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身家全捐,考虑董宇辉接班:公布遗嘱的俞敏洪,属实彪悍

  

  作者/ 知否大叔 来源 /知否大叔

  ID:zhifoudashu

  (滑到文末,可听本文音频)

  前两天,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在一次访谈中,首次透露了自己的遗产分配:

  “除了留给家人的必要花费,剩下的会留给母校北大和新东方慈善基金会,用于支持农村地区孩子的教育发展。”

  

  对于俞敏洪的做法,无数网友表示被感动到了:

  “就连遗嘱都不忘谈及教育,佩服俞老师的格局!”

  当我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跟网友一样感到意外,但却又觉得在意料之中。

  还记得2021年双减政策落地,整个教培行业哀鸿遍野,大批量辅导机构纷纷裁员关店。

  新东方作为教培行业的龙头老大,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股票下跌90%,损失了两千零三十一亿。

  三十年心血就这么毁于一旦,个中滋味,唯有自知。

  彼时的俞敏洪心里愁啊,每天坐在办公室就要开一瓶白酒,日子过得浑浑噩噩。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丢下烂摊子跑路。

  他退的很体面。

  居安思危。

  一直以来他都在公司账面留了一笔钱,为新东方留了一条后路。

  双减政策落地、事业走入死胡同后,就是这笔钱让老师们的工资有了着落、学生的学费得以退还。

  处理完诸事后,他又做了一个令人钦佩的决定:

  把各分校近8万套桌椅捐给乡村地区的孩子。

  将近8万套课桌椅,价值已在5000万以上。

  加上可能更贵的运输费用,总价值近一个亿。

  自己早已遍体鳞伤还不忘割肉反哺,是条汉子。

  如今,靠着东方甄选重新站起来的他,决定把自己的大部分遗产用来做教育,说真的,我不意外。

  俞敏洪,表面看是个商人,其实骨子里还是读书人。

  他真正做到了财富“取之于教育,用之于教育”,让人敬佩。

  那么,俞敏洪是如何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俞敏洪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娃。

  1962年,他出生于江苏省葫桥村的一个农村家庭。

  父亲是一名木匠,母亲则是当地生产队的妇女队长。

  可以说,俞敏洪一出生就背负着全家的希望。

  因为早在他出生前,俞家生下过一个男婴。

  但不幸的是,这个小男孩还没过完4岁生日,就因病身亡了。

  这让俞家上下对俞敏洪这个小子格外上心。

  平日,只要他一有个头疼脑热,俞母就会背着他去医院打针,回来了还要杀两只鸡炖鸡汤。

  哪怕夫妻俩没吃没喝,也要把孩子照顾好。

  俞敏洪说:

  “我小时候是泡在鸡汤里长大的。”

  但俞母也不是只会心疼孩子。

  为了提高儿子身体的抵抗力,俞母什么农活都安排给他干。

  在外撒猪粪,在家洗衣做饭,俞敏洪样样都是个中好手,还获得了县里的插秧冠军的称号。

  这一年俞敏洪14岁,刚中学毕业。

  按照当时政策规定,贫困地区一户只有一个孩子可以考大学。

  俞家的这个名额早就被姐姐用了,所以他只能辍学。

  俞敏洪觉得一辈子当个农民也没什么不好的,自己还是县里插秧总冠军呢。

  但俞母不能接受,她不想让儿子像她一样,一辈子只能跟泥土打交道。

  她对儿子说:你得出去,你得看看更辽阔的世界。

  俞敏洪特茫然:娘,我怎么出去?咱家没上学名额。

  1977年初,这名额送上门来了。

  同村李家只有一个女儿,他们觉得女娃读那么多书没什么用,还不如将来找个好人家嫁了,便主动放弃了这个名额。

  俞母知道后,连忙去邻居家东拼西凑借了钱,提着两只鸡就去了校长家。

  她想让自家孩子顶替李家女儿的那个名额。

  俞母跟校长畅聊了几个小时,校长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最终答应了下来。

  

  可是,答应让俞敏洪考大学,跟他能考上是两码事。

  进入高中时已是下学期快结束的时候了。

  同学们已经学了快两个学期,俞敏洪根本跟不上。

  他的班主任是南京翻译局下放到中学的,英语特别好,而且特别浪漫。

  因为喜欢班主任,俞敏洪也特别喜欢英语,理想是当一名英语老师。

  但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

  连续两次高考,他的英语都不及格。

  

  俞敏洪回家拿起了锄头,看看天上的云他若有所思:自己真的不适合读书吗?

