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生地小中考到底难不难?

  2020年7月某晚,大地喷火之后的闷热尚未散尽。普通家庭都在葛优躺、吃西瓜看电视。

  部分小学生家庭却鸦雀无声,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息。

  

  与此同时,家长群中一分钟刷出几百条信息:

  “形势不妙,我透过门缝看见娃眉头紧锁”;

  “我帮忙调试系统时看了一眼,全是没见过的题型”;

  “看来难度不小,我娃一边哭一边做题”;

  我坐在娃的房门外,紧张地盯着手机屏幕,随着同样的信息越来越多,心揪成一团儿。四十分钟的考试,我感觉好像过了三天。

  随着群里有人说考试结束了,我深呼吸一下,缓慢推开房门。娃坐在电脑前发呆,看我进门,起身走过来,还没张口便委屈地大哭。

  群里家长们一片报哭声。

  后来,我经常建议低年级的家长们,有精力的情况下,各种考试都要多参与一下。

  不为别的,就为个见多识广、不被考哭。

  那年的八少素考试为了应对疯狂的机构培训,对考试题型进行了大换血,做了很多遍往届真题的孩子们形成了固定思维,一看新题型直接懵在原地。

  花了大价钱培训的家长们暴跳如雷,甚至有人发文问:“(机构)他们押中一道题了吗?凭什么收那么高的费用?他们简直就是骗子!”

  今年小中考后我又见到了类似的诘问。

  那么今年的生地小中考到底难不难?

  刚考完孩子们哀鸿遍野,有人觉得地理难,有人觉得生物难,有人觉得地理和生物都很难。

  难在哪里呢?

  难在题太偏。甚至有人把第二天东城出现的一出悲剧联系到了小中考失利上。

  大家把愤怒和不甘全都展示到了手机屏幕上,孩子们的发泄方式是转发链接要一起刀了出题老师。

  还有娃大呼“题都白刷了,一个没用到”,也有家长表示,“报的班、请的一对一都白废了,全都没起作用”。

  甚至昨天家长群里还在争论某一道具体生物题的答案:

  “这哪里是生物题呀?这不是物理题吗?”

  “这题目太专业了啊,应该是给临床医学生出的,初中生怎么答得上来!”

  也因此,家里的娃们觉得认不认真复习没啥用,付出是没有回报的。

  至于为什么小中考风格突变,从往年的一大堆双满、单满变成现在的哀嚎一片?

  有传言说,今年的题目之所以突然变难,是因为某东方泄题,导致考试临时启用备用试卷。

  嗯?原来备用题就会偏难偏怪呀!

  新知识get!

  其实,今年小中考到底难不难,难了多少,现在仅凭孩子们的考后反应,还不好给出结论。

  只有出分后根据满分率和分数段等的情况综合进行的对试题难度评定的结果,才算比较客观。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2020年的八少素考试,当时觉得太难了。

  等考试过后平静下来,大家能够比较客观地分析问题的时候,会发现其实所谓的“难”,最主要是见到新题型的慌乱带来的第一反应。

  也许,再过两周,当孩子们平静下来,家长们也接受了现实的时候,回头再看小中考生地考试题目的时候,发现所谓的“难”,主要也是由于题型创新带来的主观感受。

  或者确实难,但是也并没有我们所认为的那么难。

  但是不管怎样,今年无论是中考还是小中考,都以非常现实的角度把我们从疫情期间整个社会遍布的一种迷茫的情绪中拉回到真实。

  即便是从考试这个微小的切入点,我们也没法再用客观环境的不利来掩盖自身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需调整心态直面现实了。

  今年的中考也从大批量满分制造机器的状态回转到科科都很难的正常考试状态。

  看反应,大家都还是非常通透的,知道太简单的考题也是一种不公,难虽难矣,但是可以用于选拔。

  这真的是很赞的一种心态。

  那么,从今年的中考和小中考里面我们可以获得哪些思考呢?

  第一,从学习的角度来说,任何的大型考试,我们都不能试图投机取巧,蒙混过关。

  学习方式一定是要以学懂、学通为前提,真学懂了,哪怕遇到偏题怪题,你蒙答案的时候,对的概率都要高上几分。

  到了初中,科目众多,想要站到前排,小四门的学习不能占用太多时间。想要学懂、学通,更不能用刷题的方式去学习。

  正确的学习方式是跟紧学校老师的节奏,把最基础的内容融会贯通,适当做一些真题就够了。

  有人说,我们学校的老师讲的不好,跟着学校不够。这种我个人觉得也是典型的有问题的认知,当然这个认知的源头不完全怪家长,紧张的高竞争的环境是根源。

  但是环境对大家都是一样的,我们依然可以有所做为。

  经过娃在初中这一整年学习我的观察,初中小四门的知识难度并没多大,大家认为的所谓好老师和一般老师的差别最主要的是体现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

