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优秀学子报考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原标题:欢迎优秀学子报考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探索一流人才培养特色路径

  担当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使命

  又是一年毕业季,位于七星区横塘路的桂林市第十八中学(以下简称“十八中”),不败的紫荆花和追梦的少年们共同绘就了校园的美丽风景。前几天,来自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研究院的周湘文教授,带领着4名清华大学的在校生——同时也是十八中的毕业生,风尘仆仆地从数千里之外的北京赶来,赴一场与桂林少年的青春之约。当天,周湘文与来自十八中高二年级、有志报考清华大学的优秀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交流;4名学长也从高效率复习的建议、心态调整的方法、弱势学科的弥补等多个方面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的备考经验,并介绍了在清华大学生活和学习的种种感受。师长们细致入微的答疑解惑,以及对精彩纷呈校园生活的描述,让现场的学生们更加燃起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求知的向往。

  这是周湘文时隔4个月后再次来到十八中,今年2月,他就曾造访桂林并为学校送来了“清华大学2022年生源中学”的荣誉牌匾。作为桂林老牌的公办高中,十八中(原桂林地区高中)创建于1981年,是广西首批示范性普通高中,也是一所集八桂学子刻苦、勤奋、求实、聪颖和灵气于一身的全寄宿制学校。一直以来,该校始终承担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不忘立德树人初心,励精图治、发愤图强,修德志道、笃行致远,为师生的健全人格和多元成长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用心、用情、用智续写着学校教育的新篇章。

  相关数据显示,该校自创办以来已为党和国家培养了3万多名高素质人才,赢得了桂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与广泛赞誉。学校还先后获得“中央教科所科研示范校”“全国教科文卫体系统先进工会组织”“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自治区文明单位”“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自治区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等等荣誉称号。近年来更是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不断探索,形成了以“党建”“文化”“校本课程”为基础的特色路径。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十八中校园实景图——位于校园中心区域的科技综合楼。

  党旗领航 夯实发展之基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党的二十大对未来人才需求的新阐述,显示了人才培养的时代特点。众所周知,基础教育阶段是激发和培育学生创新素养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高中阶段更是被誉为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创新素养培养、创新人才成长的黄金期,对于十八中而言,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有一支“思想统一”“能打胜仗”的队伍,是实现“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条件。

  为此,该校坚持以党旗为引领,创新培养模式,完善培育制度,建立管理机制,搭建成长舞台,增强教师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学校更高位发展,让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成为学校重要的“软实力”,以及学校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学校党委组织教师前往重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据了解,学校以“五星级党组织”为阵地,以“党旗飘扬青春飞扬”党建品牌为载体,通过建立“党建导师”制度,深入实施“八个一”工程,即精心上好一节研究课、命一套精品试题、收一个徒弟或拜一个师傅、指导一个学困生或优秀生、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承担(或参与)一个课题研究、写一个典型“个案”、开发一门校本课程,努力实现“一年入门、三年出师、六年骨干、九年学科带头人”的“一三六九”工程目标。与此同时,学校坚持做好“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骨干”的“双培养”工作,打造了一支政治立场坚定、业务能力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了充分的人才保障。此外,学校还以系列“桂林十八中道德讲堂”为载体,弘扬师德师风并选树身边榜样教师,形成了全校教师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

  校本赋能 助添发展之翼

  顺应“新课程、新课标、新高考”的综合改革趋势,同时也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厚土壤,该校集中学校各类优势资源,科学制定建设工作规划,构建实施模式,建立了校本研修体系,探索了校本特色课程,在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变革、评价改革、教研创新等方面发挥着示范引领作用。

  作为自治区校本研修示范校,十八中集合高校优秀师培资源,打造了新进、青年、骨干优秀教师培训新模式。主要通过专题学习、导师指导和课例研究等形式,促进青年教师们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实际上,针对教师培养和成长的实际需求,学校还实施了一系列有效举措。比如,摸索总结“四子途径”传帮带方法,精心举办五大专业赛事,比如青年教师“双新”课堂教学比赛、青年教师说课比赛、教学优质课比赛……让教师的成长更有参考标准、更有指导方向、更有展示平台。

