在户外用,对吗?你的理由是?

  比赛结束了,小朋友们,你们有没有发现,有些椅子很难被选中,像这把竹椅,有没有同学见过这种椅子,你在哪里见过。

  对了,这个椅子以前的人们经常用,竹子这种材料就在身边,制作起来又方便又便宜,虽然只用了一种材料,但是很坚固,也能满足我们休息的需求,也是一把好椅子。但是为什么现在用的少了,可能是人们要求更高,觉得他不美观了。

  没想到,这些小小的椅子还真不简单呀(板贴,出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中,先用单一材料让学生认识材料,能说出材料的特点。再选用两种材料,从不同的结构上发现类似的规律,让学生知道运用多种材料可以更好的满足我们的需求。为了满足更好的需求,会用多种材料制作物品。最后引入单独材料组成的椅子,让学生初步认识制作椅子的材料选择取决于椅子的功能及使用场景,满足需求就可以。)

  活动三:送椅子回家(6min)

  瞧,瓦楞纸精灵又来了。听听它还想和我们说什么。

  微课3:

  我们来检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椅子被送错的。(没有固定答案,满足该场景需求就可以。)

  检查问题:这些椅子适合这个环境么。不适合,请小组说说理由。

  太厉害了,所有椅子都坐上了对的火车!

  我们的课要结束了,小朋友们再见,谢谢小朋友们。

  (设计意图:通过送椅子回家,让学生面前在生产、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选择合适的椅子,满足需求就可以。)

  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5)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是不一样的。

  2.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材料可以用来制造新的物品。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的加工。

  2.通过口述与画图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科学态度目标

  1.感受创作带来的乐趣,学会与他人交流、分享与合作。

  2.有反思自己设计制作的物品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体会材料性能对产品功能的重要性。

  2.意识到废旧材料可以回收后再次使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知道用不同材料制作的帽子,它们的功能是不一样的。

  2.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做一顶帽子。

  难点:与同伴合作动手做出一顶符合需求的帽子。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卡纸、墙纸、一次性塑料碗、纸盒、半圆形卡纸、纸带;

  教师准备:4种帽子实物与图片(毛毡帽、遮阳帽、鸭舌帽、安全),大小不同的塑料碗。

  【教学过程】

  一、选择合适的帽子

  1、出示各种各样的帽子

  2、提问: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帽子,你会选择合适的帽子戴吗?

  3、冬天的时候,你会戴那一顶帽子?为什么选这一顶呢?

  教师出示他选择的毡帽,说说为什么这顶帽子更保暖?(引出毛茸茸的材料和结构)

  4、那夏天呢?我们知道,夏天非常的热,太阳光很晒,这个时候你还会选择这顶毛茸茸的帽子?那你会选哪一顶?为什么?

  鸭舌帽和草帽都可以挡住一些太阳光。

  5、(建筑工地)在工地上,你会选择戴哪顶帽子?为什么?

  请一个小朋友来压一压?感觉到这种坚硬的材料用来做帽子可以保护我们的头。

  6、说说厨师帽、装饰的帽子、雨衣的帽子的作用。

  7、小结:帽子的材料不同,它的用途也不一样。

  二、了解帽子的结构和形状

  1、出示秋游图

  提出要求:太阳很大,小朋友没有带帽子,你能利用他们身边的这些材料帮他们做一顶帽子吗?(出示课题)

  2、出示材料图片

  材料:塑料碗,纸盒子,一次性塑料桌布,报纸,卡纸,棉垫子,墙纸

  提问:你会选择哪些材料帮他们做一顶防晒帽子?

  3、学生发言,归纳出帽子的结构

  教师粘贴帽顶和帽檐图片,并板贴和板书。

  4、选择材料

  只能用()和()做防晒帽子吗?你为什么不选棉垫?为什么不选桌布?

  5、帽顶和帽檐的形状

  提问:用塑料碗做的帽顶是圆顶型的,帽顶一定要做成圆的吗?还可以做成什么形状?

  帽檐呢?

  除了这样圆圆的大帽檐可以挡太阳外,我们还可以做成鸭舌的,还有这种露空的帽子。

  在黑板上粘贴不同形状的帽子。

  6、出示实物材料并介绍

  提问:大小两个不同的塑料碗,如果用它做帽顶,你会选哪个好?

