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市场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感谢@诗源学姐@今天小薛学习了吗邀请。

  在2021年年初这个时间点,我想从投资者角度与创业者角度综合来谈谈对我国在线教育市场现状与未来的一点浅见。

  经历了2020年疫情,布局比较早的在线教育机构开始尝到市场甜头;一些本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的在线教育机构竟然也绝地逢生了。

  也就是说:新冠这个黑天鹅神奇地将在线教育市场激发了空前的活力。

  眼看在线教育市场一片红海,一批脑热跟风的,开始纷纷杀入市场。

  但是,从风投界与K12在线教育机构发布的财报综合得到的信息来看——

  至2020年,包括头部几家在线教育机构,如猿辅导、作业帮、火花思维等等,国内所有K12在线教育机构都还处于融资、烧钱阶段,没有一家盈利。

  对,你没看错——没有一家盈利,都还处于烧钱阶段。

  据CVSource投中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国内在线教育行业融资案例数量达到38起,同比下降了57.3%,但同期融资总额达到89.67亿元,同比增长10.5%,其中,融资列表中排名前十的在线教育平台累计融资80.91亿元,占到了总融资额的90.23%。

  在大量中小企业不断被淘汰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投资机构更愿意选择那些资历较老、回报率较高的独角兽企业。整个资本市场开始从早期项目向中后期项目迁移,留给小新企业的市场机遇正在变小。

  附:2020在线教育独角兽Top50——

  (来源:2020.11德本咨询)

  

  

  也就是说:

  目前,投融资规模几百万左右的在线教育机构,破产仅是时日问题;

  投融资规模千万左右的在线教育机构,能维持个一两年左右;

  头部在线教育巨头能拿到巨额资本投资的,持续烧钱、竞争激烈……

  在线教育机构推广无非就那么几个渠道——硬广、软广、社群、地推……

  谁能持续有钱烧(也就是A轮B轮C轮……持续融资),谁才有钱维持持续推广。

  如何能得到持续投资,是每一个在线教育机构负责人都必须面临的艰巨功课。

  从创造经济效益角度——也就是卖课角度来说:

  作为特殊的消费服务业,教培行业能让家长和学生持续买单的还是体验和效果,这才是教培的本质。无论是在线授课,还是地面授课,任何教育企业都要先提供好的体验,进而保证好的效果。说得更直白些,要先让学生听进去,接着让学生听得懂。

  也就是说——在线教育机构课程研发、课程体验、及时互动等等,需要高水平的从业人员与技术人员支持。

  能拿到巨额投资的在线教育机构能以高薪招募上述专业人才;而中小企业则相对捉襟见肘。

  这就导致在线教育两极分化严重,马太效应明显,头部企业越来越壮大;规模比较小的企业,投资烧完了就完了。

  总结:投资创业需谨慎,越是红海越要慎入。

  未来可见:ofo、瑞幸咖啡的结局也会陆续出现在在线教育行业。

  最近半个月我在思考一个问题: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区别以及线上教育的前景如何?13年我读大二的时候,那时候还是用的网易新闻,惊然一条推送,跟谁学老师月入十几万,当时我被这条新闻震惊了,如果这样的话,那不是年级轻轻就要实现财务自由,走向人生巅峰。后来当我15年读大三下学期实际接触到线上教育之后,才发现本质上与线下没什么区别,教培原本就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线上也不例外。

  目录 一、线上平台课程与班型分类 二、线上授课特征 三、线上管理成本 四、目标群体的二元化从课程模式上可以分成录播课与直播课,录播课对学生学习目的性与自觉性要求较高,对于老师而言时间成本与边际成本都比较低,但互动性差,用户体验感极弱;k12年龄段学生主要的课程模式是直播课,虽然互动性与体验感有所提高,但时间成本与边际成本都较高。

