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使命是提升中国学子的全球竞争力 | 专访新通教育集团董事长麻亚炜
新通教育集团董事长 麻亚炜
2021年国际学校名校长“智问”高端访谈杭州站、南京站分别于6月16日、17日圆满闭幕,现场到访的国际学校校长接受了来自腾讯教育、直说择校的专访。专访中,各位国际学校校长道出了对国际教育整体发展趋势的预测、对国际学校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还对家长和接受国际化教育的学生提出了中肯的建议和美好的祝福。
接下来,让我们对这一场场倾注了国际学校各位掌门人热情与智慧的见解做一次全面的回顾。希望这些专访的文字记录,能够为今天正在择校的家庭提供帮助,也希望给教育同行们更多的启示和借鉴。
精彩专访回放
麻亚炜
新通教育集团董事长
麻亚炜:腾讯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知道,作为企业的最高领导者平时工作一定很忙,在这里想冒昧的问问麻老师平时的家务劳动是您在做,还是家人在做呢?
麻亚炜:我不是一个善于做家务活儿的人,我的理念就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家务劳动这种专业的事儿,这些年都交给我们家的保姆和保洁阿姨去做的比较多,我在家里面主要负责做环境的美化,比如:插花之类的,这个事儿我归我负责。
主持人:工作以外的麻老师怎么来释放压力?像您作为新通教育的创始人,平时会接触到很多部门,很多的人和事,可能会有情绪焦虑或感到压力的时候。
麻亚炜:新通成立于1996年,今年刚好是新通教育25周年,我们在全国有40多家分公司,涉及不同的教育领域,全职员工有3000多名。当然,工作时长和工作节奏都会带给管理者不小的压力,但压力释放的管道其实很有讲究。比如,你没有什么理由把你的压力和困扰传递给你的下属,因为往往下属不一定能替你解决问题。像我自己,我主要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我坚持了十年左右的长跑,四年左右的力量训练,通过比较健康的方式把压力释放掉,这是我的解压方式。
主持人:听您介绍新通有很多员工,那么各个部门的员工日常有没有通过一些团建或团队活动来建立大家之间的感情,来保持团队在职场内的合作默契?
麻亚炜:任何一个组织从生下来到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组织文化,在组织文化的传递方式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可能是团建。在团建部分,我们更多的是从集团的角度出发,每一年拨给不同的子公司、部门一定的预算,由他们自己的leader去组织团建,为什么是这样做呢?我们发现不同年龄的员工,比如90后甚至现在已经有98年、00年的员工,他们希望的团建和70后想要的是不一样的,如果让我去团建,我会说大家一起跑个步吧,可能很多同事就会觉得这不是团建,大家更希望去撸个串或一起喝个小酒,所以我们通过分解预算,让同事们自己去组织自己喜欢的部门团建。
在集团的层面上,我们也会组织一些大的团建,比如在疫情之前,我们每一年会举办员工运动会,在今年六一前后,我还组织了新通的家庭日,这些可能更多的是从员工关怀和情感连接的部分去进行分层次的团队建设,尽量不让员工感觉团建是一种负担,采用他们喜闻乐见或愿意参与的方式,团建方面还是要根据员工的年龄来进行不断的分层和迭代。
新通教育集团董事长 麻亚炜
主持人:您是如何管理高级人才的?跟哪个部门沟通的频率是最高的?
麻亚炜:在新通,我们称之为两块,一块是传统的优势项目,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我们以留学为核心的项目,从出国考试到留学到后期的规划,这一块我们的团队已经相对比较齐整了,管理者基本上都是正当年,所以他们本身对这个行业的深知度和洞察已经有了非常好的高度,在这块来讲,我更多的会听取他们的意见,给他们充分的授权,让他们去尝试,因为他们本身具备了这样的能力。
这几年新通的业务在不断发展,实际上我们在三年前就开始开展国内业务板块了,这个板块基本上都是新的,很多都是要解决从零到一的部分,比如我们的学前教育、职前,还有教师培训,因为有非常多的年轻同事,或是在这个行业中非常有建树的专家,所以当我们跟他们沟通的时候,可能对于这样的行业意见领袖和专家,我们会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对于小朋友来讲,我们更多的是以平等、批判性思维的方式去跟他们交流,所以在业务板块方面,因为不同的组发育程度不一样,如果管理者的成熟度够高,他在判断决策方面实际上已经有了非常好的把握,那么你更多的是去授权。另外一些新业务,可能我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躬身入局,因为团队是新的,也更年轻,所以这个时候你可能要用平等的交流和他们打成一片。
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在组织中间,有做HR的,有做销售的,也有做产品研发的,实际上这些团队的属性是不一样的,所以作为管理者,我认为面对销售团队,你更要关注它的冲劲、狼性,甚至在他不断达成目标的过程中给到他荣誉感和尊重。研发团队可能更多的是静水无声,你需要给他耐心,给他更多的倾听的部分,让他有时间把整个产品和流程做得更好。如果我们把组织比作一个生态的话,那就会有老虎,有孔雀,有黄牛,关键的问题是:第一,不放错位子,第二,沟通的时候不要用错方法。
主持人:对国际教育的认知方面,过去十年,尤其是家长在选择国际教育的动机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请麻老师分享一下,在这方面您有哪些感悟?
