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江西男子花一万买一本破书,一年后拍出了2600万的天价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古以来,书籍便是文化的桥梁,是历史的见证。

  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文化更迭,留下了数不尽的文化瑰宝,或是地质遗迹,或是服饰传统,或是竹简书籍,其中蕴含的价值不可估量。

  在众多的文化瑰宝中,书籍称得上领头者,它所涵盖的历史魅力,不仅仅是单一的存在,而是多元素,多方面发展的传承者!

  在现代,有不少的古籍被挖掘,被拍卖,被陈列,被欣赏。

  

  面对这些奇珍异宝,很多专业人士开始行动了。

  他们游走于各大古董交易市场以及拍卖行,专门收集价值较高的文物,用来收藏,或者二次转卖。

  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一些稀有的古董才得以重现在世人面前,弥补残缺的文化板块。

  江西南昌的王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古董交易市场游玩的时候发现了一本古籍,一开始他也不敢断定,只是隐隐觉得这本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书,应该是一本真迹,价值不菲。

  可是,王先生害怕自己判断失误,损失过大,不敢流露出特别感兴趣的样子,只是在购买其他物品时,顺带拿下。

  

  令他没想到的是,这本书最后竟然能拯救自己的事业,拍出了2600万的天价,成为拍卖行的神话。

  所以,这本破烂不堪的书籍究竟是什么呢?它为什么拥有如此高的价值?这一切都有待探索。

  王先生是一位商人,生意还算不错,家底相对殷实。

  对于名书古籍,王先生一直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

  2012年,王先生来到了南昌,他是来谈生意的。

  

  这次的谈话很是顺利,合作成功以后,王先生还有几天闲暇时间,于是,他就开始寻觅周边的古玩市场。

  想必是运气到了,王先生发现了一件价值不菲的宝贝。

  他来到了古玩市场,发现这里的角落里,有一个不起眼的书摊,里面的书看起来很陈旧了,一看就没有经过很好的保存。

  王先生来到书摊前,慢腾腾地挑选了一会儿,突然,一本页面残缺,泛黄破洞的旧书吸引了他的注意。

  他靠近那个装书的箩筐,拿起书籍,想着仔细研究一下,当看到书籍名称时,却大吃一惊。

  

  原来书籍名叫《礼部韵略》,这可是宋朝极为重要且出名的书籍,如果是真的,价值不可估量。

  而且,据可靠消息称,《礼部韵略》并没有多大的佐证资料,目前存世的只有一本孤本。

  此书丢失于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人搜刮走了,国人是无法了解学习的。

  但是这本书看起来不像假的,王先生一时之间不好下定论。

  虽然自己也从事过相关行业,但是并没有那么精湛的技术。

  王先生打算不要过多的在意这本书,顺势拿下就可以了,回去以后再找专家进行鉴定。

  

  于是,王先生假装对旁边的物品感兴趣,在购买其他物品时,还是被摊主发现了他的小心思。

  不得不说,王先生可真藏不住事儿,眼神儿止不住地往书籍上瞟。

  摊主发话了:“相中了就买吧,这本书有点年头了,是一个人从墓地里面挖出来的。”

  王先生尴尬地笑了一笑,说道:“这本书都烂成这样了,能有啥价值呀。”

  摊主一听这话,就知道王先生想要这本书,所以才如此打压。

  思索片刻,摊主二话没说:“一万块,你爱要不要!”

  无论王先生怎么说,摊主就是一分不少,完全不给还价的机会。

  

  王先生虽然不敢笃定书本的价值,却又不想错过,万一真的是一本古籍呢,那价值将不可估量。

  所以,面对摊主高昂的价格,王先生还是买单了。

  将书本买下来以后,王先生便立刻驱车前往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找里面的专家鉴定。

  通过专家的一系列鉴定以后,发现这本书真的是北宋时期的《礼部韵略》,而且是孤本,属于奇珍异宝。

  王先生高兴得都快疯了,自己真是捡到宝了。

  因为自己家底还算不错,王先生就想着将古籍收藏,作为一份纪念,所以就没有卖出去。

  第二天,便带着古籍回家了。

  

