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住房十四五规划:供应131万套,政策性住房占比过半
来源: 澎湃新闻
8月18日,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印发关于《广州市住房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下称《规划》),该《规划》系统阐述了“十四五”期间广州市住房发展的目标任务,同时也是“十四五”期间广州市住房发展的综合性和指导性文件。
“十四五”期间,力争筹建和供应城镇住房131万套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广州市住房发展以“美丽宜居,活力安居”为愿景,力争筹建和供应城镇住房131万套,努力满足和解决300万人的住房问题,
其中包括新增新建商品住房65万套,以及筹建公共租赁住房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60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
广州市住建局指出,“十三五”时期,广州市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不断优化调整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一手住房年均供应量和成交量均在10万套左右,供应和成交规模总体保持均衡,有效满足了市民群众的居住需求。结合人口增长、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测算,预计“十四五”期间对于商品住房需求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因此,为了更好满足居住需求,维持市场稳定,广州市计划供应65万套商品住房。
除了商品住房,“十四五”期间,政策性住房供应占比亦达到五成。
《规划》显示,“十四五”期间,广州市力争筹建公共租赁住房3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含人才公寓)60万套,共有产权住房3万套。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广州市作为人口净流入的特大城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住房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等缓解住房困难,广州将加快构建以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共有产权住房为主体的住房保障体系,满足多元化的住房保障需求。其中,保障性租赁住房力争筹建60万套,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一间房、一张床”居住需求,增强其认同感和归属感。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中心城区住房供应能力显著增加,住房空间更加优化,宜居社区数量进一步提升。到2025年,广州市城市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力争达到36平方米,同时基本完成2000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坚持一区一策
《规划》指出,“十四五”期间,持续做好房地产调控工作,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牢牢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保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加强政策协同,优化房价、地价联动,持续做好价格指导,加强房地产市场监测预警,做好政策储备和相机调控,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房地产调控并非“一刀切”,而是坚持一区一策,产城融合。《规划》指出,夯实各区主体责任,因地制宜推进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适应人口流向和产业发展态势,优化住房空间布局,加大产业用地集中区域以及轨道交通沿线的住宅用地供应,推进职住平衡、产城融合,充分发挥住房发展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表示,后续,将持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包括不断健全住房与土地、金融、财税政策的联动机制;加强市场交易管理,对市场秩序保持严查高压态势;建立城市更新与住房供应联动机制,有效增加供应。
实行“差别化”供地模式,根据消化周期灵活供地
《规划》显示,住房用地供应与人口增长挂钩,以住房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住宅用地供应规模。“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供应用于商品住房和政策性住房(不含复建安置房)建设的住宅用地不少于2208公顷,其中商品住房用地不少于2000公顷,政策性住房(不含复建安置房)用地不少于208公顷。
同时,合理安排供地节奏,加大用地供后监管。对商品住房消化周期在36个月以上的,应停止供地;36-18个月的,要减少供地;12-6个月的,要增加供地;6个月以下的,不仅要显著增加供地,还要加快供地节奏。加强已出让未开工住宅用地管理,健全动工催告预警机制、严格落实开竣工申报制度、强化常态化动态巡查工作。
完善长租房政策,多渠道筹建租赁住房
《规划》指出,以缓解新市民、青年人住房困难为出发点,大力发展租赁住房,完善长租房政策,引导在租赁住房需求量大、区域基础设施完备、医疗和教育等公共设施配套齐全的区域和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加大租赁住房建设力度。土地供应向租赁住房建设倾斜,单列租赁住房用地计划。以“绣花工夫”推进存量住房改造和城中村租赁住房品质提升工程,全面推广“城中村”租赁房第三方代管共治模式,积极盘活存量直管房改造后作为租赁住房。对依法登记备案的住房租赁企业、机构和个人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此外,建立承租人公共服务权益清单制,全面推进居住、办证、社会保障、就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实现“租购同权”。赋予符合条件的承租人子女享有就近入学等公共服务权益,保障租购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