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上也能教美术、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正成为小学课堂主流

  极目新闻记者 邹浩

  数学课上既能展示昆虫对称之美,也能学到跳水相关知识。10月27日,湖北省武汉市小学数学跨学科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在蔡甸区实验小学举行,在这场主题为《内观数与美 融合智与艺》的教研活动中,一线老师和专家们对跨学科主题学习积极探索、展开讨论。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产生艺术。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第二小学数学老师乐园和武汉市蔡甸区南湖小学美术老师张馨蕊,以数学、美术两学科为切入点,带领二年级学生搭乘知识列车,探险昆虫王国。第一站,大家来到昆虫展览馆,在一幅幅绚丽多彩的昆虫图案中感受昆虫的形态美、色彩美、花纹图案美,并初步认识图形的对称。第二站,同学们来到昆虫实验室,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折叠、观察、指一指、画一画等方式探索对称的知识,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学习对称轴的画法。第三站是昆虫小剧场,学生从点、线、色彩展开分析,为小昆虫们穿上创意十足的花衣裳。课堂最后,两位老师给足学生思考空间,让他们肆意发挥想象,大胆创作,讲述自己与昆虫的故事,并创作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刚刚落幕的杭州亚运会上,全红婵成为人气明星。武汉市江岸区长春街小学数学老师王瑰引导学生们《用数学的眼光看跳水》,令人眼前一亮。王老师首先以全红婵在决赛中的完美五跳导入,通过每一跳的得分、总分,学生提出问题:动作代码是什么意思?裁判都是10分,总分为什么不是100分?难度系数如何加入计算得分?随后,学生们通过阅读跳水知识科普材料,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合作完成学习单内容,理解了407C代表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跳水打分需要去掉两个最高分和两个最低分,再用三位裁判的分数和乘以难度系数。在“我当跳水小裁判”环节,学生们化身跳水裁判为选手打分,进一步理解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的意义;最后的“我给全红婵当小参谋”环节,王老师引导学生们通过分析近几年全红婵在各项大赛中每一跳的得分情况,分析对比,给出备战巴黎奥运会的建议。

  随后,蔡甸区跨学科主题研讨中心组的教师们开展了以“数融美意 静赏花开”为主题的教研沙龙活动。老师们以数学与美术、体育的跨学科融合为例,进一步打开思路,交流、探讨如何尝试和探索跨学科融合路径。

  湖北省教科院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莉、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编辑室主任编辑熊华,分别对课堂教学展示和教研活动进行了点评,武汉市教科院朱长华副院长作了总结。

  近年来,蔡甸区各小学积极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路径。蔡甸二小从数学、美术、科学、劳动等多学科切入,用驱动性问题带动学生的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科与学科、学科与生活、学科与人文的联动;蔡甸四小通过学习方式的多样化,连通学生的知识与生活、学习与社会、实现“学科学习”与“跨学科学习的融合”;蔡甸五小在深入理论学习、积极思考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开展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展示研讨活动;蔡甸六小立足学科教学难点,积极开展“学科+”班级社团探索,以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科融合的方式,打造课后服务实践课程。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