麻亚炜:如果用十年来分的话,其实是一个非常宽的领域,我更愿意给它再分两段,比方说五加五和后面的五加五来看,第一个阶段是从没有到有,所以可能对于很多家长在做决策的时候就是我在国内上不了本科,那我就要出国留学,我希望能够让孩子去接受本科教育,这是头五年,这个时候他衍生出来的就是去哪里读本科的问题。第二个阶段,大家更关注的是名校,很多时候我们会看到唯排名论,我们说为什么去这里不去那里,就是因为那个排名高了一点,本质上我们对一个学校的认知,就像是对一个组织的认知,你很难用唯排名论来看到底是对还是错的,其实还是会有一个适合的问题。
所以如果从未来的十年或最近一段时间来看,家长的决策更加完整了,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今天我们的家长面对的出国留学的主体已经是00后了,甚至是05年左右出生的孩子,这些孩子实际上没有经历过高等教育资源短缺的阶段,所以在这个时候,一方面,他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依然存在,也就是我们讲的名校情结。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当他们在谈名校的时候,标准可能就变得更多元了,甚至有的学生会更关注专业领域方面学校的质量,甚至包括这个学校的文化、社团是不是有我喜欢的部分。我觉得这是特别好的一个选择上的变化。
第二,我觉得是家长在整个决策过程中,应该说未来的十年或新十年中,家长可能从绝对的主导地位逐步进入到一个跟孩子平等交流的位置,原因是对这些孩子来说,如果你在整个决策的过程中没有让他参与,结果不是他真正想要的东西的话,实际上小孩在一个高压的环境是很难坚持的,这个高压环境存在多重压力,比如生活环境的变化,语言的变化,甚至包括饮食等各方面的变化。所以他要坚持,到底靠什么呢?可能不再是靠以前所谓的你不坚持,你就没有学校读,你就没有工作这类的话。而今天我们可以说,如果我不坚持,是因为我没有足够喜欢,所以在家长决策的过程中,包括我们在做规划的时候,都会特别注重让孩子参与进来,让他自己真正意识到他是决策的主体,所以这个时候家长的角色就发生变化了,他从一个绝对主导到商量着办或是更多的去激发和引导孩子参与到那个正确的决策中来。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大的变化,而这也导致了学生的选择在新的十年中会变得越来越多元化,过去的十年中间,我们说“好”的定义是唯排名论、名校论,今天我们对“好”的定义是多种多样的,包括学校文化,甚至包括社团、专业等这一系列,最终也包括孩子真正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选择趋势。我们也很高兴看到这个趋势正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真实地发生。
主持人:通过麻老师介绍,我们看到家长的意识和心态变了,他被孩子的变化或者新一代孩子的成长所影响。新一代出国留学的孩子们,他们可能更多的是我喜欢,我愿意,我做主,更多的是独立自主型,这个角色的变化是从新通日常的业务当中,我觉得应该是能够非常深刻体会的。
麻亚炜:会非常深刻的感受到这一点,我们越来越多的发生在过去的十年中间,我们说经济支付者,费用的支付者就是决策人的这种情况已经改变,经济支付者,也就是费用的支付者,其实只是决策者之一,这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变化。
主持人:从事国际教育还是离不开教育本身,新通可能这两年也在做业务上的转型和多元发展,这一块您能不能做一些更详细的介绍?
