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首发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近八成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目前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已达828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700家。
·从区域比较来看,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综合指标表现最优。从资本市场参与深度来看,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A股上市企业的占比达10%,新三板挂牌达15%,一级市场融资超过60%。 从重点产业角度来看,接近八成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7月20日,2023上海专精特新创新发展大会举行。
7月28日,《2023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报告》在2023上海专精特新创新发展大会现场正式发布,该报告披露了全国首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指数。
此项研究获得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上海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指导,由上海国创科技产业创新发展中心、德勤中国研究发布,知识产权服务企业智慧芽提供特别支持。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目前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8288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700家。
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戎之勤指出,“上海正在瞄准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以及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打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集聚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优势,这些都离不开广大专精特新企业的主力军作用。”
近八成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区域比较来看,报告选取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数量排名前十大城市,在企业活跃力、影响力、成长力、创新力、引领力五大维度进行考核。综合来看,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综合指标表现最优,但其它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也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从资本市场参与深度来看,上海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平均注册资本接近1.5亿元,接近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数的2倍;有效发明专利23个,超过专精特新企业平均个数的3倍;A股上市企业的占比达10%,新三板挂牌达15%,一级市场融资超过60%,高于全国平均专精特新企业的资本市场参与度。
从重点产业角度来看,接近八成的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来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德勤中国合伙人陈岚表示:“上海市领先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主要得益于上海市的四大优势,即特色产业园区、精准培育服务、科创资源集聚和优质营商环境。”
由于上海市各区的产业基础和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形成了五个类型的发展格局。受2000年初制造业逐步从中心城区向郊区迁移的规划路径影响,上海市各区科创产业发展呈现如下特征:
第一,浦东新区得益于体量和政策优势,是上海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增长极;第二,闵行、嘉定、松江和奉贤是科创产业的先行区,均较早布局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产业并已形成规模化的产业集群;第三:7个中心城区多以轻资产服务业为产业基础,呈现出高附加值、高利润和高影响力的特点,属于高能级科创区;第四,宝山、金山和青浦以重资产制造业为基础产业,正积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战略新兴产业的提质升级,是科创产业的加速区;第五,特色化科创区崇明则围绕自身世界级生态岛的定位制定科创之路。
融资支持和科创资源获取方面有待提升
上海市中小企发展服务中心主任卫丙戊表示,专精特新企业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还需要接地气的政策辅导,更加精准的服务落地,有效对接企业需求,解决企业发展面临难题。
研究发现,专精特新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外部环境和内部发展的挑战,诸多不确定性给企业的发展规划带来了冲击,如融资支持和科创资源的获取方面有待提升,人力紧缺的结构性矛盾是企业面临的一大痛点,国际化程度和政企沟通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报告就上海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提出了三点建议。德勤中国华东区主管合伙人卢莹表示:“第一,从政府层面,为专精特新企业完善产业创新生态,加强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扶持力度;第二,从行业和社会层面,组建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联盟,全方位赋能专精特新企业的转型和发展;第三,在金融体系层面,支持针对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创新。”
上海国创中心理事长黄岩认为,专精特新企业在融资方式与途径、“大中小”融通、创新资源集聚、标准化制定、产学研深度融合等方面,还需要加强支持和创新突破。“针对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支持,亟待打造‘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三位一体式生态赋能体系。”
智慧芽联合创始人关典表示,“上海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2023年底有望突破10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