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教育,设施设置受限,教育开支的特色
引言:
大家都知道宋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有各种朝代没有放开到大众的娱乐活动,自然地它的开放不仅在于娱乐生活、市民生活、夜晚的休闲生活,也会在教育上。宋朝是一个重文轻武的朝代,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杯酒释兵权,这种情况导致了士农工商的排名,读书人是处于高位的,这么多的读书人,宋代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会是怎样能,按理说是非常重视的,但是大家还是难免好奇的,针对这一教育,政府会给多少的支持呢?会拨多少的款项给教育作为教育开销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教育开支
在古籍中就有说过宋朝在教育上花钱最多的时期是北宋时期,相对于南宋的时期北宋也是发展较为容易,有更多精力和财政支持的时期。毕竟后期的财政支出都会因为战争而蒸发很多,又怎会有多余的太多金钱支持教育。宋代的金钱,政府收入来源主要是田租,但是它又很特别,这种田租是学田田租,它是不算入国家总的财政收入的,也就是说不进入国库,就是一种体制外的收入。
在某种程度上讲如果把这笔钱花在了其他什么地方上不知是否可查,如果有官员贪污瞒报,是否会更加容易呢?达今天不谈这个。从接受教育的规模来看,宋代是有很多人,据史料说到,全国除京师外的学生就有167622人,学舍有95298楹,学钱出入后是380085贯,全国财政收入约是六七千万贯左右。
教育内容
总的来说占比例并不是很大,只是微小的,但是针对读书人多的状况,宋代的教育设备是否跟得上呢?上面提到学舍还是非常多的,而管理这些学舍、教育机构的是礼部和国子监,这些大多数也都是他们统计而出。在他们之下还有很多年的统治阶级,负责部门,去到最小的地方就是州县了,但是州县并没有设立专职的官员,这些教育事务都是由州县官一并负责的。而开设的科目也是非常多的,武学、律学、宗学、医学、太学等,当然太学是最大的,虽说学的都是四书五经,但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东西可以学,所以古人也并非很差和闭塞的。
选拨规制受限
虽然说有很多的东西可以学,但不同学科类别还有不同的规定限制,也不是谁都可以进入学习的,你也必须要符合一定的资格条件。就用国子监学做例子,国子监学想进去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最明显的就是出身了,这不仅是这个朝代才讲究的,国子监学在国家里面是重要的位置,所选拨出来的人才自然是要好的。
另外一个科目律学,这里面的学生都是在职官员,没有开放到下层阶级,所以文化程度,懂法懂武的还是相对少的,因为受限颇多各种人才也是稀缺。加上北宋初年是没在地方设立官学的,外地书院少得可怜,要数最出名的就是白鹿书院、岳麓书院了,这些名字也是常常在电视剧里面出现的。这时候的官办书院都是有记载的,当州县官学出现后发展后,书院就没有记载了,到了南宋时期,管理又加强了,书院、官学都基本上混合了。
国家管理的各项收支
国家管理的各项收支都是不简单的,要支撑一个大国家,那么每笔金钱都要用得恰到好处。教育官员、教职员的俸禄都是笔不小的开支,这些数以百计的人,开支是一笔相当可观的支出。而且在这些开支里面有的是给学生的津贴,这个福利待遇算是不错了。有记载,监学、太学是有田租收入的,但是具体有多少钱,里面并没有说。在太学之外就数武学是最重要的,对于这么重要的学科,国家是用了很多的金钱作为经费去投入建设的,医学生也有煤炭供应,可以御寒取暖,这个也算是额外的补贴了。这些都是京师的教育经费,地方的则是不一样的。
州县教育开支
地方州县内官学,他们的经费收入大多都是来自于学田租,在上面有提到过的,还有一些是从官营房地产那里得来的,还包括一些杂七杂八的杂费也是有帮助的,最早记载有给州县学拨学田,数额最多的,是北宋时。之后建学越来越多,拨赐田地也越来越多了,常常都是五到十顷,朝廷也是比较大方的了。到了南宋中后期,则是对书院的开支了。也是像地方官学那样,通过田地来获取书院的经费。在几种古籍里都有记载。学院其实也是不稳定的存在,它的兴衰随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样子,获取经费的来源又是多种途径的,所以有很多的开支是无法精确计算的。
结语
宋代的教育财政支出自然还是有它的特别之处,最明显的就是货币开支数额相对较小了,而吃食是想对多,主要的支出部分就是不计入国库的那些,实则上还是较少的,看似是个好现状,但从教育方面来看,貌似是对教育的不够重视,从它的选拔机制来看,开放给下层市民的机会还是相对少的,虽然整体呈现开放的状态,但教育却不够开明。
《耻堂存稿》
《丹阳集》
《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