  从班型上可以分成一对一,小班课以及大班课。很多线上平台都是主打一对一,但是生存状态堪忧,逻辑其实与线下一对一没什么差别,比如学大教育、龙文一对一。一家培训机构的营收本质上是要让老师在有限时间内有尽可能大的产出,提高营收具体有两种途径:1.提高课单价;2.增加班均人数。一对一课程班均自然提高不了,价格信息不对称又被削弱,一对一线上的价格在130-150之间,在产品信息较为透明的前提下,又没有品牌溢价,要想单方面提高课单价基本不可能;

  大班课:这里指的大班课是上千人的班课,这种大体量的课程在短期班以及入口班比较常见,学而思、新东方的东方优播也有。由于教培行业本质上是服务业,线上教学的质量没有太大差距,那么学员的留存率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课后的服务,班级人数无限次上升的代价必然是服务质量的下滑,且学生体验感的降低和基本无互动,所以不可能成为主流。

  小班课:目前主流线上平台的都在往小班直播课转移,相较于一对一与大班课,小班课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所以接下来的篇幅主要讨论的是直播小班课。

  重运营、轻内容

  运营与内容好比是天平的两端,一端比重大带来的必然是另一端的权重小。绝大部分线上知名的平台背后都有资本的参与,资本是趋利的,那也就导致在运营和内容上面线上的重心会放在前端,也就是运营和销售的权重会很大,线上的很多班课内容生产包括对教研的重视以及磨课由于人数过多而无法进行有效把控。

  价格优势并不明显

  都说线上机构有价格优势,但是这个优势似乎被放大了,因为线下的课程也不贵,拿新东方举例,新一线城市的收费标准暑秋联报在2800左右,线上以猿辅导为例寒春班2300,所以如果要拿这个并没有那么大的价格优势做筹码,来换取体验感的下降,估计这个逻辑说不通。

  

  学习过程中自带社交属性

  这里引用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的一段话: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

  既然人是社会性动物,那么就必然有社交属性。学生来线下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出于社交的需求,需要交朋友,需要与其他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显然,这一点线上是满足不了的。

  学习知识是言传身教的过程,线上只做到来言传,身教则基本丧失。看过动物世界的都知道,动物最基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肢体接触,语言则是在进化的过程中派生出来的,文字则是语言的载体。

  人终归是动物,那么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现实中的接触。举个例子来说,现如今网络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明星演唱会的门票收入远高于视频收入,我读大学的时候一直很纳闷网上可以看到演出实况为什么还要花这么多钱去买一张门票坐在并不是C位的看台上去看演唱会,但是当我自己到现场去看过一次之后才真正明白现场的震撼以及氛围的烘托是线上视频所远不能比拟的。

  二八法则、线上线下并无本质区别

  二八法则在教培行业也同样适用,即20%的老师拿走整体教师薪水的80%,而人们往往不会去关注那些在薪水上平庸的老师,且由于对自己的真实水平往往过于看高,习惯于拿自己与最好的头部老师相比,梦想着自己收入也能与之相对应,但往往事与愿违,大家去搜索一下各大线上平台的名师就知道屈指可数,除了头部老师,剩下的绝大部分也只是个温饱线。

  无论从生产力还是生产关系上来看,教育的方式本质上并没有改变,换汤不换药,依然是需要老师去传授知识。只是在生产工具由具体的线下场景变成了互联网信号传输而已,由此所损耗的代价就是真实的互动性与体验感的下降,学生的课堂氛围由线下的游戏与交流变成了线上的虚拟竞争。

  我们都知道教培行业的体验者与付费者是分离的,在上好课的同时还要增加与家长的情感粘性,保持情感粘性最好的办法是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沟通的强度依次是面谈—电话—微信,线上丢失的是最强的沟通方式:面谈。原本可以一两句话讲清楚的事情,没有实际的场景支持就会大大增加沟通以及时间成本。