  

  6月27日,清华大学周湘文教授带队到学校与高二学生互动交流。

  该校对校本课程的研磨,也在立足传统和强化优势两个方面下足了功夫。坚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学校积极开展戏曲、书法、经典诵读、传统体育(竹竿舞、跳绳、背篓抛绣球)等进校园活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同时,结合雄厚的师资基础和十余名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头雁”优势,十八中在教学创新和课堂改革等方面不断取得可喜的实践成效。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广西普通高中学科课程高中数学、高中生物等学科基地建设的大力推进,该校在研修交流、成果示范、引领带动等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在不断发挥,已经成为区域教育综合改革的前沿阵地,为桂林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打造了生力军团。

  据了解,近两年,该校在生物、物理、化学、数学等全国中学生学科竞赛中连续取得优异成绩,累计12人获得了自治区一等奖,其中2名同学在今年还成功入选广西队,取得8月份参加国家总决赛的资格。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优异的竞赛成绩既是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表现,也是冲击顶尖名校的最好助力。我校将继续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打造让桂林市人民满意的精品教育工程。”

  

  学生们正在为参加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全国总决赛做实验准备。

  文化立校 熔铸发展之魂

  “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十八中在教育实践中聚焦内涵发展,致力文化建设,倾力建设莘莘学子求学的家园、学园、乐园、花园。

  在42年的文化积淀中,一代代平凡且执着的十八中人用自己的努力、勤奋创生出符合学校实际的理念体系: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教育理念,熔铸“修德 志道 笃行”的校训精神,倡树“团结 勤奋 守纪 创新”的校风,恪守“爱生 育人 求实 善诱”的教风,践行“尊师 好学 勤思向上”的学风,致力于培养具有“民族情怀、朴实作风、国际视野、大家风范”的现代化领军人才。

  该校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文化体验的积极作用,把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和核心。学校通过课堂渗透、主题班会、文艺晚会、主题教育活动、升国旗仪式等多种形式,以及开展“渴望星期五”、横塘书院、校友论坛、周末影院、课本剧表演、新年音乐会、“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劳动美”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各类社团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锻炼和施展才华的舞台。

  

  校园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图为舞蹈社的学生正在表演。

  一方面,校园环境是一部活生生的教科书,一草一木、一亭一阁,无不浸润着人的情致,无不濡染着人的品格。该校深入挖掘校园文化特色,营建了幽静、优美、整洁、和谐的环境氛围,充满了古朴、浓厚的民族传统与科学现代相结合的文化气息。绿树修竹、小桥流水、红亭蓝天、天鹅游鱼,雅致静谧;宏谋亭、学生阅览室、教师书吧,书韵悠远;生物学科校本基地、德育文化墙、民族运动文化长廊、数学文化大厅、体育馆,让师生在求美、求真、求善、求知、求乐的环境中徜徉。

  另一方面,感恩文化像一场永不散场的青春电影,浸染着一批又一批十八中学子。学校在文化中厚植感恩和互助意识,持续影响着学子们的终身发展。校党委、行政部门、校团委、学生会等每年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对困难职工、家庭经济困难学子进行捐助,学校党、政、工、团领导也多次深入慰问。学校积极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子争取社会助学基金,近5年来共争取到深圳狮子会“阳光英才”助学项目约60万元,惠及在校学生约90人。

  此外,校友们在奋斗过程中同样不忘回馈社会、感恩母校。据介绍,十八中校友会专门设立了“丰瑞达”“861”等多个类目的奖学金、助学金,用于支持和帮助品学兼优但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弟学妹。从2018年至今,校友会还联合广西民族教育发展基金会,为“筑梦班”捐资逾300万元,已帮助250多名家庭经济困难学子重筑求学梦、开创美好未来。校友、同学、师生友好互助,这份纯真的情谊温暖着学子们的心,校友互助文化也将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学校新近落成的培元楼实拍图。

  

  

  来源:桂林日报

  桂林市第十八中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