  好老师能够在归纳总结知识体系和提升学习效率上更有做为,一般老师在这方面可能花的力气和心思少一些。

  但是,有方法的老师也未必对所有孩子都起作用,因为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你能接受速度学习的前提是你自身的修炼足够。

  

  我的家长会活动做了小半年了,陆陆续续也做了二三十场。每次只要讲具体方法的,讲信息和小道消息的,大家听的都很嗨。

  但是如果是定位高一点,讲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的,基本上反响就不会太大,甚至会遭受冷遇和攻击。

  这和家长们自身对升学考试、教育的认知有关,有时候自身修养达不到,缺少实战经验,很多东西听不懂,或者可以一知半解,但是很难消化吸收。

  那么,小四门能够跟好老师节奏的前提是啥?

  就是孩子在小学阶段通过各种方式,在大脑里建立起了一个宽而厚的知识体系,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知识网络,能够把初中老师讲的内容迅速融汇到这个体系之中。

  基本上,这样的孩子不用报班、也不用刷题,听课、完成作业即可达到高分。

  小中考的复习方法也不是刷题和请老师一对一,再好的老师也没有办法帮你做消化吸收的工作。

  正确的方法是通读教材,先把知识体系搞明白再去做题,这是有很多前人经验证明过的。

  第二,从考试角度来说,题型创新是当下趋势,是政治正确,是规避刷题影响进行人才选拔的必然操作。

  出题老师们的斗争对像就是机构和刷题。前几年因为疫情,网课太多,也害怕对孩子们造成太大刺激,所以题目出的简单一点。

  现在疫情已是过去式,而且大家也意识到了题目过于简单对孩子们的伤害,现在题目只是恢复正常了而已。

  

  应对这种状况,依然不是简单的背诵和刷题,而是在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情况下,去增加考试经验。

  要有一种心态,考题难,大家都难,考题创新,我的能力可以应对,不管什么样的考试,我都能发挥出自己最好的状态。

  而不是一看见创新题型,当场发懵,考试状态受到影响,导致失分,这种情况属于低级错误。

  如果这次小中考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感到庆幸,因为小中考是选考,还有补救机会,初三可能会稍微辛苦一点,把化学和历史学好。

  实际上,不管生地考的怎样,对于头部孩子来说,化学历史考好都是常规操作,尤其化学,高中选科的概率非常大,初中不好好学,高中受影响。

  另外,初三0模一模二模会有签约和直升,有些区会参照7科排名,是必须要学好的。

  第三,从出题角度来说,多学科融合的态势值得我们关注。

  一道生物题,看着又像物理题又像医学题,这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别的学科也都有类似现象。

  比如数学和物理里面的阅读理解题,政治科目里面的古文题,地理题目里面的情境应用题等等。

  当下的考试早已摆脱了单纯的知识点记忆考察,而是更注重实际应用。

  而实际应用里不会学科界限分明,多学科融合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就要求孩子们有很强的知识迁移、思维转化能力。

  这种能力怎么培养?无他,还是多阅读、多思考、多积累,见的多想得多,迁移和转化就会自然发生。

  对于我们这届新初二的家长来说,这次小中考算是给我们敲响警钟。

  在面对即将到来的小中考和中考时,我们应该明确一个以能力提升为基础的复习方式和制定一个夯实基础的复习计划,以便平静地面对我们变幻莫测的考试。

  

  最近,有很多新初一家长来问我一些问题,很多都是常规问题。

  我感觉自己说的太多了,但是对新入局者却是第一次听到且非常重要,所以要反复说,常说常新。

  所以,我决定本周五晚上还是组织一场活动,来帮助大家解决一些疑惑和具体问题。

  本周五晚家长会活动主题:

  新初中家长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活动内容:

  1、如何定位

  2、如何处理各种关系

  3、其他重要问题的处理

  4、 自由问答

  主讲人:

  高老师 初中生家长,“爱叨叨的高老师”主笔,时代教育风尚的践行者和观察者。

  参与对像:

  新初一、新初二家长

  活动时间:

  6月30日 本 周五晚上 20:00-22:00 点

  活动形式:

  腾讯会议APP

  活动参与:

  交299元/年的会员费可以参与本号组织的大部分活动;

  交99.9元可以单独参加本次活动。

  如果同时进小学/初中会员群+家庭规则陪伴群(详情见上篇文章),新入群者享受 239元/年+239元/年 的会员费优惠。

  拒绝白嫖,拒绝任何形式的道德绑架,请杠精离远点。

  活动报名:

  交费、进群联系微信号cuoshiwuai,报名截止时间为6月30日也就是本周五晚上19:00。

  以上。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望谨记,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