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初心、恪守教育使命

  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在全面深化改革伟大征程中,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大力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必须坚守的教育初心和使命。

  作为一名历史课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本人认为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

  弘扬好民族团结的主旋律

  中国历史发展有一条主线,就是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在几千年的历史沧桑中,我国各民族发展了休戚与共、相互依存的亲密关系,形成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维护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华儿女的神圣职责。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一个强大的国家,必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一个强盛的民族,必然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四分五裂,断难成为世界一流强国;一盘散沙,绝无希望跻身世界先进民族行列。

  纵观中国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的时期。如: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情况下出现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广阔而美好的前景。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实现国家统一。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中,这一主旋律就是要牢牢把握,时时讲,反复讲,大力渗透和弘扬。

  弘扬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是培植文化自信的坚强根基。历史教学过程中必需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用文化认同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独特的诗歌、小说、绘画、书法、音乐、舞蹈、戏剧和科技,诞生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精品,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富含文化感染力的传统文化精髓。

  例如:在讲授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就应引领学生感受、分析诸子百家思想的精髓,让学生明白这一时期的百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深远。然后再进一步联系现实生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这一时期的学说,尤其是儒学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化的深远影响,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同时又注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把中国思想文化的演变、发展的历程理清,以便让学生从整体上去感知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尤其重要的事,在历史教学中要全面深入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中华优秀文化的渗透教育,使学生在提升历史学习能力的同时能够充分理解并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影响,更积极主动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精华。

  弘扬好民族自尊自信的主旋律

  民族自信力是一种由民族自信心的精神信仰所产生的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和由中华民族精神凝聚而产生的自强向上,生生不息的动力。

  古代科学技术对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我国古代科技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早在距今3300多年以前的甲骨文中就有有关日食的记载;公元1世纪初期的西汉时期,中国人发明了造纸术,公元105年左右中国科学家蔡伦又改进和提高了造纸技术,从而使造纸技术在中国迅速推广开来;公元3世纪左右,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技术在11世纪传到波斯,由那里经阿拉伯于1470年左右传到意大利以及整个欧洲;到唐朝,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火药,并在公元9世纪首次将其用于战争之中;在11世纪中期的宋朝,中国科学家发明的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技术并得到广泛应用;15世纪中期,中国医学家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成为中国古代医学发展的集大成者,在世界上也产生了深远影响。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认为,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现代西方世界所应用的许多发明都来自中国,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对于我国古代的科技进步和伟大成就,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理直气壮地加以宣导,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步和伟大成就,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必须理直气壮地加以宣导,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而弘扬民族精神。

  弘扬好民族英雄主义的主旋律

  民族英雄主义是指维护国家领土、领海和领空主权完整、保障国家安全、维护民族利益和尊严,在历次反侵略和反帝斗争中,献出宝贵生命和做出杰出贡献的仁人志士。如:邓世昌,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为致远号巡洋舰管带(即舰长),是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为此,光绪帝挽联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林则徐,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1839年,林则徐在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其没收,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戚继光,率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

  英雄主义的本质,在于忠诚勇敢的担当。英雄未必都需要枪林弹雨的洗礼,也不必都要经过生死一线的考验,只要能将国家和民族复兴重担扛在肩上,再难再重也不退却,就是英雄的情怀和英雄的精神。将历史上民族英雄主义的情怀在历史课堂上浇注进学生的心中,民族英雄主义就会在新时代发扬光大,薪火相传。

  弘扬好反侵略和反帝的主旋律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抗争、不断探索的爱国主义斗争史,是对国人尤其是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因为清政府的腐败,各国列强纷至沓来,中国一步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对敌斗争。中国人民一次次对敌斗争的历史表明:中华民族是个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教育学生深刻感悟这段历史,深刻体会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彰显并昭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向心力和生命力,是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

  主流思想舆论必须坚持汇聚正能量,筑好“同心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类文化思想日趋融合,价值取向日益多元的新形势下,聚心民众、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筑好新时代的“同心圆”显得尤其重要。中学历史教师在这方面任重而道远。(衡阳市蒸湘区雅宸学校教师 旷桂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