  他觉得读书还不如回家插秧,再不济去公社开拖拉机。

  俞母说:“考不上就考不上吧,努力干活存点钱盖个房,娶个媳妇也挺好的。”

  或许是上天看到了这个默默用心的孩子,对他格外关照。

  一天,高中的英语老师来到俞敏洪家告诉他,为提升升学率,江阴县教育局准备办个专门针对外语高考的辅导班,可以去试试。

  这重新点燃了俞敏洪考大学的希望。

  俞母到城里找到几个亲戚打听,证实了这个消息,赶紧让俞敏洪去报名。

  因劳累奔波,俞母在路上还摔了一跤。

  俞敏洪知道后,感动、心疼,愧疚等情绪在心头交织,眼泪哗一下就落了下来。

  从这一刻起,他暗地发誓,一定不辜负母亲的付出。

  二十多个男孩一起住在一个连厕所都没有的大房间里。

  早上天蒙蒙亮就开始晨读,晚上10点半熄灯以后,大家都还打着手电在被窝里背单词。

  为了能够读懂句子,他背了一整本《新概念英语》。

  老师发的教材上,四五十篇课文被他背得滚瓜烂熟。

  功夫不负有心人,俞敏洪成为了全班第一名。

  1980年,第三次高考。

  这一次,他信心十足。

  英语考试时间是两个小时,俞敏洪仅仅用了40分钟就交了卷。

  分数出来后,英语成绩是95分。

  五门功课总分是500分,俞敏洪考了387分。

  当年,北大的录取分数线是380分。

  这一次,他成功拿到了北大的录取通知书。

  报考的专业,是英语系。

  

  进了北大的校门后,从山沟子里出来的俞敏洪愣住了。

  “土鳖”两字,不断在他脑海里盘旋。

  同学们读的名著,他连谁写的都不知道;

  同学们穿的衣服,都比他高档很多。

  城市里的教育注重的是口语、交际,而俞敏洪一直学的是书面英语。

  以他的分数,本来是要被分进尖子班的,但因为口语不达标,老师就把他分到了最差的班。

  俞敏洪感到分外的不服。

  于是,大学时光里他披荆斩棘、废寝忘食,拼命提升自己。

  在大三那年因为学习过度,甚至累得吐了血,得了肺结核。

  不过,再怎么努力好像也改变不了自己“土鳖”的现实。

  等他病好毕业后,班里同学都开始追着出国热潮,到国外傍金。

  他却只能拿着120块的工资,留校任教。

  俞敏洪也想过出国留学,但以他的工资,要攒222年才能攒到在美国读书4年的学费。

  这也就有了俞敏洪后来的那句话:

  “我人生最痛苦就是在北大的5年。”

  

  为了攒学费,他学着别人在校外培训班做起了代课。

  看着代课老师做得风生水起,就在他以为自己一定能凑够学费的时候,麻烦又找到了门。

  系里的一些老师说他打着北大的名义在外挣钱,最后被行政记过处分。

  对俞敏洪的处分公告,就贴在北大最显眼的三角地橱窗。

  连着三天,学校广播也不播报新闻了,就播放俞敏洪处分的单曲循环。

  “不让我在职的时候开培训班,那我不在职开总可以吧?”

  俞敏洪愤然辞职。

  

  俞敏洪决定自己开办英语培训班。

  期间,被人一锅端过,也求人喝酒不省人事过。

  直到1993年,他创办的北京新东方学校正式成立。

  但创办了公司,仍然不代表成功。

  应酬到挂吊瓶的地步,上课时间到了,他针管一拔,换上西装就走进了课堂。

  等到新东方好不容易有点起色了,俞敏洪又遇到了绑架勒索敲竹杠,差点被打死。

  劫匪给他注射了动物麻醉剂,剂量很大,医生说:

  “你没死,是命大。”

  

  1999年,那个差点打死他的劫匪卷土重来,差点又要了他的命。

  一连两次的去鬼门关“旅游,”让俞敏洪感慨万分:

  “我终于意识到,我的命不仅仅是自己的,还是大家的命,是新东方的命。 不能新东方没干成,命就丢了。 ”

  对于企业,他主张集体英雄主义:

