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登报何以回潮

  “黄锦阳先生与甘钰明女士于公历2023年8月10日正式结为夫妻,愿修百年之好,共赴白头之约!敬告亲友,亦作留念。”8月10日,《贵港日报》第四版刊登的结婚喜报引起热议,大家纷纷在社交平台转发评论:“原来官宣结婚也可以这么有仪式感!”

  时下,结婚登报不仅在贵港,而且在全国各地成为一种流行的官宣结婚方式,越来越多年轻夫妇选择把结婚信息刊登在报纸上,庆祝新婚。

  结婚登报,复古又新潮,主打仪式感。法国人类学家范热内普在其《过渡礼仪》一书中提出“仪式”一词时认为,“人的生命总是存在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的转化,在转化的过程中需要一个仪式”。显然,作为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结婚是人生的一个大仪式。把结婚的信息登在报纸上,无疑是宴请亲友、交换誓词等传统风俗外的另一种记录,是铭记于心的方式。并且,相对宴请、走红毯、抛花球、闹洞房等传统玩法,结婚登报突破了这些原有的流水线式的传统,显得别具一格,更有自己的情趣和品味。早在民国时期,结婚登报就曾风靡一时。由于当时国内婚姻法和婚姻登记制度并不完善,所以结婚时在报纸上公示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习惯,既统一告知了亲朋好友,又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还可作为纪念物长久保存。1927年,作家郁达夫与19岁的王映霞登报结婚。有资料统计,翻开20世纪40年代民国时期的湖南《大公报》,几乎每天都有一到两条这类启事。现在,在人人均是自媒体的时代,虽然各式各样的媒体数不胜数,但传统纸媒仍有不可取代的权威地位和作用。时尚是个轮回,如今结婚登报在年轻夫妇中悄然兴起,再次成为一股潮流。

  结婚登报,更符合年轻人的喜好。作为“结婚主力军”的“90后”“95后”多数喜欢追求潮流,拒绝千篇一律,不少年轻人表示希望自己的结婚官宣能更有趣、更好玩。同时,在日新月异的快节奏时代,比起在朋友圈官宣,年轻人更倾向于用传统的方式将人生大事定格,想要在时代的浪潮中留下属于他们的痕迹。报纸有着不可替代的文化意义,还会被档案馆、图书馆等永久保存,恰好迎合了年轻人渴求“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心理。试想在结婚多年后,再拿出珍藏的报纸,与晚辈重温美好回忆,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如今年6月30日在《潇湘晨报》刊登《结婚公告》的颜女士说:“我决定结婚登报,是因为我相信纸媒会一直流传下去,网上那句话打动了我,‘报纸会被收录起来,百年之后,会有人翻开报纸,读到我们的爱情故事’,我们夫妻以后可以一起读这份报纸,很有纪念意义。”

  结婚登报,是“开门办报”的生动实践。“多家报纸登报结婚服务拉满”“多地纸媒提供结婚登报服务”……随着结婚登报的走红,近日越来越多报社推出刊登结婚启事的服务,不少人惊呼:“原来报纸还能这么‘玩’!”结婚登报业务的繁忙,为报社带来了流量与机遇,也为报社走好转型之路提供了新思路,即报社需要看到年轻人的诉求,顺应时代潮流,提供多元化服务。同时,通过不断创新和拓展业务范围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增加读者群体和提高发行量,达到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