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这里的社区工作者全力守护独居老人“钱袋子”

  “王阿姨,您的手机安装了国家反诈中心app吗?记得一定要实名认证再打开来电预警功能,这样才能有效拦截诈骗电话……”“李伯伯,现在骗子的手段越来越花俏,切记一定要牢记不听、不信、坚决做到不汇款、不转账,遇到问题了一定要第一时间报警……”。

  当前,各类“花式”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在这些受害者之中,老年群体由于防范意识薄弱、甄别能力有限、信息相对闭塞等特点,已成为了网络电信诈骗的“重灾区”。为打击治理信网电络诈骗,营造全民反诈的浓厚氛围,近段时间以来,曹杨新村街道积极组织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全覆盖的反诈宣传活动,广大社区干部结合“四百大走访”工作,采取一对一上门宣传的方式,重点针对辖区独居老人开展反诈宣传,传授反诈知识,全力守牢他们的“钱袋子”。

  金梅园社区干部金玮在一次“四百”走访时,收到一居民反映,称其爱人薛老伯最近的举动有些异样,时常独自一人拿着手机“猫”在角落里“捣鼓”个半天,接听电话的频率也比往常明显增多,且流露出明显的烦躁情绪,偶尔还会个发脾气。“会不会遭遇到网络电信诈骗了?”警觉的金玮立刻意识到情况不对,随即想到如今网络电信诈骗频发,薛老伯的异常举动很可能是遭遇到诈骗。对于这一不寻常的情况,金玮迅速采取行动,第一时间来到薛老伯家中查看情况。“许多误入诈骗陷阱的老人普遍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却听不得身边人的半点劝告。”深谙此道的金玮并没有急于“直奔主题”,而是先与薛老伯拉起了“家常”,待老人放下“戒备心”后,再将话题慢慢地引向手机。经过多次巧妙的引导和沟通,薛老伯近期表现异样的原因终于“大白于天下”,而金玮那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原来,让薛老伯感到烦躁的并不是遭遇到了电信诈骗,而是他的这台手机不知从何时起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听话”。“好好地刷着微信、听着广播、看着新闻,突然就跳出好几个小广告,关掉一个又来一个,手机也变得卡卡的。”

  

  金玮替薛老伯检查并清理手机

  经过一番仔细检查分析之后,金玮终于发现问题的源头——山寨软件。正是这些恶意软件是导致手机中毒的元凶,频繁弹出小广告,致使手机运行卡顿。然而,问题并不止于此,由于薛老伯年事已高,无法清楚地回忆起到底安装了哪些软件,只是含糊地表示平时喜欢看小视频,经常一不小心点击广告链接,让一些“有毒”小广告趁机而入。在了解具体情况后,金玮对薛老伯手机上最近安装的软件进行逐一排查,并下载了专业的杀毒软件对其全面彻底清理。这一“消杀”过程持续了近半天,当薛老伯拿起“焕发新生”的手机连声道谢,“我今年76岁了,腿脚不太方便,不怎么外出,女儿不在身边,平时的爱好就是看看手机、刷刷小视频,这次多亏了你帮忙解决了这个问题。”

  

  国家反诈中心app页面

  为了不再给那些“山寨软件”留有“可乘之机”,金玮建议薛老伯安装一个国家反诈中心app。薛老伯起初有些犹豫,担心再次遇到手机问题,但金玮耐心地向他介绍了国家反诈中心app的功能和用途。“我告诉他,这款app是由国家公安部推出的一款手机防骗保护软件,能够切实有效地保护手机的安全,开启其中的“来电预警”功能后,就能主动识别诈骗电话,减少上当受骗的可能性。”在金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耐心解释下,薛老伯的疑虑逐渐消失,最终在金玮手把手的帮助下,成功安装并注册了国家反诈中心app。

  此次薛老伯遭遇“电信诈骗”事件虽然最终被证实是一场“乌龙”,但这却是曹杨新村街道坚持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多措并举,深入开展全民反诈宣传活动的一个缩影。今年上半年,街道率先成立“全领域”平安曹杨反诈联盟,在公安、居民区、学校、医院、银行等成员单位的协同努力下,“全民反诈体系”得以构建,街道接报电信诈骗既遂案件同比下降58.3%,环比下降70.6%,立案案损同比下降87%,安全感、满意度蝉联全区第一。未来,曹杨新村街道将进一步发挥“反诈联盟”的作用,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画好反诈“同心圆”,织密反诈“安全网”。

  上观号作者:上海普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