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少年每月50元生活费,饿了就饮自来水,成绩公布后老师沉默

《史记》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轩辕黄帝八世孙“舜”,是中华道德文化的鼻祖。“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是《史记》中对其的记载。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记载:“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在人们的刻板印象中,闲云野鹤,毕生逍遥,向来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客的代名词。但实际上,由于中国人道义思想根深蒂固,家国观念深入骨髓,大部分人都对“读书报国”、“习武报国”这两个概念情有独钟。古时候那些家境贫寒,上不起学的孩子往往会辗转各处,讨要书籍,借以满足自己学习的需求。
到了隋唐时期,科举制度创立,这种现象变得更为普遍。时光流逝,转眼千年,科举已被更为公平的高考制度所取代。但是公平的考试机会并不能抹去各地经济差异水平为考生带来的困难。有些考生甚至因为生活无法过活而不得已放弃继续求学的机会。有一位贫困少年每月只花50元的生活费,饿了就饮自来水,成绩公布后老师沉默了。

苏贺出生于吉林市的一个小村庄,那里落后封闭,环境艰苦,供得一家人性命存活已经是最大的“恩赐”。普通人家尚且难以过活,更何况情况特殊的苏贺家。原来,苏贺父亲的智力存在问题,不能供养整个家庭,母亲也没受过特别好的教育,由于那时学历已经跟工资挂钩,所以苏母赚来的钱并不多。
若情况仅止于此那也还好,但苏贺的奶奶身患重病,开支巨大,加上苏贺的学费,一家人根本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狠心之下,苏母抛弃了自己的孩子与丈夫,远走他乡。母亲的离去给小苏贺带来沉重的打击,但他并未长时间沉溺在被抛弃的悲痛中。他努力调整状态,重新投入到新的生活之中。

第一步便是操持家庭。好在苏贺的父亲虽然智力低下,但基本的人情冷暖,生活本能还是懂得的,妻子走后,他独自一人扛起家庭重担,依靠种地赚取钱财,而苏贺就在父亲的身边忙活家事,管理钱财,照顾奶奶。每个长辈都有一颗爱护孩子的心,苏家奶奶也不例外。她每个月都会给孙子300元的生活费,虽然钱不多,但足以维持孩子的生存。
但懂事的苏贺并没有将这些钱全部花掉,而是将它们储存起来,给奶奶买药。至于他自己,则用每月留下来的50元钱,买一袋四块钱的月饼,每天婉拒同学的吃饭邀约,自己一个人躲到狭小偏僻的地方吃月饼。如果一天耗能太大,晚上又饿得厉害,苏贺就猛喝自来水,通过这种方式缓解自己的饥饿感。

就这样,他一天一块月饼和几口自来水,过完了高中三年。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苏贺身体瘦小孱弱,但他并没有因此变得“娇贵”,而是每天晚睡早起,培养自己的学习习惯。他的舍友说苏贺每晚两点睡,早上六点起,一直都是班里最早去教室的一位同学。除此之外,他还经常向老师讨教问题,不放过每个获取知识的机会。
苏贺多年的付出在18岁这年得到了回报。二零一九年,他以615的高分一跃“龙门”,成功投入东北大学的温暖怀抱。成绩出来后,老师陷入了良久的沉默。一是感叹苏贺的家境,二是为他感到欣慰。与此同时,媒体采访了这位寒门学子,并将他的家庭与学习经历报道了出来。苏贺一家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许多爱心人士纷纷投以援助之手,原本贫困的家庭条件得到改善。

苏贺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平时勤工俭学,偿还那些好心人的善款,至于奶奶与父亲的病,也日渐好转,苏家慢慢地走上正轨。苏贺的经历告诉我们,家境的好坏并不是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关键。出身只是人生的一个起点,而这之后还有无数个转角,只有当我们真正踏入这些拐角,选择正确的道路,生活才会起到实质性的变化。
除此之外,面对人生的困境,我们也要像苏贺一样坦然面对,淡然承受,努力适应并作出改变,说不定,就会出现奇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