  知识获取效率与周边环境呈正相关

  个人认为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氛围和环境的支持。线下上课虽然限制住了活动场景,但是学习的氛围很强,你看着同学听的很认真,你就算听不懂也会装装样子努力听懂。k12学生自制力相较而言肯定较弱,在线上自由宽松的氛围中就更容易走神,老师面对这样的学生除了口头警告并没有其他有效的管理方式。内容的吸收与学习环境有较大的相关性,大多数学生上课都是用的手机,随时随地就在上课。

  上课是个仪式感很强的行为,没有多少家庭为学生提供一个安静环境的书房或者学习场所(绝大多数学生在线上上课都不会戴耳机)。一般都是父母或者亲戚在一旁叽叽咋咋的讨论家长里短,孩子在一边上课,所以知识的吸收效率可想而知。并且机构的讲解内容都会超前,超前的内容如果理解的不是很好,非但达不到预习的效果,还会为之后知识的吸收制造障碍,因为学生心里会给自己假定情况,那就是这一讲很难,我不会,为了保证心理上的一致性,学生内心会抬高内容的难度,从而与自己的假定情况保持一致,最后导致的便是学习效果的极大不确定性。

  文化向心力不足,从业者只能向钱看

  尽管很多的线下机构没有也没有很重视公司文化的建设,但是我仍认为这是一家机构的核心竞争力,而线上公司文化是缺失的。上一篇文章中也谈到了增加信赖的方式分别是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依从是最低级的而线上机构普遍使用的方式,解释一下,就是用奖惩制度来保证工作的执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旦奖赏消失,那么带来的就是跟随效应的消失,而内化是要靠思想,要融进个人的价值体系,但是由于缺乏线下的实际场景,线上虚拟化的工具无法满足价值体系内化的需求,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线上老师的离职率甚至可以用餐饮行业的翻台率来代替了。

  文化建设这一环的不足,能够保证老师留存率似乎只剩下钱这个选项了。由此,线上平台都在强调薪水的丰厚与奖金的数额,培训出不要跟我谈什么理想什么道德,给钱我就干的卖力的老师,那也就不怪老师们你就给我3000块的工资,那我就只用ctrl+c和ctrl+v这三个键。

  在缺乏外部压力的前提下,主观能动性不靠谱

  由于直播小班课的性质,老师为了要学生续班,那就需要与家长有长线的高频次课后服务,而在私人环境下,作为机构,无法实时监控老师行为。

  现代的商业体系原本就是工业化体系衍生而来的,要想工作内容得到良好的落实,那就要经过制定方案—执行方案—监督执行情况以及复盘四个阶段,老师在个人场景下,要想达到与线下同等的执行力,个人觉得不大可能。逻辑很简单,人都有惰性,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的情况下,靠个人的能动性以及对职业高尚的道德感来驱使自己无时无刻在为学生与教学进行思考,我觉得没这个可能。

  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一组矛盾

  管理活动的进行都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对员工的不信任,而线上尤其是这样。机构也能明白这一点,由此就会衍生出很多监督管理的方案,比如多长时间之内必须回复微信消息,造成的结果就是线上老师时刻都守在手机或者电脑前等待回复收到;多长时间必须提交一次与家长的沟通明细表、上交图片,这些常规动作已经被上升成制度性要求,原本是主动要去做的工作一旦被上升到制度的层面往往就会变得扭曲,一切都是为了完成任务或者说给领导看的面子工程与官方沟通;

  此外管理者还会为了填满老师的时间而制定一些任务,让老师们看起来很忙碌,出于类似心态而制定的工作表只为满足自身表层的心理安慰,那么这些任务大部分就是无意义的,但是又能怎么办呢?不但如此,这些举措还会明面上给老师心理暗示,机构一点都不信任我,每件事情还要写证明,长此以往,老师的负面情绪就会被引爆,觉得是没事找事,情绪的积聚就一定会有临界点,这个临界点会直接导致老师离职。

