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关于“整理卫生”的游戏教案
主题背景
小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识,但生活中家长包办、代替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以致幼儿的自理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的幼儿应“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结合本阶段幼儿对物品的分类认知相对比较模糊的特点,设计了本游戏活动。通过游戏让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收纳整理习惯,提高幼儿的对应思维和自我服务意识。
主题目标
认知目标: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引导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仔细观察,并能发现其基本特征。
能力目标:训练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在游戏中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思考力。
思维目标:通过整理物品的小游戏培养幼儿的对应思维及空间思维。
情感目标:愿意主动整理自己的物品,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教学准备:五心智趣游戏包,五心智趣游戏包每一节课有2-6种玩法,且玩法与玩法之间呈递进关系。游戏一:物品分类我能行、游戏二:谁是整理小能手、游戏三:我的物品最整齐、全脑开发延伸游戏(共12个)
活动一:物品分类我能行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能初步发现物品的不同属性,并能对它们进行分类整理。
能力目标:在分类的过程中,锻炼幼儿的观察力和专注力。
思维目标:通过按照物品的属性进行分类,启蒙幼儿的分类思维。
情感目标: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活动准备
课前准备:教师观看课程讲解视频,了解本活动玩法及蕴含的核心经验。
经验准备:在生活中有自己收拾玩具,或帮助过爸爸妈妈整理物品。
材料准备:教玩具——物品卡、收纳盒(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1.情景引入
今天,老师收到了一封羚宝写给小朋友们的信。信里面说,羚宝入住了新家,但是还没有时间整理物品,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整理物品可厉害了,想邀请小朋友们去羚宝的新家,帮助羚宝一起整理物品。小朋友们愿意吗?让我们一起出发去羚宝家整理物品吧!
2.观察讨论
教师展示物品卡,引导幼儿对物品进行观察,比较它们的异同点,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类别的物品。
3.游戏探索
1)引导幼儿将物品卡分为书籍、车辆、毛绒玩具、装饰玩具四类,鼓励幼儿自己探索并进行分类,分类完后放进收纳盒对应的收纳口里。
2)引导幼儿打开收纳盒,对照着盒子上的图案验证分类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则重新放进正确的收纳口。
3)鼓励幼儿之间相互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巩固对分类的认知。
4.总结延伸
1)请小朋友们分享一下你是如何进行分类的,哪些物品是哪一类的,说说它们的名称和类别。
2)教师小结:每种物品都有自己的属性,比如轿车是属于车辆、小熊是属于毛绒玩具等。我们生活中的物品也是可以按照不同属性进行分类的,大家平时玩完玩具后,也要进行分类整理,把玩具收拾好。
3)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尝试把自己玩过的玩具分类放好吧。
想要了解更多五心智趣游戏包相关游戏教案请私信留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