  “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一群人的力量则是无限的,就像五个手指,伸出来的时候是五个手指,攥起来的时候就成了一个拳头。”

  打个比方,你有5个苹果,不要把它们都吃掉。

  一个人吃5个苹果也只能吃到5个苹果,但如果你把其中4个分给别人,就能换回4份不同的友谊,那么下次那4个人有水果吃的时候,也会分给你一份。

  靠着这套理论,他的团队开始不断扩大,教学质量也不见稀释。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上市,估值3亿美元。

  这个在外人看来过于“憨笨”的男人,以16亿元的身价,被称为“中国最富有老师”。

  

  俞敏洪曾经说过一句话:

  “我这辈子什么都可以离开,就是不可以离开讲台。”

  2021年,当双减政策落地的那一刻,他的内心是茫然的。

  “不能上课的新东方,还算是新东方吗?”

  在同行痛哭失业的时候,他说:

  “客观的困难已经来了,你要想出路,因为抱怨改变不了客观事实。”

  体面退场后,他又以另一种方式杀回来了。

  在一瓶又一瓶的白酒中,一条卖农产品的思路就这样喝出来了——东方甄选问世。

  起初,东方甄选并不被人看好。

  不仅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东方甄选的直播间无人问津,销售业绩也是少得可怜。

  别人直播一晚上带货量能够达到几千万,但他们每天可能只有几千块,甚至有的时候直播间里只有几十个人。

  就这样愁云惨淡了半年,似乎突然间,东方甄选火了,火的一发不可收拾。

  用英语卖牛排,用历史销售玉米,用哲学销售大米…

  

  还记得东方甄选的主播董宇辉,曾在直播间说过这样一番话:

  “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

  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

  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

  但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世界要你亲自去看。未来可期,拼尽全力。”

  东方甄选,成为了直播界的一股清流。

  

  很多人说:董宇辉凭一人之力,使得新东方起死回生。

  但在我看来,他们更像是彼此成就。

  古人有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而俞敏洪,无疑就是那个不常有的伯乐。

  对于企业,他主张的是集体英雄主义;

  对于选才,他主张的是不拘一格,具备一个特长就有可用之处。

  正是因为这样,高中没毕业的罗永浩才能站在新东方的讲台上,获得了人生的第一笔财富后去做老罗英语,锤子手机。

  无论是罗永浩还是董宇辉,更像是俞敏洪人格的延伸。

  

  这一次,俞敏洪除了提及自己的遗产分配,他还提到了接班人的话题。

  他说:“新东方未来一定是管理人传承,我从来没有打算我的孩子去传承新东方的事业。”

  值得注意的是,他曾表示可以考虑董宇辉接班。

  

  看到这里,我想到了四个字——薪火相传。

  我曾写过董宇辉的故事,里面提到他曾经拒绝过上千万广告费,原因是不做有愧于自己良心的事情。

  一个真诚良善,一个善于用人,说他们是彼此成就,一点也不为过。

  

  最后,想跟大家说个趣事儿。

  董宇辉在直播间里,总是叫俞敏洪为“老头”。

  起初,俞敏洪不接受这个称呼。

  “62岁又怎么了?我觉得我还年轻。”

  但董宇辉嘴里的“老头”并不是说他老了的意思,而是觉得俞敏洪像极了《老人与海》中的老人。

  书里的老人是这样的:

  “大家看着大鱼的骨架,满脸不可置信。

  他们不相信这么老的老头能捕到大鱼,他是如何面对一波又一波鲨鱼袭击的?

  老人瘦骨嶙峋,却从未服过输,靠着这股韧劲和意志力,战胜了一条又一条大鱼。”

  在绝境中寻找希望,永远相信天无绝人之路,也正印证了那句经典的话: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这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我想才是他真正能够成功的原因。

  

  人生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

  不因挫折改变自己原有的方向,更不要害怕失败和艰苦。

  你只有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才能过上自己最想要的生活。

  — End —

  想成为马化腾、马斯克那样的牛人?那你得学会这两样东西

  作者:知否大叔,来源:知否大叔(ID:zhifoudashu),没见过你,但比谁都懂你。

  志云说视频号

  跟随馆长凯先生,

  新启示、心成长。

  欢迎大家点击志云说视频号,

  带你思考,陪你阅读。

  本期视频:【朱广权趣味押韵吐槽:“声音未改,肤已黑”】

  点击下方蓝色字体,听本文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