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给娃报班了吗?家长看过来,牢记这些要点莫“踩坑”

  暑假来了,孩子们想放松身心尽情玩耍,但有的家长会选择充分利用假期时间,给娃报培训班"充电",舞蹈班、美术班、乐器班、游泳班……市场上的培训机构名目繁多,良莠不齐,如何找到一个靠谱的培训机构呢?报班“雷区”要如何避免?

  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近年来,广东法院审结了多起因给娃报培训班引发的教育培训合同纠纷。在这些案件中,有的家长报名缴费了才发现课程“货不对板”,有的课还没上完就被培训机构踢出群,有的授课老师频繁更换,有的因为要带娃去异地要求退费却遭拒绝……倘若遇到这样的糟心事,家长们要怎么维权?能要求返还报名费吗?

  受访法官提醒广大家长,给孩子报培训班要有风险意识,不要被优惠力度大等促销手段所诱惑,如果确定要给孩子报班,要避免一次性缴纳大额培训费,尽量选择预付额度低使用周期短的消费,在签订书面合同时明确约定退费条款。

  典型案例:

  开课后授课老师频繁更换

  家长能要求解除培训合同吗?

  2022年6月,李某花费4980元为孩子购买了《超级记忆班课程》。李某控诉,培训机构虚假宣传、“货不对板”,“报课当天,向我们介绍课程的是一个团队,可上课却又是另一个团队的人,而且上课环境差,还不停更换老师,很不专业。当时报名说的是4980元总共80节课,一个课时是1个小时,可交钱上课后变成40节课,而且每节课只有40分钟。”此外,授课团队的负责人从来不出现,李某提出终止上课要求退费时,“培训机构就找售后应付了事,一直不退款。”

  “孩子实际上只上了3节课,我要求退还剩余77节课学费4793元。”李某起诉称。

  面对控诉,涉案培训机构辩称,“李某是因其个人原因申请退费,未上完的课时情况可按之前双方协商进行处理。”当时,李某缴纳的4980元学费包括40课时记忆力,以及赠送20课时专注力及20课时特训课,赠送课时不计入费用。而且李某孩子上了3次课,共计9课时。根据双方签订《入学协议》规定,签订协议之日起10日内可全额退款,10日后已享受被告服务并且已上了9课时,不能退费,7月份暑假期间上课,李某孩子由于其个人原因请假不上暑假班课程,“本着服务原则,我们公司客服受理后并告知扣除课时费用和个人原因不上课导致已产生相关成本费用(如违约金),可退3000元,而且该退费已经进入退费流程。”

  在本案庭审中,李某同意了培训机构提出的退款3000元的方案。

  佛山顺德法院审理后认为,被告在其答辩意见中同意向原告退回费用3000元,原告对此也予以接受,被告的该意见未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法院予以确认。原被告双方的上述行为可视为双方以协商一致的方式解除涉案合同,合同解除后,由被告向原告退还3000元。为此,判决被告退还费用3000元。

  典型案例:

  给娃报培训班却被踢出群聊

  赠送的课程能算入退费吗?

  2021年10月,汤女士为了帮助儿子提升学习记忆力,花费4980元向培训机构购买了《最强大脑培训课程》。培训机构在收据上标明“60节记忆力课程,赠送40节专注力课程”。

  购买课程后,汤女士前前后后带着儿子参加培训了51节课。不料,2022年5月,汤女士被培训机构工作人员踢出班群。

  汤女士认为,培训机构频繁更换老师、上课时间不定时、没有学习效果,且其已经被踢出班群,无法再履行培训合同,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培训机构退回剩余课时的预付费用2440.2元。

  江门新会法院审理认为,汤女士与培训机构之间形成了教育培训合同关系。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在课程完结前将汤女士踢出班群,没有提供实际服务。而且,培训机构作为培训的管理者,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及时履行了相关课程的正常授课培训义务,视为违约,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应向汤女士退回未完成课程的预付款。

  另外,培训机构通过赠送课程的方式,吸引家长报名。在计算退回预付款金额时,应按包含赠送课时的总课时对实缴金额进行计算。即汤女士支付4980元购买60节记忆力、40节专注力课程,每节课培训费为49.8元,剩余课时49节的预付款为2440.2元。为此,法院依法判决培训机构向汤女士退回剩余课时的预付学费2440.2元。

  典型案例:

  支付逾万元给娃报兴趣班

  因自身原因无法继续就读能退费吗?

