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基固本,稳中有进

  2023年高考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包括全国甲卷、全国乙卷和新课标卷共3套。

  高考生物命题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立德树人为鲜明底色,依托高考评价体系理论框架,注重发挥生物学科的育人功能。试题承续往年命题风格,体现教育领域改革新要求,充分考虑学情实际,保持稳中有进。加强试题创新,丰富情境来源,突出对学科基础、关键能力和思维品质的考查,进一步增强考查的有效性,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选拔。

  一、适用范围

  由于新高考改革的不断推进,为了实现新高考的平稳过渡和有效落地,高考现行模式分为三种类型:

  (1)全科国家命题(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使用全国甲卷和乙卷;

  (2)语文、数学、英语国家命题(新高考Ⅰ卷和新高考Ⅱ卷),其他六个科目各省自主命题;

  (3)全科各省自主命题。本文将对全国甲卷和乙卷的理综科目中生物部分的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为高中教学提供参考和建议。

  全国甲卷适用范围:四川、云南、广西、贵州、西藏

  全国乙卷适用范围:河南、安徽、江西、陕西、山西、黑龙江、吉林、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

  在使用全国甲卷和乙卷的省份,随着人教版新教材的不断修订和普及使用,已经有部分省份出现了新教材旧高考的模式。

  

  二、试卷结构分析

  1.全国甲卷和乙卷生物部分的对比分析

  

  (1)考点分布情况

  由于使用全国甲卷和乙卷的省份大多仍然使用的是人教版旧教材,因此以下考点分布按旧教材的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和选修进行划分。

  必做题部分:

  全国甲卷中第1、4、29题属于必修一内容,总分值为22分;第6、32题属于必修二内容,总分值为16分;第2、3、5、30、31题属于必修三内容,总分值为37分。

  全国乙卷中第1、2、3、29题属于必修一内容,总分值为28分;第5、6、32题属于必修二内容,总分值为22分;第4、30、31题属于必修三内容,总分值为25分。

  

  从分值分布来看,全国甲卷的必修三占比较大,这与人教版新教材将旧教材的必修三进行拆分和拓展,形成选择性必修一和选择性必修二两本教材的思路是一致的,与当前倡导的健康中国、生态中国的教育理念相契合,这可以引导学生加强对自身健康和生态文明的关注,同时必修二的占比减少,主要集中在对遗传规律的考查上,考点聚焦,突出重点。全国乙卷的必做题部分三本书的分值整体分布较均衡,必修一和必修二部分考点覆盖更加全面。

  选做题部分:

  两套试卷选修一考查的方向有所区别,全国甲卷侧重与技术方法和原理的考查,全国乙卷保持往年一贯的考查大方向,集中在用微生物培养技术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的迁移应用上。选修三部分两套试卷都以基因工程在技术生产上的应用为背景,考查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引导学生关注生物技术的操作常规,为进入高校进行进一步纵深学习打下基础。

  (2)素养考查情况

  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以及社会责任,两套试卷的命制均以素养为导向,凸显学科特点,注重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探究的引导,同时通过创设与生活相关的情境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熏陶。

  2.2023年生物全国甲卷与乙卷的出题形式分析

  

  从试题呈现形式上看,简单题干的形式在选择题中占很大比例,此外注重创设情境,通常采用文字、图片或者实验数据、现象等形式对问题进行考查。从试题整体难度上看,以中易题为主,难题占比较小,注重基础性。

  三、试卷命题特点

  1.培基固本,深化概念理解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强调概念教学,要求构建生物学科的大概念、重要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次位概念,通过掌握一系列的事实或证据来支撑对于大概念的理解,从而获得基本的生物学常识。

  由于全国卷的适用省份较多,试题倾向于重点考查必备基础知识,重点检测考生对于概念构建的事实性证据的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考查主要采用两种方式:

