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三地组织开展2023年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

  为严防跨界水污染事件,保障京津冀水环境安全,进一步加强京津冀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协同指挥与处置能力,切实提升“南阳实践”运用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按照“提升京津冀联防联控能力、确保雄安新区及白洋淀水生态安全、检验南阳实践成果”的原则,10月20日上午,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厅(局)组织开展2023年京津冀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情境设定为定兴县境内107国道跨南拒马河桥上,一辆汽油罐车发生交通事故,引发汽油泄漏流入南拒马河,威胁下游雄安新区白洋淀水环境安全和天津市水域安全。事故发生后,定兴县政府第一时间开展先期处置,河北省生态环境厅派出工作组到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应急支援,北京、天津进行支援、采取联动应急措施,通过三地联合应急行动,最终突发水污染事件得到及时妥善处置。演练活动通过播放视频、实战演练等方式,对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信息上报、应急响应、污染源封堵及处置、水利调度、应急监测等环节进行演练,还原了真实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响应、处置全过程。

  据悉,此次演练突出“南阳实践”经验检验应用,充分运用“以空间换时间,以时间保安全”的思路,通过拦截事发点上游清水控制污染团水量,随后利用事发点下游坑塘、闸坝等水利枢纽拦蓄分流污水等方式,将迅速实施源头控制与积极开展应急处置相结合,有效遏制污染扩散态势。同时,演练突出高科技应急装备的运用,演练中,综合运用无人监测船、采样无人机等监测设备,抛投无人机等应急处置设备,喊话无人机等宣传设备,穿戴计算机等视讯设备,为演练过程指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置效率,实现了“保卫白洋淀水生态环境安全,有效提高京津冀各级生态环境部门环境应急实战水平”的演练目标。

  通过演练,全面检验了京津冀跨省界重点流域上下游水环境突发污染事件联防联控机制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应急力量的快速响应、应急监测、应急处置和协调配合能力,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对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确保京津冀区域、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演练,由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天津市生态环境局联合主办,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保定市人民政府、容城县人民政府、定兴县人民政府承办,共计35个单位联合参演。生态环境部环境应急中心、海河流域北海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北京市和天津市生态环境应急部门相关领导现场观摩指导。山东省、河南省、山西省、辽宁省生态环境厅,河北省水利厅、应急厅,南水北调集团中线公司派员前来观摩,达到了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

  原标题:《京津冀三地组织开展2023年突发水污染事件联合应急演练》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