  自身价值与情感归属

  在一个行业深耕,一定伴随着一点隐含的因素,那就是实现自身的价值。常规意义上来讲,实现自身价值需要有一个群体,有一个对比,有竞争的状态,就算是拿的工资比别人多,其实也是在证明我比别人厉害,也是自身价值的体现。在线下的时候我们的续班奖金以及低价转正价的奖金都是开大会时候现金发放,这个可比悄无声息地打到银行卡上有震撼力的多,但是线上就无法实现,一个人能够持续不断地完成一项工作,持续的正向刺激必不可少,但是线上却并不能够满足。虚无的荣誉感以及价值的实现得不到有效回馈,导致的结果就是老师与机构仅仅是商业上的雇佣关系。

  学生需要社交,老师也需要,线上工作的老师必须要面对的是孤独。你无法结实到更多的朋友,而私下情感的增温必须有实际场景的依托,除了开会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个人,就算有幸交到一两个朋友,也会因为地理因素等等原因只流于表面。如果你是在远离朋友的陌生城市,那必然呆不了多久,两种解决方案,要么搬家到有朋友的城市,要么离职去线下,如果没有对象的话,那这种孤独感会更上一层楼。

  从我跟线上老师的平常交流来看,线上教师主要分布在三大人群:1.大学刚毕业,暂时还没有找到工作,上班又是在家里,看起来时间比较自由,这里面隐含着尝鲜的心理;2.怀孕或者因自己的小孩没有人带的妈妈,权宜地选择线上的工作,这里面隐含着无奈;3.正在备考企事业单位或者公务员的人群,因为没有收入辞职备考压力较大,而线上看起来是个不错的选择,上岸必然拆桥。

  学生选择一家机构最重要的权重是老师,其他的那些花里胡哨的宣传都是浮云,很多家长在选择机构的时候主导因素是大机构,那么大机构隐含的底层逻辑是老师好。这些老师或多或少都有点被动选择的意思,被动选择的潜在威胁是将这份工作当成跳板,无论学生是不是真正吸收了知识点,只要上完课就可以,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与现实状况显然是不符的。

  线上品牌影响力弱,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大

  有个名词叫“双向构建”,意思是人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自身的认知也得到提升。放在教培行业也一样,教学相长,在教授知识的同时,老师的技能也得到提升,但是技能的提升会达到一个瓶颈期。

  人都是喜欢呆在舒适区的,当课程内容以及基本的教学技能掌握了之后就不太会愿意去主动学习,认为自己的知识储备已经足够,一个真正优秀的老师并不只是题目讲清楚了。线下为了不断提升老师的水平会进行教研以及赛课,但是线上据我三年的线上教学实践来看,并没有此环节,加上私人化的办公场景,舒适区的限制,自身的技能要求也就是上好课而已。

  线上平台的品牌影响力弱,学生对老师依赖性大。看似很多线上机构在各大流量入口都投放广告宣传,扩大流量入口,貌似品牌知名度很高,但如果真的从事了线上的教师工作,你会发现其实相比于品牌,学生更依赖老师,只要日常的维护做好,老师又具备较强的个人能力,能够轻松带走一批学生,并且由于线上的场景以及日常与领导和老师之间的情感粘性比较低,承受的道德压力也较小。

  从城市等级上来看,如果线上机构面向的是一二线城市的目标家长,而一二线城市有较强的教师资源,那肯定优选的选项是那些学而思、新东方等老家伙们;如果面对的是其他没有良好教师资源的城市,甚至是打着促进教育公平的旗号,来彰显自身平台的机构,而他们的教育意识较差,付费能力弱等现实因素又是能够实现转化的一大壁垒。

  要知道,人都是短视的,要想在短时间里刷新认知不可能,广大的老人都会对孙辈讲,你爸爸妈妈那时候就没有这个班那个班还不是照样考上了好大学。打个不太恰当的比方,乞丐不会嫉妒百万富翁,但会嫉妒比他更会掏钱的乞丐。农村的家长不会拿自己的小孩跟大城市的小孩比,只会跟隔壁邻居比。

  除此之外,小城市里公立学校老师私下办辅导班的现象比我们想象的要严重的多,出于骨子里的中庸思想,怕孩子在学校被老师穿小鞋,又会有多少家长不报学校老师的班而来线上学习呢?

