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后依然“跟妈亲”的孩子,大多数来自三类家庭,父母要重视
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们和我们亲近,不管他们小时候还是长大后,都希望和他们有亲密的关系,避免疏远和无话可说。
特别是妈妈,从怀孕到孩子出生,妈妈和孩子的关系最为亲密,孩子也最依赖和信任妈妈,这让妈妈感到欣慰和满足。
妈妈们也经历了照顾孩子的辛劳,为了孩子,有些妈妈甚至辞去工作,随着日复一日的劳累,妈妈们逐渐变得衰老。但是,为了孩子,妈妈们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然而,为什么有些孩子长大后对父母的感情不如以前亲密呢?当孩子逐渐长大,妈妈发现孩子与自己的关系逐渐疏远,妈妈一定会感到难过的。
而孩子长大后“跟妈妈不亲”的根源,其实与孩子从小成长的家庭环境有直接的关系。
在一本书中看到,通过对多组家庭的沟通和研究发现,长大后依然“跟妈亲”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来自于这三类家庭,这些家庭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
第一类,不以“为你好”来控制孩子的家庭
许多家长会以“为你好”为由,不断地干预孩子的生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孩子的选择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制定。
小到孩子穿衣、交朋友,大到孩子的理想,孩子未来想报考的学校等等,如果父母处处以“为你好”的名义替孩子决定,孩子会被压得喘不过气来。
孩子小时候无力反抗,青春期就会出现叛逆,到了高中考大学时就想报考得远远的,有离父母越远越好的念头。
正如一位网友的真实感受,想逃离家,因为思想从小被禁锢。
“为你好”虽然看似为孩子着想,实则剥夺了孩子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的机会,导致孩子在面对问题时变得没有主见,也更难于成长。
所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尊重孩子的合理想法,不以“为你好”为借口事事替孩子做决定,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孩子长大后,依旧“跟妈亲”。
第二类,尊重孩子,民主平等,家庭氛围好
在和谐的家庭氛围里,孩子会大胆和父母说自己的看法,孩子会感受到平等和尊重,不会出现“你是孩子,我是大人”的思维定势,不惧怕父母的权威。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不会对孩子强加自己的意志,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和看法,在重要的事情上和孩子进行民主决策,面对更多的选择,培养孩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仅如此,这样的家庭氛围也使得家庭关系更加和谐,减少因为生活琐事而引发的矛盾。
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长大以后自然不会远离父母,依然“跟妈亲”。
反之,家里不平等,家庭氛围不好,孩子就不想回家。
一位朋友说,刚刚上大学的时候,身边的朋友每周都想回家,而她觉得小小的宿舍有独特的安全感,不想回家。因为家里爸妈的注意力都在弟弟身上,父母还经常因为弟弟的学习问题而发生争执,她在家几乎没有存在感。
看到一位网友说,从小一直到现在没有自己的房间,没有自己的衣柜,一个家里好像只有一张床是真的属于我自己的……真的想走,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
第三类,不轻易对孩子发火、情绪稳定的家庭
情绪稳定的父母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需求上,而不是让自己的情绪干扰孩子。
这样,孩子不会因为父母的情绪而感到压抑或焦虑,也不会出现心理上的逆反和反感。长大后依然“跟妈亲”。
同时,这样的家庭也更容易保持温馨和睦相处的氛围,父母每天积极乐观,情绪很好,好情绪也会感染孩子的,孩子积极乐观向上,更利于身心健康成长!
反之,如果父母情绪不稳定,动不动就向孩子发火,吼孩子,会严重破坏孩子内心的秩序和安全感,孩子和父母相处会变得小心翼翼,甚至会恐慌和警惕,怎么能真正“跟妈亲”呢?
给父母的话:
妈妈对孩子的影响可大了,每位妈妈在孩子生命中都是独一无二、无法替代的。妈妈从小对孩子的陪伴、关爱,和孩子的相处方式,以及家庭氛围,都会成为孩子童年里不可磨灭的回忆。
作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呢?要想实现这个愿望,那就得从我们自身做起,从孩子生活的家庭环境做起。
我们要给孩子充分的民主,也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我们要做情绪稳定的父母,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那些从小到大一直“跟妈亲”的孩子,大多数都是来自这样的家庭。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依然“跟妈亲”,那就得尽力做到上面三点,让亲子关系更融洽。
你家孩子一直跟妈妈亲吗?
#这届爸妈育娃指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