  2020年间,小远的母亲在广州市某艺术中心先后为其报名了64次课的美术班和48次课的语言班,并先后支付培训费14100元和4400元。双方均签订了由该艺术中心提前准备好的协议。2021年8月,小远母亲通过微信与艺术中心联系,告知小远已转学到外省,无法继续上兴趣班,要求艺术中心退还剩余学费。艺术中心则辩称,小远是因自身原因不来上课,不可退费。

  经过多次沟通失败后,2022年11月,小远母亲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艺术中心退还剩余学费。

  广州从化法院经审理后判决:被告艺术中心退还课程费用9336.25元(其中,美术班退费5816.25元,语言班退费3520元)。法院指出,艺术中心提供的格式条款规定“自缴费成功即日起,除遇不可抗拒因素可在三天内退费,否则不准中途退学、退学费。”此规定明显加重了原告的义务,减轻了艺术中心自己的责任,有违公平原则。且关于退费的约定属于对小远母亲有重大利害关系的格式条款,现有证据无法证明艺术中心在签订合同前履行了提示或说明义务,现小远母亲起诉退还剩余学费,相当于主张该条款不成为合同内容,法院予以支持。再者,小远已转学至外省,事实上无法继续参加课程,即涉案合同已没有继续履行的可能性,小远妈妈可以请求法院解除合同及退还剩余相关费用。但小远母亲系因自身原因请求在合同履行完毕前终止履行合同,已构成违约,应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为此,法院酌情确定原告应承担支付涉案合同未履行费用20%的违约责任,即被告艺术中心退还原告未完成课程对应学费的80%。

  释疑解惑:

  如何避免掉入培训班“消费陷阱”?

  暑假期间,不少培训机构都推出了各类假期班、集训班,尤其针对一次性预付缴纳费用还有更大优惠。预付式消费,对家长来说课程往往比较优惠,培训机构又能在短时间内获得较多资金,可以说是双赢。但是,家长及孩子在参加课程中,也可能会遇见师资参差不齐、培训效果不理想、机构突然“跑路”等情况,那么,家长要如何避免“雷区”?

  受访法官分析,“首先要抓住孩子的兴趣是关键”,在报名前要先了解孩子的喜好,或者观察孩子的潜质,评估一下到底适合学习什么,“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先带孩子试听几节课,看是否真的有兴趣再做决定。”

  如果确定报班了,家长要审慎签约,应综合考虑培训机构资质、师资力量、课程设计、距离远近、时间安排等多方面因素再确定,“注意尽量不要报周期过长的培训课程,避免一次性缴纳大额培训费,尽量选择预付额度低使用周期短的消费,不要轻信培训机构‘不喜欢可以随时退’等口头承诺,要与培训机构签订书面合同,约定学习费用、时长、次数、场地、退费、违约责任等内容,特别要写清楚退款时限,保留合同文本、交易凭据、沟通记录等相关证据,便于后期维权。”

  此外,受访法官提醒,兴趣班对拓展孩子的素质固然重要,但家长也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应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依赖培训消费不是提高子女综合素质的长久之计,在生活中应加强亲子互动,注重言传身教,与子女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营造温馨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法律知多D:

  哪些情形能解除合同?民法典有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五百六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

  (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二)在履行期限届满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

  (三)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四)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

  以持续履行的债务为内容的不定期合同,当事人可以随时解除合同,但是应当在合理期限之前通知对方。

  第五百六十六条 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请求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请求赔偿损失。

  合同因违约解除的,解除权人可以请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但是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五十三条 经营者以预收款方式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应当按照约定提供。未按照约定提供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履行约定或退回预付款;并应当承担预付款的利息、消费者必须支付的合理费用。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章程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 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