  小结:我们做的帽子要适合我们头的大小。

  还有一些纸盒可以做成方顶的帽顶,还有纸带可以做没有顶的帽子,这些半圆形的卡纸这样一折就可以做成尖顶的帽顶。而这些大卡纸和墙纸可以用来做帽檐。

  7、视频介绍做帽子的方法

  三、设计制作防晒帽子

  出示记录单

  1、以同桌两人为一组,商量一下选什么材料做帽顶,在下面打个勾,选什么材料做帽檐,也在下面打个勾,把你们想要做的帽子的样子画在设计单上,画好的小组请一个小朋友上来选材料。

  2、选好之后就可以动手制作了,听到音乐整理材料。

  3、制作防晒帽子。

  (重复播放制作帽子的方法的视频)

  四、帽子展示会

  1、个别展示

  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帽子展示给大家看看。

  你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做的帽子。你们做了一个什么顶的帽子,你们用什么做的,选了哪些材料。(请2-3位小朋友)

  2、评价全部

  我们全班做了这么多帽子,我们来评一评哪顶帽子不仅防晒效果好而且又好看。

  评比要求:

  (1)我们每组都有一个小朋友有笑脸贴纸,贴着笑脸的小朋友待会做评委,另外一个同学就当小模特。

  (2)现在请小模特带着你们的帽子上台。小模特要展示好啊,一定要让评委们看到你的帽子。在座的评委们,你们的权力很大,你们一定要看清楚哪顶帽子既防晒又好看,然后上台将你的笑脸贴在它的帽子上,投完票了你就回到座位上。

  3、评价收到笑脸最多的三顶帽子。

  这几顶帽子收到的笑脸最多,我们看看:他们都有大大的帽檐可以防晒,而且上面做的这么漂亮,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真厉害。

  4、改进美化帽子

  其他防晒效果做的不够理想或者做的不够美观的可以带回去,这顶帽子就留给你们了,你们可以再去修改、美化它,让我们亲手做的这顶帽子更实用漂亮。

  五、课外拓展

  1、下一节课我们可以再给大家评比一次。

  2、今天我们用现成的材料做的是能防晒的太阳帽。天冷了,我们能用今天学的方法做一顶保暖的帽子吗?回家后大家可以做做看。

  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6)

  教学目标:

  能读懂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意思。

  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学习按正确的方法抄写句子。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明白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说的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利用抽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

  听写词语。

  问题错误答案

  (教师提醒学生的写字的正确姿势。)

  教师巡视,抽生把听写的词语拿到展示台,师生一起订正,可以强调书写规则。教师问:谁能用“问题”一词说句话呢?

  抽生说。

  问:孩子们说的真好,那你们知道本文讲的谁的问题吗?生:是科学家的问题。

  教师板书:科学家的问题。齐读课题。

  二.学习课文。

  请孩子们打开书,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找一找,科学家提出了一个怎样的问题?

  抽生读科学家提的问题。齐读带有问号的句子。

  孩子们是怎么回答的呢?理解“议论纷纷”的意思。孩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离奇的答案呢?

  师引渡:所有的孩子们都相信了吗?生:玛丽亚不相信。

  学习三、四自然段。

  (1)请同学们快速地读第三、四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能体会玛丽亚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的句子。抽学生说。

  当孩子说到玛丽亚“满腹疑惑”一词,想象她会想些什么呢?从而理解这一词语。

  (2)年幼的玛丽亚虽然不相信科学家提出的问题,但自己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她请教了谁?(妈妈)妈妈是怎么对她说的呢?

  (3)玛丽亚听了妈妈的话,她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句子来。请一名学生读。

  (4)玛丽亚得出了什么结论?结合插图和回家实践的理解“漫”的意思。

  (5)得出结论后,玛丽亚很生气。思考:她为什么生气呢?

  抽学生说。齐读第四自然段。如果是你,会生气吗?

  师引渡:是呀,玛丽亚的确很生气,我很崇拜的科学家怎么会骗小孩呢?得找那个科学家问问。

  3、学习四、五、六自然段。

  (1)请同学们默读四、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玛利亚的问的句子。抽学生回答。

  生:“你怎么可以提出错误的问题来骗我们呢?”

  师:这是一个反问句,语气比较强烈。为什么她会这样问呢?联系前文说。体会玛利亚这是心情怎样的?把这种生气的语气送进句子中读。指名学生玛丽亚的话。从你读中我听出来了你是很生气的。

  (2)科学家听后,他有什么表情呢?(生:哈哈大笑)

  师:科学家回答这个问题时哈哈大笑?

