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赵秉志状元试卷,国家一级文物,专家登门24次后代才愿上交

  原标题:赵秉志状元试卷,国家一级文物,专家登门24次后代才愿上交

  《赵秉忠状元卷》曾言:“曰吾为天守制,而不私议兴革。”古往今来,状元皆为世人崇敬对象。封建背景下,状元以傲世之才助益国之发展,终青史留名,因后人赞誉无数。

  通过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进行了解便会发现,基于科举制度的存在,无数优秀人才得以从底层脱颖而出,并参与到国家政治建设事业中,进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科举考试结束后,状元普遍都会得到世人的共同关注,有关状元的一些文物史料,也将成为后人所研究的重点对象。

  曾经,我国有这样一份特殊的状元试卷,它的主人赵秉志虽为状元,却一生坎坷,抑郁而终。基于这一原因,他的状元试卷更令后人好奇不已。作为国家一级文物,这份状元试卷本应得到我国有关部门的重点保护,可在相关专家找到这位状元的后人,并登门24次拜访后,其后代方才愿意上交。这份状元试卷中究竟记载着何种内容?为何他的后代不愿上交这一试卷呢?

  或许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中,状元均为世人所羡慕的对象,他们的一生也必定顺遂无比。可明朝万历年间,状元赵秉忠的生活,却并不像大家想象中的那般顺利。在赵秉忠15岁那年,成为补府学生,万历26年,赵秉忠在殿试结束后顺利夺得状元之位,并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 早年期间,赵秉忠的仕途顺畅无比,甚至官至礼部尚书,享受着无上荣耀。可在万历皇帝离世后,继任的天启皇帝却不问朝政,致使国家统治陷入混乱僵局中。当时,因魏忠贤的影响,赵秉忠等贤臣饱受煎熬。为帮助国家政治统治重回正轨,赵秉忠等忠臣连连上奏,并对魏忠贤及其党羽进行弹劾。

  可赵秉忠的行为非但没有帮助明朝统治恢复此前的辉煌,反而致使自身仕途受到严重影响。在魏忠贤等人的陷害之下,公元1622年,赵秉忠遭到弹劾,辞官回乡。 对于赵秉忠来说,他对自己回乡的行为感到愧疚无比。为缓解内心的愧疚之情,他便利用职务之便,将当年参与试卷的状元卷偷偷带回家乡,并将试卷传给子孙后代,以作纪念。

  作为一位清廉一生的官员,赵秉忠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结局。在回乡四年后,他便因此事抑郁而终,在此后的日子里,赵秉忠的子孙为纪念祖先,便将这份试卷很好地保存下来,无论经历怎样的乱世战火,其后人都未曾放弃对赵秉忠试卷的保护。这也使得赵秉忠的试卷保存程度较为完好,对我国历史研究而言有着巨大帮助。

  基于相关资料记载可知,赵秉忠状元卷为19折册页,横长268厘米,每折高47.6厘米,宽14.1厘米。在整篇试卷中,共有2460字,其中对改善吏治、兴邦治国等政策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 作为我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份殿试状元卷真迹,赵秉忠状元卷价值连城,有着不可估量的历史意义,这也使得后世历史学家在对赵秉忠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始终希望能够找到这份试卷,以对诸多历史空白加以填补。

  一次意外醉酒后,赵家后人向朋友吹嘘,家中藏有赵秉忠状元卷,宴席之上,恰巧有着一位博物馆的工作人员。至此,专家们方才得知,这份试卷仍留存于赵秉忠后人的手中。为了拿到这份价值连城的宝物,相关专家动用一切可能的机会,联系到赵秉忠的第13代后人。 起初,专家们以为寻回赵秉忠状元卷的工作应该非常轻松,可在他们联系到赵家后人后,其家人却拒绝专家们的请求。在赵家后人看来,这份试卷自明朝以来便保存在家族中,若专家们将其带走,显然是对祖先的不敬。

  无奈之下,专家们只能多次登门拜访,请求赵家人能够同意捐出这份状元卷。在最开始登门拜访的过程中,赵家后人不愿接受任何条件,这也令专家们头痛不已。可想到如此珍贵的宝物居然不能得到更好的保护,专家们并未气馁,而是继续来到赵家,劝说赵秉忠后人捐出宝物,帮助国家历史研究事业实现新的发展。 在专家们24次登门拜访后,赵家后人终于被专家们执着的精神感动,将这份状元卷主动上交国家。此后的日子里,这份状元卷得到有关专家的重点保护。后期,我国有关部门将赵秉忠状元卷列为国家一级文物名录,从我国有关部门的态度上便能感受到,这份状元卷的独特历史价值。

  结语 对于赵秉忠的后人来说,之所以他们不愿上交试卷,也是出于对于祖先的尊敬。可在现代社会中,许多文物都应得到我国有关部门的保护,在相关专家的努力下,这些文物方才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为我国历史研究作出相应贡献。

  现如今,随着我国有关部门的努力,越来越多的民众都能认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意义。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将有更多文物重现于世,并参与到我国历史研究事业中。

  参考资料:《大明状元卷》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