  过了一年,王先生的生意出现了一点意外,资金周转不开,公司运营陷入困境。

  王先生决定将《礼部韵略》进行拍卖,换取资金,拯救自己的事业。

  当时,在多位专家的鉴定下,江西省图书馆曾经出资购买该书,但是一时间无法拿出500万,便与《礼部韵略》失之交臂。

  其中,国家图书馆专家建议王先生将该书捐献给国家。

  可惜的是,当时王先生的生意不太好,急需周转资金,就没有答应专家的要求。

  在2013年秋天的时候,王先生来到了北京匡时拍卖公司,他要将《礼部韵略》进行拍卖。

  

  匡时拍卖公司在接收到这本书时就很重视,不仅单独为它开设广告推广,甚至还设立专场。

  在包装与宣传的引导下,《礼部韵略》的名气越来越大,不少的古董收藏家慕名而来。

  在拍卖的当天晚上,起拍价由800万,很快就飙升到了1500万,一时间竞争激烈。

  而后,南京图书馆也加入了拍卖现场,以2600万的价格拿下,加上390万佣金,总共2990万元。

  此次拍卖,《礼部韵略》花落南京图书馆,而王先生也拿到了挽救自己事业的资金,两全其美。

  

  拍卖会完满结束,虽然大家都没有拍到《礼部韵略》,但幸运的是,能够一睹它的风采。

  不过,小编有一个小小的疑惑,他们是怎么判定《礼部韵略》是真品的呢?况且,当时的书籍如此破烂不堪。

  在王先生买下书籍以后,联系了国家图书馆专家李致忠先生和上海图书馆历史鉴定中心陈先行先生,两位古籍研究的泰斗也十分感兴趣,迫不及待地便与王先生会面了。

  双方见面以后,两位专家发现书籍破破烂烂的,还有一些渣渣。

  专家很是痛心,就给王先生提出建议,让他买一些宣纸,进行夹页保存,然后撕掉外面的塑料纸。

  

  可是,原本就脆弱不堪的书籍经不起大的改动,加上王先生并非专业人士,所以,他愣是没敢动。

  这一次会面,并没有得出估价。

  李致忠便说会约上自己的好朋友韦力,一起鉴定。

  韦力是国内古籍收藏与研究的顶级人士,是古籍研究的权威。

  接到李致忠的消息以后,韦力便马不停蹄地赶到了现场。

  王先生告诉专家们,自己资金周转出现了问题,希望专家们能估量这本书的价值,同时有没有好的修缮方案。

  专家们了解以后就开始着手调查。

  

  当时,南昌图书馆已经有了一个估价,他们表示,这本书的价值大概在500万左右。

  韦力望着眼前这本书页散乱,还有不少褶皱的封面很是讶异。

  他惊讶国家的珍宝文化被这样随意对待,他痛心丢失的其他文化记录。

  这本书仅仅只有上半部分,下半部分是残缺的,韦力觉得这并不像500万的书。

  同样,韦力也知道,不能因为一本书的外观来判断值不值得,于是几人开始鉴定之旅。

  韦力表示,这本书就类似于现代的字典,词典,属于工具书。

  在科举考试的时候,学子们会借助这本书,参加考试。

  

  三位专家从书籍的用料,装订,编纂格式,文字记载,落款印记进行了多方面考察。

  他们发现,《礼部韵略》属于宋代刻本刊印,包装精美,字体明晰,与此同时,这本书并非手抄本,而是印刷术的产物,这很符合印刷术出现的时机。

  更明显的是,手中的这本《礼部韵略》避开了宋真宗的名字“恒”,但是没有避开仁宗之后的英,神,哲,徽,钦等多位皇帝的名字,可以窥见其成书年代为宋朝。

  通过这些发现,韦力表示,如果这本书真的是古籍,那它绝对配得上五百万。

  事实证明,《礼部韵略》的价值确实很高,令整个考古界震惊。

  

  虽然,古籍真身得以确定,它又为什么具有如此高的价值呢?关于“它”又有什么历史往事呢?

