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师范大学或再添一新校区?拟在武汉青山区选址
7月20日
长江云新闻记者
从中国湖北政府采购网获悉
华中师范大学或再添一新校区
拟落户武汉市青山区
华师新校区进入选址论证招投标阶段
在采购网站上,武汉市青山区披露了《华中师范大学青山区新校区选址论证及概念规划公开招标公告》(以下简称《公告》)。
长江云新闻记者梳理《公告》发现,华中师范大学青山区新校区目前处于选址论证和概念征集阶段,计划提供 2-3 处合适的新校区选址供青山区与校方选择。最终推荐1处最佳选址开展概念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公告》显示,新校区建设规模需满足20000在校生的办学规模,并配置华中师范大学品牌附属学校,包括1所九年一贯制中小学及1所高中,选址点总用地规模约为150公顷(具体信息以学校公告为准)。
如果华师新校区落地青山区,这无疑对当地的科教发展是一个重大利好。
国内高校密集建设新校区
经长江云新闻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国内不少高校发布新校区的动态,如学生搬迁、正式启用等。
1.北京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昌平新校区于2021年9月正式启用,是北京大学集成电路学院、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本科学院)、北京大学电子学院等“北大新工科”战略的重要支撑和落子之处。
2.上海
复旦大学
2022年3月,复旦大学青浦校区创新学院新校区选址基本确定,建设集成电路与微纳电子、计算与智能、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机器人与先进制造等4个创新学院。
3.天津
南开大学
2021年3月,南开大学与滨海新区签署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建南开大学滨海校。
天津医科大学
静海新校区规划总用地面积约1952亩,预计2023年7月竣工。
4.河北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雄安校区拟选址地块位于雄安新区起步区第五组团北部,是北京现有校区的两倍,一期项目计划于2025年前后竣工投入使用。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雄安校区占地面积约2200亩,一期预计2025年完成,到2035年基本完成三期建设任务。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雄安校区占地面积约2600亩,预计于2026年前后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22年7月4日,学校官方发布消息,雄安校区预计将于2025年底完成一期建设并投入使用。
华北电力大学
2022年5月,保定市政府与华北电力大学签署校区置换建设合作框架协议,即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新校区。
5.山东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西海岸校区2022年9月正式启用,首批5个学院整建制搬迁。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搬入望海苑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21年4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主教学楼已全部封顶,图书馆已部分封顶。该校区重点发力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智能制造方向。
6.四川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眉山校区项目位于眉山市岷东新区东部组团,计划于2023年9月正式实现对外招生。
7.湖北
华中科技大学
2022年7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国际教育科技创新园区(军山校区)项目正式启动。该校区优选优势学科集群入驻,对接武汉产业发展需要和武汉经开区产业发展需求,聚焦新材料、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等重点领域。
武汉理工大学
2022年5月,襄阳示范区项目一期交付,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总占地面积在600亩。将在示范区建设新材料、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先进制造、先进信息技术与网络通信、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智能交通、现代管理与金融、智慧生态城市与绿色资源等8个科教融合中心。
8.浙江
宁波大学
2022年5月,宁波市发改委批复了宁波大学医学部(方桥校区)项目建议书,项目总投资约 54.75亿元。
9.安徽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2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校区拟选址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位于安徽庐阳区),靠近中科大正在谋划建设的合肥先进光源、强光磁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
安徽大学
2021年5月,合肥市教育局回应安徽大学未来学院初步选址庐江县建设校区。该校区重点布局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批新工科学院。
10.江苏
南京大学
2020年6月23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建设南京大学苏州校区。重点打造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功能材料与智能制造、化生医药与健康工程、地球系统与未来环境、数字经济与管理科学五大学科群。
苏州大学
苏州大学未来校区于2021年11月,首期正式启用。
河海大学
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工程规划建筑面积约70万㎡,2023年秋季学期建成投用。
高校为何频频建设新校区?
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
迁出:提升高校办学空间
分析大学频繁建设新校区的原因,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从高校内部来说,这是拓展办学空间、扩大办学规模的重要手段。
“有序疏解部分教育功能,也是诸多高校提升办学空间、升级教学条件的内在要求。”
早在2016年,北京市教委就宣布,北京将不再扩大教育办学规模,在京高校不再新增占地面积、不再校内扩建,支持在京中央高校和市属高校通过整体搬迁、办分校、联合办学等多种方式向郊区或河北、天津转移疏解。
启用新校区的高校,将有机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迁入:与当地产业融合发展
将优质教育资源疏解到合适的土壤,对当地可能会产生一种裂变效应。
以前述提到的华中师范大学新校区拟选址青山区为例,《公告》中就明确提出是为了“进一步深化校地合作共建,优化资源配置”。而在武汉理工大学襄阳示范区,位于示范区内的湖北隆中实验室,就由该大学运营管理,实验室聚焦先进用车材料。
强大的科教实力,也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
以雄安新区为例,“一所高校的迁移不仅关乎师生,也往往会连带其他相关人员。”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光礼估算,如果北京地区有10所高校将主要教学资源迁至雄安,就能直接或通过拉动经济、创造就业等间接方式,带动约100万人口的流动。
“这100万人口中的大部分属于高学历人群,对于雄安当地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言而喻。”周光礼说。
高校的这些“大动作”需要注意什么?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教授梅志罡在接受长江云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高校办新校区固然有社会需要,但我们也应该看到,随着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少子化现象的出现,高校在办新校区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新校区的定位。比方说新校区是为了适应新的专业、新的产业、新的研究方向的需要,新校区是为了服务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一定要围绕这个中心去办,否则会变成高校和地方的鸡肋资产。”
(长江云新闻记者 刘蕊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