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需要从“人才九条”中学什么
原标题:今天我们需要从“人才九条”中学什么
“处处体现出思人之苦、谅人之难、容人之量、成人之善。”以更大心胸广纳贤才,以改革创新打破壁垒,以细致关怀回应关切……这份历久弥新的宝贵思想财富,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启示。
近日,一篇讲述习近平同志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推出“人才九条”为发展破局的长篇通讯,引发广泛社会反响。40年后的今天,认真重温那段历史,仍能从中汲取宝贵经验。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对于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人才都是发展的第一资源。经济学家舒尔茨曾指出:改善福利的决定性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人口质量的提高和知识的进步。不论是二战后美国、日本经济的腾飞,还是新中国从一穷二白“逆袭”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都依靠“人才兴国”这个密码。放眼当下,知识经济时代快速来临,新一轮科技革命风起云涌,高附加值的智力资源愈发宝贵,人才的战略性支撑作用更加凸显。当此之时,处于转型升级关键一程的中国,更要做好人才工作为发展赋能,更要对照历史经验优化人才战略。
不拘一格、招贤若渴,是“人才九条”中的首要经验。改革开放之初,全民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各领域技术人才都很稀缺,不唯文凭、不看出身的“用人观”,打开了聚才引才的大门。彼时“星”耀古城的人才中,既有各展所长的“外来和尚”,也有崭露头角的县内人才;既有全国知名的大学者,也有乡野田间的“土专家”……“济济多士”为当地发展持久注入动能。今天的中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体系日趋完备,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成型,当“人才”愈发成为一个复合概念,其评价筛选就必须跳出“绝对之规”。无论是“千里马”“百里马”,无论是什么学历、年龄层,不拘一格聚才引才,知人善任挖掘潜力,方能让他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创新机制、敢破常规,是为其二。40年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刚起步,人才的引进、流动和使用仍充满行政色彩,僵化机制跟不上生产步伐,也束缚了发展活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引才聚才少不了要冲破藩篱、顶住压力。“既有赞成支持的,也有怀疑反对的”,但一步一个脚印,用事实证明承诺,“人才九条”赢得了人们的理解、支持、拥护。如今,人才的跨地域、跨行业自由流动早已不是问题,但在他们施展拳脚之时,是否仍面临着复杂利益牵扯的隐形壁垒、制约创新创造的关卡阻碍?继续大胆创新机制,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广阔舞台,才能让人才的精力免于空耗浪费,更多用在干事创业的刀刃上。
关切痛点、服务人才,是为其三。“处处体现出思人之苦、谅人之难、容人之量、成人之善。”这是许多正定老同志对“人才九条”工作实践的回顾感悟。梧高凤必至,花开蝶自来。人才能不能引进来、留得下,取决于“发展容器”的大小,同样取决于“安居乐业”的感受。在物资匮乏的年代,“票子”“房子”等生活待遇的改善,让专业技术人才直接感受到关怀与尊荣,起到了很好的激励效果。而今生活条件普遍改善,但快速的生活节奏、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人才关注的现实痛点仍有不少,比如,研发尚未结果之前可有宽容环境,子女托育上学、老人就医疗养是否足够省心?在这些“痛点”上下功夫,尽可能免除人才后顾之忧,这种被认可、被信任、被尊重感,或许比单纯的“千金揽才”更有价值。
诚然,“人才九条”的出台,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但其中精髓对于今天仍然是适用的——那就是以更大心胸广纳贤才,以改革创新打破壁垒,以细致关怀回应关切……这份历久弥新的宝贵思想财富,具有穿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提供启示。
北京作为首都,作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承载引领区,努力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也是摆在面前的一道必答题。从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的通道,到改革职称评价体系,鼓励人才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再到加大积分落户方面的政策性倾斜……从“塔尖”到“塔基”的全方位人才政策体系,为育才、引才、聚才、用才打牢了坚实基础。瞄准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充分用好“人才九条”的宝贵经验,不断增强人才吸引能力、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是北京的使命担当,更是发展机遇。
在知乎等平台上,一些网友谈到“中国引力”时这样概括——体制新,人才聚;机制顺,活力增。经过多年耕耘,“中国引力”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凤凰”归巢,驱动越来越多人才大展宏图。聚广大人才之力,筑创新发展之基,我们必能在奋斗逐梦的新征程上一往无前。(范荣)
来源:北京日报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