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安国】安国历史上的工商业

  原创 《安国县志》 方志安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域内药材加工业较发达,其他门类很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至 1990年已形成药材加工、纺织、五金、机械、建材、化工、造纸、印刷、食品、酿造、服装鞋帽、木器加工等门类,其中以药材加工为最。

  五金 机械

  据清《祁州乡土志》记载,金、元时即有铸造金属器的匠户、烘炉,其规模不详。

  明代,随着药材加工业的兴起,金属制造业有所发展,出现了专门生产药具的烘炉、作坊,较著名的有南福盛、北福盛等字号。打制的药刀以钢纯火正,好使耐用而远近驰名。另有生产成药用的药准子、药球子、药罐子、药鼓子、药碾子及医疗用银针等产品,畅销全国。至清代,县内工匠已掌握较高的铸造技艺。南关药王庙前两根高达 24 米盘龙飞凤的铁制旗杆,有县内工匠参与于道光年间所铸。

  民国 20 年(1931),县城铁作铺 14 家,从业 85 人,手工制作药刀、首饰及锨、镐、锄、镰等生产生活用具。抗日战争期间铁业很少,解放后逐渐恢复。

  民国 35 年(1946),县民主政府建立永利铁厂,有手摇车床等一些简单工具,以制造水车及农具为主(后改平原推进社铁厂,设铸造部和制造部)。至 37 年(1948 年),相继建立实业公司铁厂、安大铁厂、复兴工厂、恒利工厂、裕丰工厂等铁器制造工厂,另有文兴泰、万金成、南裕兴、北裕兴、鸿记号、万利成、义生、增盛炉、复生炉、成泰等铁作铺。

  1955 年,有五金机械制造业123 家,从业 408 人,产值 13 万元。其中地方国营铁厂 1 家,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及合作组 9 家,个体手工业 59 家,农民及农业合作社兼营 54 家。1956 年,通过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全县私营烘炉、铸造、白铁、修车等金属手工业户合并组成 8 个生产合作社,计有社员 226 人。主要产品有马拉割草机、切片机及金属制品。1958 年,建冶炼厂(有 6.5 米高炉 4 个),城关的金星铸造厂、联盟烘炉社、先进白铁社等合并成安国县五金农机具厂,民主烘炉社并入机械厂,同时各公社相继办起一批农机具修配和简单制造的铁厂。是年,县营的五金、机械工业企业有机械厂、五金厂、冶炼厂 3 家,职工 1558 人。1960年,主要产品产量:生铁 367 吨,电动机 182 台,土机床 5 台,轴承 67065 套,柴油机 22 台。国民经济调整期间,冶炼厂下马。“文化大革命”前期,一些工厂停止生产计划产品而造枪枝、手榴弹等武器供武斗使用。

  1971 年后,有 17 个公社 72 个大队建起农机具修造厂(站、组),并相继新建伍仁桥公社精密铸造厂,大五女公社纺织配件厂,石佛公社水泵铸件厂,曲堤、八五、齐村、门东等大队铸造厂和19 个大队轴承翻新厂等一批社队五金机械工业企业。至 1978 年,全行业共 83 家 1483 人,产值 242 万元。主要产品有 55 马力柴油机缸体、脱粒机、扬场机、水泵、药丸机、切药机等。

  1984 年后,五金机械工业又有新发展。新产品有 12 马力四轮拖拉机,130 汽车底盘等。县通用机械厂铸造车间改建汽车厂后,因技术、市场等原因,不久下马。新建企业有伍仁桥汽车修理厂、齐村纺织配件厂。

  1990 年,有五金机械工业企业 93 家(其中地方国营 1 家,县属集体 2 家),职工 1773 人,固定资产 986 万元,产值375 万元,分别比 1949 年、1956 年、1978 年增长 85.1%、63.4%、35.5%。主要产品有脱粒机、扬场机、水泵、播种机、收割机、汽拖配件、铁制农具、匠作工具、电焊条、生活用具、药刀等。

  

  END

  征集“安国药膳”资料

  药膳是药材与食材相配而做成的美食。它发源于我国传统饮食和中医食疗文化,是以药食同源、医食同功为原理,融药食两用的中药、常用食物为一体的综合性食疗学科,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称为中华药膳。

  安国药膳是中华药膳大家族中显要的一员,无论是口口相传,还是文字记载,安国药膳有着悠久的历史。

  为保存安国药膳历史资料,宣传安国药膳,安国市地方志办公室计划编纂《安国药膳志》。现征集有安国特色的药膳配方、制作方法,制作药膳的特殊工具,食用药膳的特殊餐具,与安国药膳有关的新老照片,安国药膳书籍、文章,安国药膳传说、安国药膳故事,安国药膳文化艺术作品,安国药膳传承人、制作人事迹,安国药膳研究、制作者传记、简介等。民间药膳、餐馆药膳、预包装药膳(药膳预制菜)均可。

  (联系电话:0312—3555766,15612212606)

  原标题:《【方志安国】安国历史上的工商业——门类与生产(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