  可能有的老师会说,新东方学而思等老家伙们跑的就很好啊,这里所说的线上指的是纯线上,在我的理解范畴之内,新东方比邻学而思网校只不过是品牌效应的外延以及线下资源的二次导流,并且有线下教学点作为支撑。

  总结:

  尽管说了这么多,绝大部分都是个人认为线上平台的劣势,难道线上一点都不可为吗?或者说基本没有需求量吗?恰恰相反,线上有前景,但是前提是纯一点,教育是个慢活儿,急功近利显然与实际不符。 未来科技的发展不可限量,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AI技术取得长足发展,学生在家里上课能够虚拟现实成一间教室,身边的同学可以进行实时互动,那就会打破地理隔绝的壁垒。 2019年中国城镇化率是60%,意味着有将近6亿人生活在农村,乡村的优质教师资源的缺乏也是不争的事实,家长教育意识的逐渐上升与付费能力的提高,将会解决机构营收与教师薪水之间的矛盾。 问题存在,未来可期。

  更多教育机构工作室实操干货,请关注石乐至的小谷堆公众号(lezhiup),对教育工作室感兴趣的也可以加我微信(lezhi_686)。

  在线教育的好处大家都很清楚了,甚至有人说是能改变教育资源不平衡的光明。但是,光明背后必有黑暗,我们不能忽视目前在线教育行业隐藏的巨大风险。

  由于年初的疫情,在线教育行业再度成为了资本宠儿,年初至今,在线教育行业共披露融资近百起,融资金额超过400亿元,相比去年翻了两番。在资本的加持下,各家公司大把烧钱,尤其是暑期的招生大战中,光是猿辅导在线上线下的广告投入超过了35亿元,这还没算上赞助冬奥会的费用。其他公司也不计成本的砸钱打广告,全行业获客成本被抬升到3000-4000元。然而,疯狂的烧钱并没能带来规模上的飞跃,以两家上市公司为例,好未来暑假期间营销费用增长近5成,但营收只提升了2成,公司更是出现了上市以来十年内首次单季度经营利润亏损,高达3亿多。而另一家自称“唯一一家自上市以来始终持续盈利”的跟谁学也出现了9亿元的巨额亏损,深扒数据我们发现,同比增长5倍多的营销费用只带来了2倍多的营收增长,而学员数仅仅增长了1倍多。

  这也难怪,由于教育行业的特殊性,学员毕业、是否续课都极大的影响收入。有业内人士指出,由于盈利模式过于单一,一个正价课学员人次的终生毛利润在2300元左右,但在今年暑期,业内各家的投放获客成本普遍远超3000元,学员越多亏得恐怕就越多。

  

  一旦崩盘,预付款模式或将重演蛋壳式悲剧

  获客成本过高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但没有人会主动缩减广告投放费用。一方面,这是由于在线教育行业的门槛较低,各品牌间的产品和服务高度同质化,缺乏深度护城河,只能靠吸引眼球的营销活动博出位。

  目前,资本已经开始明显向各赛道头部玩家聚集,马太效应愈发明显,未来趋势大概率将如同其他行业一样,形成一超多巨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头部公司还能维持发展,攻城拔寨,但其余企业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随之而来的,或许将是一场蛋壳式的悲剧。

  由于国内教育行业普遍采取的是预付款模式,即便有规定要求,不能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三个月的费用,但在真金白银的面前,许多公司往往会选择视而不见。因此,大批的预付款会在在线教育机构手中产生一个资金池,各家公司往往会用这部分资金拓展市场,获取更多学员,以此补充现金流。一旦出现公司资金链断裂的情况,公司倒闭、老板跑路自不必说,当年的预付款早已消耗一空,消费者投诉维权无门,经济损失也难以追回。以最近爆雷的优胜教育为例,不少家长提前预支的费用少则两三万,多则十几万,光是北京广渠门校区未退还学费就接近千万。