  生:科学家为自己提的问题而发笑。

  生:科学家看到玛利亚的认真实践而高兴。

  (3)科学家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生自由回答。勾画出反复读。出示小黑板。齐读。

  (3)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生:他明白了只有不迷信,多动手做才能解决自己心中的疑惑。

  ……

  三、作业:

  (1)抄写科学家的话。这道题是第一次出现,教师要求学生:把一句默记完整后再抄,不能看一个字或词就写。(教师巡视,如果发现没掌握方法及时纠正)

  (2)抄写词语。

  议论纷纷满腹疑惑

  板书设计:

  25科学家的问题

  议论纷纷

  满腹疑惑

  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7)

  教学目标:

  自主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学会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意思。

  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突破法:朗读法讨论法

  能力训练点:训练同学的朗读能力、扮演能力

  美育渗透点:懂得遇到难题,要动手做做,探求答案。不迷信,不轻信盲从,敢于实践。

  拓展:回家动手做做实验。

  课时布置:两课时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以实验的形式导入(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两个铁球哪个先着地?)亚里士多德认为大的先落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吗?我们可以动手做做看。他虽然是个科学家也不一定对,面对问题,我们不要光动脑筋,还要动手做做,才干得到正确的答案。今天我们来学一篇课文《科学家的问题》,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 自主选择读书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生字。

  2 出示生字卡片,同学开火车读。

  3 注意读准以下生字的字音。

  4 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三、指导写字

  1 出示生字。

  2 生字组词。

  3 指导字形,师范写,讲要点。

  4 生书写,师巡视。

  5 示范写,讲要点。

  6 生订正,师巡视。

  四作业:熟读课文,誊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 出示生字词语测读。

  2 复习课文内容。

  二学习课文。

  1 哪一段写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找出来读一读。这个问题怪在哪?

  2 面对科学家的怪问题,大家有什么反应?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当时的情况。

  3 面对议论纷纷的同学们,玛利亚有什么反应?大家读第3段后找出一个词语来形容她。

  4 谁来扮演玛利亚和妈妈。面对妈妈的回答,玛利亚说了什么?做了实验她发现了什么?她的心情如何?

  5 玛利亚生气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句子来回答。指导朗读。

  6 科学家对玛利亚说了什么呢?玛利亚明白了什么?

  三作业。

  誊写生字词语。

  小学科学二年级教案(8)

  教学目标

  1 认读本课词语,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凡是要多动手,多实践,别盲目相信。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句,明白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生字、词语卡片,杯子,金鱼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做小实验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1 一次,一位科学家向几个小朋友提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问题,一个叫玛利亚的小朋友发现这个问题是错误的。那科学家为什么要向小朋友提出这个错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讨论!学习之前,我们先来和课文中的汉字娃娃打打招呼。

  2 认读生字

  3 读词语

  二、朗读课文,感悟内容

  1 齐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科学家向小朋友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2 读后交流

  (1)科学家提出了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读读第一自然段。

  (2)你觉得这个问题奇怪吗?哪儿奇怪?

  (3)指导读,读出奇怪的语气来。

  3 小朋友是怎么议论的呢?

  (1)根据小朋友的发言,相机理解“抢着说”

  (2)你还有不同的答案吗?刚才大家都争着发表了自己的意见,这就是课文里说的哪个词语?议论纷纷。

  (3)分角色朗读第二自然段。

  4 引读第三段

  (1)玛利亚觉得他们都没有说对,但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此,她的心里充满了疑问,课文里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词告诉了我们?赶快去找找吧!理解“满腹疑惑”

  (2)妈妈怎么说?

  5 玛利亚动手实验,发现了什么?读第四自然段,勾画有关的句子。

  6 是这样的吗?我们也来做做这个实验。

  (1) 演示实验。理解“水漫出来了”

  (2) 这样的结果是玛利亚根本没有想到的。因此,她感到又奇怪又生气,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句子:哎呀,水漫出来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3) 玛利亚这么生气,是为什么呢?

  7 第二天,玛利亚找到那位科学家,质问他怎么可以提错误的问题来骗他们,科学家听了,哈哈大笑。这是为什么?学生回答后相机出示第六自然段。指导学生读科学家说的话。

  8 玛利亚听了,高兴地说“哦,我明白了!”玛利亚明白了什么?指导读第七自然段,读出高兴。

  三、总结拓展

  生活中你看到、听到或经历过类似的事吗?讲一讲。

  四、作业

  学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收获?先说在请完成书上的最后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