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数字技术基础 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张漫游 北京报道

  日前,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提出了未来五年的主要目标,即高质量的普惠金融体系基本建成,并强调要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张文武在2023银行家金融创新论坛上表示,数字技术不断突破,必将对生产、生活和治理方式带来巨大变革;中国建设银行首席信息官金磐石在上述论坛中表示,以数字技术助推普惠金融发展,是打造新引擎、提升金融服务供给能力、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要求。

  打造数字普惠金融生态

  “银行综合运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科技手段,分析用户沉淀的数据信息,从而实现全面精准的客户画像、需求识别与服务推送,提升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金磐石坦言,小微企业融资难是世界性难题,需求端就表现为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供给端体现为信用发现难、评价难、获客难,究其症结就在信息的不对称,而金融科技和数字技术给予了金融机构破题的机会和能力。

  结合工商银行的实践,张文武分享到,发展数字普惠要守正创新,厚植数字普惠基因。《实施意见》提出,要提升普惠金融科技水平。数字化转型在普惠金融的实践,是一场从思想到行动、从顶层到基层、从内部到外部的变革。张文武认为,金融机构应当坚定不移走数字普惠发展的道路,将数字基因渗透到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层级;要坚持线上线下融合,不断完善普惠业务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业务模式等,提升员工数字普惠素养,推动形成“全行懂、专业做”的局面,让数字普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发展数字普惠要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发展与安全。《实施意见》提出,将数字普惠金融全面纳入监管。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应当遵循商业银行经营规律,符合信贷基本逻辑。张文武建议,金融机构应坚持金融与技术融合,把握关注宏观政策、研判经济周期、识别还款意愿、锁定还款能力、提升数据质量、迭代优化模型等核心要素;广泛利用“ABCDI+5G”(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技术,完善数字化时代要求的智慧风控体系,加强合规管理,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水平。

  同时,张文武认为,发展数字普惠要开放合作,实现多方共赢格局。《实施意见》提出,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当前,开放化与生态化已成为当前数字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金融机构应坚持开放发展和跨界融合,聚焦政府、企业、个人三端,强化数字化供给和生态化链接能力,通过产品输出、平台对接、场景互嵌,将金融产品嵌入民生消费和企业生产场景,助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打造共赢发展的数字共同体。

  实现数据要素价值最大化

  推动数字普惠高质量发展要夯实数字技术基础。

  金磐石谈到,数据要素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一是丰富数据要素供给,在企业数据、政府及第三方信息平台的公共数据基础上,要融入实体经济的价值链、创新链、产业链和供应链等诸多数据要素,补充信用评价机制。二是构建高标准的数据资产管理体系,继承多源数据信息,在数据治理、数据资产运营、数据安全、数据价值评估等环节科学管控,夯实数据质量基础。三是推动隐私计算在普惠金融数据可信流通领域的广泛实践,破解金融机构基于隐私保护、数据安全等诸多因素的考虑而无法采用传统数据共享方式进行信息互联的困局,实现数据不出门、可用不可见、可控可计量的目标。

  张文武亦指出,《实施意见》提出,“提升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涉农主体等金融服务可得性和质量”,数据资源向数据资产转变,可以为金融机构科学评估决策提供更多参考。他建议,金融机构应当广泛采集数据,打通部门、机构壁垒,贯通“数据、洞察、决策、行动”全流程,创造更多普惠价值;同时,加强向偏远地区人群、老年客户等弱势群体特色功能服务供给,提供更有温度的金融服务,以新技术赋能弥合数字鸿沟。

  (编辑:朱紫云 校对:宛玲)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