  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中,在一考定终身的社会现状之下,教育是每一位父母的头等大事之一。课外培训固然是许多人的刚需,但不应在资本的浪潮中变了味,而繁华过后一片狼藉的代价也不应由消费者承担。有蛋壳、小黄车的前车之鉴,如何规范在线教育行业,避免悲剧的重演,或许是每个人都应思考的问题。

  在线教育这一块迄今没有绝对龙头企业出来,还处于一个战国时期,全球教育投资80%都流到中国,2020年一年,中国K12在线教育融资就达500亿,比前几年的烧钱烧的还凶还猛,腾讯视频,爱奇艺和优酷维持了近十年的视频战争,花了1000亿,这一年500亿下去,必然会让行业出现很大的变动。

  从互联网规律上来看,融资是有极限的,融资过去后行业会重振,在逐步融资的过程中,各个公司互相竞争,最后剩下来的就是其中的王者,吃掉其他公司的市场份额,这几乎是行业规律,从不管是当年的网购还是团购都是如此。

  目前在线教育市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市场区分,以作业帮为代表的头部企业拿到82%的融资,其他企业加在一块才18%的融资,根据互联网之前大战的规律:

  这是一个自移动互联网开始到今天都是老大难的问题,几乎整个移动互联网都被占光,从一开始的纯软件的腾讯的社交入口,阿里的支付和网购入口,百度的搜索,到现在的各式各样的手机商把持的软件商店的入口,每一步都是艰难重重。

  入口需要烧钱且要持续的烧钱,靠短时间集中打广告战,除了给把持入口的公司增利外,用处不太达,还当年千团大战的时候,美团保持了健康的现金流,撑到了最后,现在移动互联网红利基本上已经消失,流量越来越贵,越来越难,低成本可持续的获客才能持续的把推广做的下去。

  私域流量至关重要,凭借自有的私域流量进行转化,事实证明是可以大大降低获客成本,如果没有自有私域流量,就只能烧钱买流量

  2021年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比不得2011年的互联网用户,2011年的APP匮乏,现在的APP泛滥,用户需求更高,不是随便上个什么APP,用户就会下载,APP总要满足人的一定的硬需求,通过硬需求来导入流量,建立自己的入口至关重要。

  大部分家长出了校门把知识忘得干干净净,辅助小一点的孩子还行,辅助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就力不从心,但是辅导还是要做,拿起手机,拍照搜题,有入口,且成本低。

  拍照搜题就属于硬需求,做拍照搜题的公司也很多,谁能在拍照搜题上做到影响时间地,准确度高,搜出来的题目的解析足够丰富,有足够多的知识点分析,需要背后的技术力量和题库量,而支撑这个的是识别技术,考验的是一家公司的教学和技术的综合实力。

  目前作业帮拍照搜题已经占了市占率的80%以上,成为绝对龙头

  稍微有点互联网年龄的人大概还记得当年的电商大战,京东的两条微博掀起了大战,815的电商价格战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重要事件,大战硝烟散尽,淘宝和京东把持了电商的龙头和二哥的地位,正当其他人认为大战就此消弭的时候,拼多多异军突起,搅乱了整个局面,其原因就是三四线城市乃至于更低的城市的乃至于乡镇都是被忽视的群体。

  一二线城市属于“低垂的果实”,人口密集,推广较为方便,而再往下,人口分散,推广成本较高,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是由一线到二线,然后逐步铺开,低线城市的人口是最容易被忽略的。