麻亚炜:我们在很早以前就认为,留学没有办法作为一个细分的行业存在,它本质上是整个教育服务产业的一部分,留学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个手段,所以作为新通来讲,我们一直秉持着一个思想,就是服务链的搭建,教育产品的提供是否能够真正帮助到一个学生的国际化成长,这是我们比较关心的部分。
追本溯源,这让我们在整个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还是坚信今天我们无论是碰到了疫情还是没有疫情,中国和世界是没有办法去割裂开来看待的,所以国际优秀的教育资源一定能够在未来,为中国学生的成长提供多种多样的实现方式,这当然也包括越来越多的优质国际学校进入中国,或我们的学生直接走出去。在这个留学大趋势被认同的情况下,我们的留学服务,包括一系列的从出国考试到国际课程、留学规划服务,甚至学生的就业规划服务,在未来还会有长期稳定的需求,这是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所以如何把这些服务产品化、标准化和规模化,依然是我们这个团队需要长久精心耕耘的部分。
另一方面,新通在国际业务已经走到比较大的体量的时候,企业当然需要,第一再质问自己,你还能为学生和中国的家庭提供什么,第二你的成长空间能不能产生一个新的第二成长的曲线。所以我们从16年、17年之后开始在国内业务板块发力,而这个部分依然是跟国际业务息息相关的。
举几个例子,比如我们看到了少子化的情况,我们认为如果能够提供更多既中国又国际的0-6岁的托育产品服务,不管是对国家战略、企业成长,还是用户需求的满足方面都是非常好的,所以从18年开始我们建了0-6岁的业务板块,它不仅仅直接为0-6岁的中国家庭提供服务,也对提供0-6岁服务的机构进行管理的输出。
此外,我们从19年开始进入教师培训领域,其实更多的是为中国的公立学校提供政府许可的、政府预算内的教师培训项目,也包括国际课程。我们会想说叫有影响力的人,如果我们可以把更先进的教育理念或好的专家课程提供给中国的公立学校的老师,那么他们也能够在新的一代又一代的年轻学生身上产生更好的反应,这就是我们目前在做的工作。
总而言之,我们依然围绕着中国学生,因为新通的使命是提升中国学子的全球竞争力。这个全球竞争力一定包括了中国在国际共同要能够去实现的部分,所以我们整个产业链仍然围绕着这个部分来搭建。搭建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学校,包括国际学校和公立学校的认可,我们也非常感谢这些合作伙伴,也希望我们所做的国内产品和国际产品有机结合起来以后,在未来的十年、二十年里能为中国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主持人:这两年出国留学的学生在回国的时候,遇到就业上的困惑,实际上他们出国之前可能在就业上、专业的选择上没有进行很好的规划。另外一方面,中国未来在国际化人才的需求上不仅仅是有国外的文凭,它更需要的是具有双语能力,同时具备双向思维,但是拥有这样技能的人才并不是很多。请麻老师介绍一下,新通在这方面未来有什么样的战略和规划?
麻亚炜:实际上我刚才提到了,今天新一代的准留学生们做决策的时候,我们不断关注的是他想要什么,他喜欢什么。但是这个想要什么和喜欢什么本质上并不是他的个人喜好,他依然需要学以致用,也就是说他在大学毕业之后,他在全球任何一个地方读大学,他希望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去成就一番什么样的事业。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比较多的工作是我们在留学规划的过程中,会跟学生进行职业的规划和测评。
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绝大部分的学生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其实并没有对这个问题进入过很具象的思考,这是我们的专业团队和家庭、孩子共同去探索的过程,就是我们在选择怎么样去选择一个留学的国家、目的地、学校和专业的过程中间,伴生性地把他的职业规划部分进行初期的梳理,如果一个学生的目标非常坚定,我们在专业的选择上可以非常具象地帮助到他。但是我们确实也会碰到一些并没有明确目标的学生,对此,我们在课程规划时就一定要把课程留出足够的宽度,尤其在大学的初阶,也就是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时候,因为他随时可能会出现转移的部分。这是我们职业教育的职前规划。
另外,对于在海外读书的学生,无论是本科还是研究生阶段,在假期时间,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实习类课程,这是让他们进行职业探索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通过管培生、实习等各种方式明确了我想要什么,我擅长什么,或者我不想要什么,等到他毕业再回国工作的时候,他们的选择就比他们在出国之前更加有实际的依据,就是我尝试过了,我探索过了,我知道我想要这个,还是我不想要这个。我认为这是我们做得特别有意义的一件事情,还是那句话,不唯名校论,不唯排名论,而是真正把整个教育的过程变成自身职业发展的一个探索过程。
主持人:非常感谢麻老师,也希望您能够有机会再次光临腾讯和直说择校的专访现场,谈更多、更深入的话题。
麻亚炜:感谢腾讯教育,感谢直说择校,感谢网友们。
(采访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