兹游奇绝冠平生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东坡诗意人生的完善,不是学问成就,而是人生磨砺人性放达的再造。没有苦雨终风,哪有云散月明?没有云散月明,哪有天容海色本澄清?是人生的磨砺成就了诗意人生。有的人,生逢时变;有的人,生逢战乱;有的人一生流离颠沛;有的人一世浑浑噩噩。苏东坡适逢颠覆性的时代交替,浪遏飞舟,几经沉浮,九死一生。
这个过程非常之痛苦,代偿之大,可能是毕生的付出或者需几代人的付出。苏东坡从改革弊政的主导者一下子变成了复辟年代的被清算者,被流放的不仅是戴罪之身,而且是带痛之心,跌落感和悲愤情难以言表。信念坚守,需要人生代偿,需要年轮翻转,寄望命运重新安排。终于,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上苍选择了六月二十日的夜晚,在遥遥无际的大海,突然引发了长期压抑无法释怀的爆燃,释放的能量与压抑的分量成正比:“云散月明”对应“苦雨终风”,今夜的“天容海色”,对应昨日的“无地自容”。因此,“点缀”“澄清”就是人生的“庆幸”与“告慰”;“解晴”则是人生的“解脱”与“释怀”。
但是,作者的真意不在于“点缀”与“澄清”,人生不可逆,任何安排都不可能复原曾经的我。苏东坡主持对弊政的改革昙花一现,纵然是天容海色也不可能重新找回革故鼎新的勃勃生机。政怠宦成,时代变幻,当年的做法已经违时,参横斗转,苦雨终风,人生磨难的代价换回了“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的醒悟。鲁叟乘桴,因何道阻?缺乏社会基础,违背当政者意图;轩辕奏乐,因何粗识?渲染形式,生民不予认同,老百姓只关注吃住行,对于“轩辕奏乐”往往不识好歹,没有唯识,只有“粗识”。这是作者渡海时的真切“反思”和“醒悟”。
苏东坡生性耿直,旧性不改,正因此,才有一以贯之的诗意人生,“九死南荒吾不恨”,人生就是游历,在跌落升腾和趋平之间找到归宿。“兹游奇绝冠平生”,流放生活只是人生一游,但此游足以冠平生,诗人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如果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如果流放沉沦,就没有苏东坡的历史地位。这就是人生、诗意和本性。
因此,渡海就是渡劫、渡人生,“渡”的本意是移动,但“渡”的真意是坚守。苏东坡的渡海,不只是鲁叟的传道之渡海,也不只是观自在的彼岸之渡海,他是渡时代转换的海、人生与时代共起共落的海,时代造就人,但也会错失人、毁灭人。苏东坡渡海,是不幸之中的万幸。“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当中的“本”,就是“本然”“自心”与“坚守”。唯有坚守,才能不负时代,唯有在大起大落中神游,才是“兹游奇绝冠平生”。
沧海何曾断地脉,始信东坡眼力长。地质的折叠处一定会有贵重金属,南北的交汇点一定会有江河,时代在更替中,一定会有反思和觉醒,困难的最深处一定会有诗意人生的闪光。(一 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