  但是低线人口才占了中国绝大多数人口,低线城市的用户在K12教育上甚至比高线城市更舍得投入。

  对于低线城市来说,由于没有很多的竞赛场景(如校外竞赛),更多的集中在体制内成绩为主,因此解决的主要是氛围问题和信任度问题。

  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只能解决信息传递,却没有足够的“课堂感”,去到更好的学校、去到更好的班级就能获得更好的学习氛围,有了好的学习氛围就能学得更好,互动感、需要构建有效的社群、课后测试环节、答疑来让教与学这个环节更紧密。

  K12在线教育参与的主体需求也不一致,学生那个改进学习方法,效率,家长名师指导,教师希望提高收入,诉求并不一致,当沟通方式本身很难打破信任壁垒。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一旦遇到问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会导致不信任感,这也是不少做K12教育的公司被淘汰的原因之一。目前作业帮三到六线城市用户占到 75.8%

  获客需要营销,需要钱,运营需要钱,技术也需要钱,融资非常关键,从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在线教育市场的增速为16.1%,2020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增速上升到20.2%,在线教育市场发生了110起融资。

  行业起飞阶段,考验的是现金流,断了现金流的公司很快被淘汰出局

  以作业帮为例,仅在去年6月份,作业帮就已经拿到了高达7.5亿美元的投资,去年12月,作业帮宣布完成E+轮超16亿的美元融资,多家著名投资人等都参与了融资。

  有钱才能招到更多更好的辅导老师,才可以服务更多的学生,作业帮在一年内招聘的2万人种,大部分都是辅导老师,

  K12在线教育仅在2020年一年的融资就超过500亿元,超过了这个行业十年融资总和,从艾媒数据来看,2019年中国的K12在线教育市场渗透率有15%,2020年可能会达到25.5%,未来渗透率只会更高,国人非常重视教育,客户足够多,赛道足够宽,足够容纳下千亿市值的公司,尤其是头部公司的估值可能更高。

  在所有公司快速生长快速试错过程中,谁有足够的技术,足够低的成本,足够充裕的粮草,谁才能活到最后。

  在线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如何,从疫情期间线上教学的用户规模就可见一斑。要知道,突如其来的疫情和“停课不停学”的号召,给各大教育机构提供了大规模开疆拓土的宝贵机会。

  在线教育浪潮掀起后,资本也开始了强劲助推。前段时间,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公司作业帮宣布完成E+轮超16亿美元融资。而此轮融资是作业帮自今年6月宣布完成E轮7.5亿美元融资之后的又一轮新的融资。

  相信思维敏锐的朋友已经品出味来了。这则新闻包含的信息量非常大!

  这新闻背后的意思,一是在线教育被资本热烈追捧;二是作为中国用户规模最大的在线教育公司、K12赛道头号玩家,作业帮赢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

  飞速发展的时代,谁都不想落后。即使是风,我们也要闻一闻味道,这样便知道了来龙去脉以及如何利用好信息帮助自己。

  我们来看看近十年K12教育的融资情况。

  资本,可从不做没前途的买卖。这么多资本涌入在线教育,投资作业帮,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在线教育真香。

  近几年,互联网技术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促使在线教育也迅猛发展,成为了教育新势力,正在和线下教学一起正在构成双模式教育生态,发展空间极大。

  在线教育是大势所趋,它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

  我们想要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好的发展优势和上升机会,我们以及我们的家人孩子都必须重视和拥抱在线教育。

  对于很多人来说,是2020年的新冠疫情,让他们真正接触了在线教育。

  而对于我来说,在线教育是再熟悉不过了。原因很简单,我是老师,又是母亲。从早晨睁开眼睛到深夜躺在床上,每天操心的就是如何教育好学生和自家孩子。

  讲真,在线教育包含的范畴其实很大。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在线教育大致分了三类。

  1、K12教育,也就是中小学生的在线教育。疫情期间,关于网课各种笑死人的段子,绝大多数都是K12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贡献的;

  2、各种应试教育培训辅导,例如资格证考试培训、考研辅导、公务员考试辅导等等;

