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攒班开展学科培训,通州区一隐藏在写字楼内的培训机构被查

  

  6月8日,北京通州区个人攒班开展学科培训被查,并且约谈了房屋出租方,还进行了专门的通报,各地暑期反违规补课逐渐拉开了序幕。

  与此同时,前天的时候四川也公布了4例违规补课典型案例,仔细分析就会发现,5个通报案例中4个都是被群众举报的,当前举报已经成为查处违规机构重要的手段了。

  “双减”落地,学科类培训道路被堵,要想往前,合规的成本太大,还需要机构变成非营利接受监督,最重要的是培训时间和价格大幅度的压减,留给机构几乎没有什么利润空间,要想往后就需要转型,向前难,转型更难。

  观望者,或寄于政策的回调和松动,或者侥幸当地巡查不严打擦边球,或者索性提心吊胆打起来了“游击”,还有一部分人幻想韩国当年的情况,认为扛两年后情况大不一样。

  

  其实,当前政策与环境已经发生深刻的改变,而且校外培训机构的玩法也彻底发生了变化。

  当学科类培训的刚性需求被“打散”,学生的时间被重新分配,素质类的培训机构的非刚需性,就意味着家长选择机构最大的考虑点在距离远近,是否接送方便,还有看孩子的意愿这三点,成为新需求点。

  对于素质类机构来说,吸引点已经不仅仅单纯是的课程,我认为更多地是素质类机构的模式应该是“课程+服务”,解决家长看护孩子的问题,让孩子空闲时间得到利用,对于准幼小衔接、中高考生提供周围相关配套培训,如高报,智能刷题电子产品、寒暑假研学营等。

  

  按着校区五公里的运营逻辑,素质类培训更应该多品类运营,满足学生各种需求的意愿,就像类似于学而思素养中心那样,垂直单品类的虽然更专业,但是后期运营会很难,不容易吸引学生更多的时间。

  这周商丘的张老师专门微信咨询,她的机构是做教育智能硬件的,有一两百名学生,问怎么开拓新的培训品类,对于素质类机构来说,最快的捷径是“近亲嫁接”,就是比如你之前做语文,可以开设写字课,书法课,能在尽量不变动老师的基础上利用原有班子增加新课,“近亲嫁接”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提高成活率,但是你如果再重新种“”一颗树”,浇水施肥,静待花开,不仅浪费时间,还不能保证成活率。

  除了这点,一定要反向咨询熟悉家长的意见,询问他们新开设什么样课程他们会报班参与,把反馈最多的作为新开设的品类。无论是素质类培训,还是学科类培训,无论是服务,还是课程,最重要的争取家长的信任,尤其是老客户的信任。

  90年代初,出国热在中国大地蓦然兴起,新东方乘着东风迅速发展 ;1999年高考扩招后,带来了学科类培训发展的狂潮,每一次历史与时间的节点巧妙结合,都会催生一个时代的诞生,也都会有人不断寻求发展的渴望与尝试。

  

  最近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人口1411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这是中国人口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与此同时,幼儿园首轮关停潮已来”“幼儿园‘一孩难求’”等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双减”之后,对于教培行业来说,不仅在于政策的转向,还在于人口红利消失对整个行业的影响。中国教培行业也进入了从“量”到“质”的时代转变,对于素质类机构来说,不仅要做好教学和服务的“质”,还要有质量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