  一是发散型,即基于某一核心概念列举一系列平行的事实性实例,以此来增加对于概念的感性认知。如全国甲卷的第1题为了说明物质输入和输出要经过细胞膜,在选项中列举多种不同类型的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进行作证;全国乙卷的第4题通过列举多种激素的功能及特点来说明激素调节对于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二是聚拢型,即围绕核心概念的多维度考查,从不同角度来深化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如全国甲卷的第3题,围绕中枢神经系统这一概念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组成、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的角度进行考查,从而深化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性的理解;全国乙卷的第2题通过考查叶绿体色素的组成、分布、吸收光谱和分离方法,从不同维度加深“植物叶片中的色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这一概念的认识。

  2.追根溯源,强化机理分析

  生物学科是一门实验科学,对与实验现象的解释以及实验原理的分析是生物学科科学思维的重要体现。

  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 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

  如全国甲卷29题关于黑暗条件下叶绿体悬浮液不能产生糖的原因分析,需要回顾光合作用结构基础和一般过程,通过分析确定原因。

  如全国乙卷的第29题关于红光可以同通过光合作用促进气孔开放的原因,也需要从多个角度分析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以及产生的影响才能明确原因,此外关于补加蓝光气孔开度进一步增大的原因题干中已经给出,但是需要进一步追溯得出这一原因的依据,这就是需要将思维过程显性化,并且要结合信息构建因果关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实验设计,强化探究意识

  依托实验背景,加强学生对于实验设计的关注,进而引导教学中关于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训练,强化探究意识。

  如全国甲卷的第29题关于证明叶绿体中有淀粉存在的实验设计,虽然难度不大,但是对于学生实验表述的严谨性有一定的要求;全国甲卷的第38题通过设计实验检测目的基因在酵母细胞中是否表达目的基因,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实验设计的逻辑线条,因此此类实验设计能够将一般性知识更好的细化于应用当中。如全国乙卷38题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设计实验探究YFP基因能否在真核细胞中表达,这是属于类比迁移类的实验设计,需要与已有的实验方案进行类比,并根据新的目的进行改进和调整。

  4.情境选择,注重价值引领

  将考查的知识置于一定的情境中,能够更好地体现知识的应用价值,高中阶段生物知识的选取更多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的,尽可能使其能融入个人的公民基本素养当中,因此全国卷在试题命制时特别注意与生产生活的联系,让考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深切的体会到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问题的实用性特点。

  如全国甲卷32题以乙烯对植物果实成熟的作用为背景设题,强调果实成熟对果实储存和经济效益的影响。通过遗传育种可以获得阻断乙烯合成、果实不能正常成熟的品种,解决果实不耐储存的问题,增加经济效益。利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科学技术对推动农业发展进步的意义。

  在生态中国、健康中国理念的倡导下,生物学科作为与之息息相关的学科具有传播渗透生态健康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全国甲卷38题选择重组乙肝疫苗进行情境创设,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获得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阻止乙肝病毒的传播,体现了生物科学在医疗健康方面做出的贡献。

  全国乙卷37题运用微生物技术利用作物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变废为宝开发新能源,充分体现了生物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于环境保护的价值和意义。

  四、试题启示及教学建议

  1.注重核心概念的理解

  核心概念始终是学科的基石,而概念的建立需要一系列事实证据的支撑,因此注重核心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把握概念的关键信息,同时还需要理解关键信息之间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能够对概念进行迁移应用以及理解它在生物学上的价值。

  2.培养建立信息内在逻辑关联的能力

  对于已学的知识能够由点及面将知识系统化,建立内在关联,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对于新情境知识养成梳理逻辑关联的习惯,将信息中的相关性进行串联,并且尝试对现象进行解释。

  3.增强实验探究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日常教学中可以从实验原理理解、实验过程设计、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总结等不同方面进行针对性训练,也可以提供表格、文本、图形等不同形式的信息来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此外还可以增加命题的开放性,关注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鼓励创造性、发散性、多角度的思维模式的生成和碰撞。

  4.加强对情境信息的教材回归

  将生物学问题运用于真实情境下解决现实问题是当前生物教学的价值导向,要从“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变,从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科学研究中选材创设的情境如何与现有的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知识建立联系,就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情境信息的教材回归,让一切问题都能找到科学依据,成为有源之水,将对于问题跳跃的感性思维向严谨的理性思维转变。

  文字 |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

  审核 | 互联网教育研究院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