  3、职业兴趣培训。现在非常红火的副业培训,例如自媒体创作培训、视频剪辑在线学习等等,就归于此类在线教育。

  在线教育究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最大的好处就是,打破了传统师资的地域限制,让好的师资能被其他地区的孩子共享。

  大家都知道好资源是稀缺的,而且一般都集中在大城市。教育资源也不例外。

  大城市好老师、好学校更多;

  而三四线城市、偏远地区缺好老师、好学校。师资差,教学质量就差,绝大多数孩子们的成绩也不会太好。

  没有在线教育之前,如果我们在三四线城市上学,就只能忍受较差的师资教育,玩命读书,也不一定能比得过大城市的学生。

  现在,有了在线教育,即便你家孩子在三四线城市,甚至是偏远地区上学,只要有台智能手机,一个作业帮APP,咱们的孩子就能得到全国优秀老师指导,实现成绩起飞。

  正是因为能够打破师资壁垒,在线教育也就成了教育资源落后地区的刚需。

  近几年,在线教育渗透进了三四线城市、偏远城市、县城乡镇,并且飞速发展壮大。

  就拿我家侄子来说,他在四线城市上学,虽然所在学校是当地最好的学校,但是,由于整个城市的教学水平都不高,学习成绩一直都不出彩。

  为了提升孩子的成绩,每个周末家人都会送他去省会找老师补课。不仅费钱费时间,孩子大人来回奔波忙碌,那是相当辛苦。

  现在,一切都改变了。他坐在家里,打开作业帮,就能跟着优秀的老师上课,实打实地享受了在线教育的好处。

  像我侄子这种情况的学生,实在是太多了。身边没有更好的教育资源,只能通过互联网来寻找。

  这就是刚需,这就是市场!这就是资本挤破脑袋扎进在线教育的根本原因。

  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更加催动了在线教育的发展。而且,在线教育的巨头们越来越重视在线教育的智能化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已经运用到在线教育的多元场景中。

  例如,智能作业检查、人脸识别技术、AI老师、AI课堂解决方案、AI守护等等,都是在线教育重点开发的领域,也是在线教育的核心优势。

  就拿我家小朋友来说,以前没有作业帮,他做的计算题简直能把我整崩溃,现在有了作业帮,拍个照片,作业帮就帮我检查了。

  AI智能不仅能搞定口算检查,还能拍照搜题、口语评测、作文检查,太省心省力啦!

  还有大数据分析,真的很赞。做家长的有几个能真正做到帮孩子分析学情啊,即使我们有这个心,也不一定有这个能力,对吧。

  但是,在线教育就能做到这点。

  像我家,以前都是我手动帮他做学情分析,现在是作业帮来做这件事。根据孩子的作业练习情况和学习习惯,作业帮建立了专属我家孩子的学习模型,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规划与训练,非常有针对性,比我做的学情分析强太多了,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成绩进一步提升。

  根据我的观察,他们班里,使用在校教育资源和不使用在线教育资源的孩子,成绩差距真的很大。

  我还给他订了天文地理等兴趣课,这些课程设计都非常符合小学生的喜好,学起来很愉悦,不知不觉中,他的知识储备、思维发展都超过了很多同学。

  现在我家小朋友已经完全适应了线下线上双学习模式。

  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疫情期间,除了上网课,他还在作业帮上坚持学习。返校后的几次考试,考得都很不错,在整个级部都是名列前茅。

  现在,稍微有点远见的家长、老师,都很认可在线教育,认为在线教育前途无量。

  不仅家长老师有这种认可,这个共识更是直接体现在了资本市场。

  就像文章一开头作业帮融资消息,就直接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在线教育的追捧态度。2020年K12 在线教育今年融资额超过去十年总和,2021年还会有更多的投入。

  像作业帮这样的行业龙头机构,前景非常光明。我做梦都想成为作业帮的股东~

  顺应时势,才有作为。作为个人,无论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还是为了孩子提高成绩,我们都应该重视和利用好在线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