  《礼部韵略》是科举时期特意开发出来,供举子入场考试的工具书,刊行量大,流布面广,其影响力甚至高于科举,丰富了汉语辞书编纂模板,更甚者,还影响了《古今韵会举要》的编纂。

  《礼部韵略》刊刻于北宋仁宗景祐四年至英宗治平四年,刊刻时代早,去声,入声,保存完好,文化价值极高。

  所以,《礼部韵略》又叫《景祐礼部韵略》。

  

  它取材于《广韵》,是其简易版本,但是所包含的知识面也没有缺失,可以说是精简过的字典,词典,其使用价值也是极高的。

  《礼部韵略》总共收集了26194个字,注文191692条,对于今天研究古文意义非凡。

  且不说,现如今的《礼部韵略》的孤本身份,就单单从其时代特征性,使用价值上看就已经价值不菲了。

  随着时代更迭,这本书多方辗转,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国家,成为了南京图书馆的镇馆之宝。

  在日本的一个寺庙里,收藏着一本《礼部韵略》,那是抗日战争时期,他们强行拿走的国家文物。

  

  在发现这本书以后,日本的寺庙就出名了,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宝藏之地,那就是真福寺。

  而我们国人,却没有观摩自家文化的资格,说来也可笑。

  现如今,王先生发现的古籍,很显然早于日本的文化书籍,所以,我国现在珍藏的这本书,其价值远远要高于日本寺庙里的书籍。

  这也算是遗憾的一种弥补吧!

  对于王先生和国家来说,这次的古籍拍卖又有什么意义呢?

  

  首先,从王先生个人来讲,古籍的发现是偶然,大抵是财运到了,所以,才能很幸运地得到《礼部韵略》这本书;

  其次,在古籍鉴定的过程中,王先生也学到了不少的古籍鉴定知识;

  与此同时,在自己生意失败的时候,这本书给自己带来了东山再起的机会,给了自己启动资金,挽救了自己的事业,保障了自己的生活;

  这也不失为一大利处。

  当然,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好处多多。

  《礼部韵略》带来的不仅仅是历史文化空白的填补,也是民族自豪感的添色。

  

  面对长久的历史空白,它无疑是一种文化补色,同样的,面对日本奉为国宝的《礼部韵略》别书,此次发现也是一种民族自豪感的支撑,是底气,是基石。

  同样的,对于国家研究古文,韵略,科举,都是强有力的佐证材料。

  《礼部韵略》所包含的文化常识,以及文字研究数以万计,对于北宋时期的地方文化记录详细,也对当时的科举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国家接收了它,研究了它,从它的身上得到了关于北宋的生活方式,了解北宋文化,实乃良策。

  对于王先生个人,和国家整体来说,《礼部韵略》的拍卖,令中国文化再一次震惊海内外人士,这也不失为一种名声传播的方法。

  

  可以称之为名利双收,两全其美!

  当然,面对专家所提供的捐献国家的方法,王先生也并非不愿意,而是生活所迫,无奈之举,也不能成为道德绑架的理由。

  如此追捧的后面,必然有它独到的价值意义!

  从其政治价值看,《礼部韵略》是官方发行的文字工具书,是科举考试中的模板,相当于现在高考的标准答案,是国家强制执行的,俗称“官韵”,为了防止出现地方语言答题的情况出现,《礼部韵略》发挥着它独特的统一作用,这极大地方便了官府选拔人才,规则制定,有利于国家的发展。

  

  从其文化价值看,《礼部韵略》涵盖文字的平,上,去,入,四种读音,虽然只有一部分,但是对于现在的文字读音研究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同时,对于北宋时期的地方方言也有一定的记录,有利于还原北宋时期的文字信息。

  就其本身而言,《礼部韵略》就是一本文字巨作,是文人呕心沥血的结晶,本就值得颂赞,其文化价值高不可估。

  从其稀有程度上看,《礼部韵略》就是一本没有其他摹本的遗迹,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它不仅早于日本真福寺的遗迹,也比它收录得更为全面,广泛,实用性更高。

  

  包括了日本藏书的残缺部分,更为完整。

  很明显,《景祐礼部韵略》是一本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全面,距今唯一的,价值不菲的孤本巨作,它完全配得上2990万的高价。

  正是由于其珍贵性,所以专家才建议上交国家,毕竟专业的事需要专业的人做!

  为了保证国宝不会再一次的流失,专家们也是绞尽脑汁,精心修复,才会有拍卖会那精美的《礼部韵略》书籍,所以,国宝的再一次现世也离不开专家们的努力。

  

  中华上下五千年,还有不少的文化瑰宝下落不明,面对这些丢失的文化遗迹,国家也是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

  现如今,文化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代表,成为民族信心的底气。

  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保护好国家文化,修缮图书,珍惜古籍,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