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门源:小香菇发挥助农增收大用途

    新华社西宁9月27日电(记者李彦南)金秋时节,凉意渐浓。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一颗颗品质优良的香菇正悄然生长。

    走进园区,数十栋食用菌种植大棚整齐排列,棚内多层铁架上依次摆放着褐色菌棒,走近观察,许多个头不一的香菇已从菌棒中冒出头来。

  

    图为9月23日拍摄的食用菌种植大棚。新华社记者 李彦南 摄

    门源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于2021年年底建成,园区总面积727亩,共建有80栋食用菌种植大棚,单栋面积713平方米。园区采用“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以产品加工销售,合作社、脱贫户租赁种植的方式统一生产经营,由门源瑞辉高原现代农业种植养殖有限公司提供菌棒和技术指导。

    该公司经理沈轶介绍,香菇的生长特点是“怕热不怕冷”,门源县气候冷凉,菌棒不易生病虫害,适宜食用菌种植。“我们的香菇绿色有机,培育过程不打农药,只向菌棒灌注井水,菌棒纯天然无污染,淘汰后还可以做有机肥。”

    “我们还培育出了高寒冷凉菌知名品牌‘青源2882’。这种香菇品质佳,且四季均可出菇,园区单日香菇出货量最高可达5吨,销往西宁及周边市场,供不应求。”沈轶说。

  

    图为9月23日在食用菌种植大棚内拍摄的香菇。新华社记者 李彦南 摄

    园区成立以来,有效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高峰时单日用工量达200人。检查香菇生长情况、采摘成熟香菇、按品相分类……39岁的采摘工人包全梅正在大棚内忙活,她告诉记者,园区的建立为她创造了就业机会,“以往我没有固定工作,现在在家门口做采摘工,每天收入近百元。”香菇采摘工作技术门槛低,工人经简单培训即可上手操作,因此当地村民无论老少皆可胜任。

    培育香菇的一大难点在于研制菌棒,园区技术人员孟小斌正是这项工作的负责人。“香菇的生长环境对温度、湿度和光照强度要求都很高,从制棒到出菇的这120天时间里,要时刻关注棚内环境,才能保障菌棒顺利出菇,”孟小斌边说边从菌棒上摘下一颗体型饱满、带有花纹的香菇介绍道:“这就是花菇,它需要适度日晒才能自然‘开花’,产量很低,但因为品相好而大受市场欢迎,价格比普通香菇高出一倍。”

  

    9月23日,采摘工人正在展示刚摘下的新鲜香菇。新华社记者 李彦南 摄

    一颗颗小小的香菇,如今已成为门源县助农增收致富的法宝。沈轶告诉记者,目前园区香菇产业发展以鲜菇生产为主、干菇和礼品包装产品生产为辅。未来还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香菇脆、香菇饼干、香菇酱等精加工产品;与高校开展合作,研发用于医药领域的香菇多糖提炼技术等。

    展望门源香菇产业发展未来,门源县乡村振兴局项目办主任马国文充满信心,“我们不仅要实现产品的深加工,还要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大家通过香菇种植增收致富。”马国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