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校长责任大又辛苦,为啥还有人抢着当校长?听听人事科科长咋说
在平台上看到有网友提出了这么一个话题:
有人说当校长的责任很大,又很辛苦的,那么为啥还有人抢着想当校长呢?
这个话题非常有意思的,估计不少人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毕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校长可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职位。
我当过很多年的人事科科长,对人事工作还是非常熟悉和了解的,在这里聊聊这个话题。
在一定范围内公开选聘领导干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不过选聘单位一把手的情况还是不多见的。以学校为例吧,更多的是由组织部门或者教育部门牵头,公布相关的竞聘条件,在本区域内公开选聘副校级干部。除了选聘之外,还有单位推荐副校级干部的方式。
在实行党委书记负责制之前,学校的一把手就是校长,当然指的是中小学。根据我的了解,我们这个区域包括周边区域,没有听说过公开选聘校长的做法,当然私立学校除外。
学校的校长都是怎么产生呢?一般是从副校长中提拔重用,或者从教育局局长或者副局长当中任命的。无论是提拔,还是重用,都是组织决定的,不是民主推荐的,简单说,就是上级任命的,体现的是上级领导的意志。
实行党委书记负责制以后,书记成了一把手,校长成了二把手,但都是校级正职,估计着仍然是上级领导直接任命。
有人说,当校长很辛苦。其实这个说法,我们需要辩证的去看。
同样的职位,同样的工作,有些人干得游刃有余、得心应手、风生水起,有些人干得累累巴巴,疲惫不堪。有些人能够充分发挥这个职位的作用,把资源利用到最大限度;有些人则是谨小慎微,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唯恐走错了路,办错了事。
在我看来,校长大致分成三种类型:外交型校长、业务型校长、综合型校长。无论是哪种类型,有些很辛苦,有些很轻松。外交型校长,可能会更多地把精力和时间用在人际关系的维护上,忙于酒桌上、日常接待上,外交型的校长打着为学校谋取利益的旗号,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这种校长对学校带来的好处很明显,比如各级部门的检查,对不符合规定的地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放一马过去了;遇到一些棘手难处理的问题,上级领导也会主动帮着出主意、化解难题。
业务型校长几乎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业务研究上,也就是所谓的专家型校长。这种类型的校长,对促进学校的专业发展是有好处的,但是外部资源的衔接和利用不够好,可能在很多时候得不到上级部门的主动关心和帮助。综合型校长则是介于这种两种类型的校长之间的状态。
如果说校长工作有多辛苦,还不如说校长的责任到底有多大呢。
校长作为一校之长,是学校的法定代表人,对学校的所有工作承担领导责任。因此,只要学校出现了任何问题,校长都是难逃责任的。老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都是存在风险点的,从这个角度看,校长的累更是一种心累和责任之累。
出了安全问题要追责,教学成绩不好要被约谈,没有一个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一般人还真是不适合当校长。
从我的角度观察,确实有人对校长职位比较感兴趣,会动用方方面面的关系主动上位。也有一些人在副校长职位上干了多年,积累了人脉和经验,在校长出现空缺的时候,也会心动的,可能会在换帅之前主动找到关系帮自己上位。但是也有不少人知道校长不容易干,风险点太多,而主动放弃校长职位的角逐。
凡是抢着当校长的人,无非出于这么几种心理:
第一,可以占有更多的社会资源。校长和副校长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实际的地位影响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甚至天壤之别。社会面往往与校长打交道的时候多,校长接触到社会资源的机会自然也就多了,有了社会资源,办个事还不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吗?
第二,自己说了算,不用看别人脸色。校长,一校之长,具有绝对的话语权,说一不二。可以凭借自己的职位,对单位的人事、财物按照自己的主观意志进行调配。
第三,是一种心理满足的需要。能从普通的老师,干到校长,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表现,有些人喜欢被簇拥、众星捧月的感觉。当然,当了校长,也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第四,可以从中捞些好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句话放在今天仍然是有道理的。前段时间,网上也曝出贵州某小学校长竟然贪污2.2亿!真是震碎了所有人的三观啊。这说明什么呢?有权就有可能滋生腐败,学校规模有大小,层次有高低,腐败的领域都是差不多的,教辅资料征订、校服征订、伙房经营、工程建设、购买服务等等,都是滋生腐败的重点领域。即使不去贪污这么几个亿,平时商贩的小恩小惠、请吃请喝也能让校长感到美滋滋的。
最后,说句实话,现在的政治生态严格、监督机制很强,当校长得到好处明显少了,性价比降低了,因此争着当校长的积极性也低了,说不定过些时候,还能出现尧舜禹那种让贤的景象呢。
对这个话题,您是如何看的呢?欢迎留言和评论。
#百家快评第二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