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对武将的猜忌和自身实力不足导致宋高宗未能接收伪齐疆土

  绍兴八年(1138年),金国和宋朝第一次绍兴议和成功,《宋史》记载:“丙子,张通古、萧哲至行在,言先归河南地,徐议余事。”然而南宋皇帝赵构却给出了这样的回答:“河南新复境土,所命守臣,专在拊循遗民,劝课农桑,各使因其地以食,因其人以守,不可移东南之财力,虚内以事外也。”因为赵构的这种政策,导致后来河南直接脱离了南宋,一直处于无政府状态。

  金国大方地把占领的地方又还给了宋朝。可是南宋这个时候压根就守不住,这是为什么呢?

  赵匡胤本来是北周的将领,因为北周的皇帝柴荣不幸早崩,所以他得到机会造反登基做了皇帝。作为一名武将,居然可以如此轻易就造反成功,赵匡胤本人对武将的忌惮是非常深的,所以他在夺取了天下以后搞了杯酒释兵权。也正是因为赵匡胤本人的行为,直接导致了整个宋朝对武将都比较贬低。武将们辛辛苦苦保家卫国,最后不管是地位还是待遇都比不上文官,动不动还要被怀疑想要造反起义。这些人心里自然就不爽了,久而久之军队的战斗力就弱了,没有人愿意再做武将了。

  河南山东这些地方,本来就是北宋的地盘。后来金国抢走以后,再次归还给了赵构,表面上是归还,其实这一带到处都是起义军和土匪。这些人有些做大的,在当地成为了一方诸侯,比如山东的李全等人,赵构的话他们压根就不听。但是他们也不投靠金国,属于三不沾地带。赵构如果来硬的,一定会迫使他们倒戈到金国那边。所以赵构对这帮人真的是无能为力,想要招安,可是这些人叛服不定,南宋没有能力迅速平定他们,又担心把他们逼到敌人一边。所以只能暂时承认现状。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对这片土地的管理权。

  当时出了一场冤案,那就是莫须有的岳飞惨案。岳飞是岳家军的领导人,听到岳家军这个名字,可想而知大家也许知道了当时赵构尴尬的处境。除了岳家军外,还有韩世忠的韩家军,还有张俊的张家军等等。这些军队表面上都是听从朝廷的调遣,但是在关键时刻,很可能成为威胁皇权的主力。当年赵匡胤不就是靠自己手里的军权,夺走了柴家的天下嘛!所以赵构忌惮这些将领们手里的权力,当岳飞打算镇守河南的时候,被赵构果断拒绝。其次,南宋各军队之间关系很差,互不配合。根据当时的记载,他们之间“相视如寇仇”,就是把对方当作敌人看。皇帝在很多时候都在协调他们之间的关系。派谁去收复和治理都是大问题。

  赵构是个极其聪明的皇帝,他一直在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徘徊,赵构在位时,启用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抗金,和尚原之战时吴玠、吴璘指挥,挫败金军,阻止了金军的西线攻势,保住了川陕门户。吴玠袭击金军后队,金军不备,被斩及坠涧死者数千人,丢弃所获辎重而去,王彦乘势收复金州。南宋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但是赵构本人的求和思想一直在作怪,赵构执政之时,面对金的威胁,连年战事,军费开支巨大,不得已向农民征了辽饷,农民不堪重负,爆发了农民起义。为了剿灭农民起义,又征了练饷。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时有发生,在双面压力的情况下,宋高宗赵构最后决定向金议和。所以说赵构的这种思想,导致他不敢驻军河南,怕惹恼金军,导致和谈失败。

  

  赵构

  河南是一块平原地区,如果南宋派兵驻守,金兵一旦南下,宋军定当成瓮中之鳖,任人宰割。赵构当时认为是金国的一种诱敌深入战略,所以不敢轻易派兵驻守。

  绍兴十一年(1141年),赵构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大将的兵权,向金表示坚决议和的决心,不久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加以杀害。此后主和派在南宋已经没有可以匹敌的力量了,在主和派建议下赵构只有放弃河南之地。

  这些土地就算是金国送给赵构的,但是赵构有能力去拿吗?当然是没有的,首先就是他对武将们的忌惮是其他任何君王都比不上的,他都不敢让这些武将镇守其中任何一方领地。其次就是自身的经济实力,任何时候打仗都是要花钱的,没有钱谁会卖命呢?所以赵构要想在这些地方上安插军队保卫,那就必须要花钱,而且是花大价钱。这个时候的赵构,刚刚来到南方,国库还没有充裕,能够自己混饱饭吃就不错了,根本不能去考虑派兵镇守的事情。况且南方的叛乱此起彼伏,赵构哪有什么心思去管那些事情呢?

  总之,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祖国的主权完整是第一要义,任何分离祖国的行为必将受到世人的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