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及三方的角色定位

  跟随社会前进的脚步,教育得以全面普及,在新型教育模式中把“立德树人”作为家庭、学校、社会协同教育的共同目标和前提。对于怎样最大化的发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优势,推动德育教育发展,是一件尤为重要的事情,而在这三者中应该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基础性[1]。因此,家庭需要处理好与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加强合作,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庭、学校、社区的基本含义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都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把这三方的教育力量集合起来,让它们向着共同的目标奔去,可以发挥最大的影响效果。良好的教育由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承担,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紧密联系。

  家庭:孩子发生在家庭的教育,这是孩子最初始获得教育的地方,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发展有着最根本的影响,也是全程陪伴、参与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教育环境。家庭教育一般有这三种含义:其一,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其二,家庭各成员对孩子的关爱和家风家训家教的教育;其三,父母对自己的教育。

  学校:学校是指由专业的教师和专业的教育部门共同组成的专门的教育机构。它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承担着学生在学校内的学习和生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直接的影响。学校教育可以有效地控制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社会:社会教育是面向全人类的教育,除去学校和家庭教育以外的教育都属于社会教育。它在不影响学生常规学习的情况下,进行资源共享,促进协同发展。

  家校社共育的角色定位

  学校为主导

  在家校社的教育中,中小学教育作为主导力量,应该担负起重要的教育职责。中小学应当贯彻落实学生在校的专业课程体系,从而积极拓展创新教育模式,深化研究教学内容。

  家庭为主体

  家庭教育是孩子启蒙教育的地方,在中小学学生教育体系中,家庭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主题教育。纵观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家庭教育对人的影响不相同,中小学生正处于一个能够学会独立自主生活学习的阶段,家长应该大胆放开双手,让孩子学会独立。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在家里,由父母操办子女所有的衣食住行,这会剥夺了孩子在家庭的成长机会。因此,家庭教育应该发挥其重要的教育职责。

  社会为教育平台

  学校是推进学生步入社会的教育基地,它的主要作用也是培养和引导学生成为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社会教育是实现学生快速长大成人的推进机与润滑剂。社会教育资源信息丰富,但是其中鱼龙混杂,需要中小学学生独立自主筛选有用的信息。所以只有社会各界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家庭的教育,充分履行社会教育平台的重要职能,才能有效地提升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素养,才能让他们顺利地融入整个社会当中[2]。

  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的意义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拥有各自的优势。将这三种优势有效融合起来,就可以充分发挥三者的教育力量,整体合力。人还在启蒙时期时,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占据着主要地位。中小学学生的成长初期是在家庭教育中逐渐形成的一些生活和学习习惯,认识一些学校和社会的生存法则,接触人群。进入学校,学校教育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是学生步入社会的缓冲地带,学校的任务主要在于传授文化知识技能与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三者在学生的人生中都应该担负起相应的责任。从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来分析,基于其教育的特殊性,造成了如今家庭教育职能薄弱化现象,面对这种情况极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将自身的优势折射到家庭教育中,以弥补家庭教育的缺陷[3]。家校社无论是缺少哪一个都不能够有效地推进大学生的教育。

  结合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有利于贯彻全面育人

  中小学学生的成长发展深受家庭、学校、社会多个层面的教育影响,开展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迫切需要三者协同合作展开教育。首先,要尊重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对中小学学生开展教育工作首先要尊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家庭教育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加强对学生主体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以便能更好地应对学生发展的新形势,为学生自我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其次,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在中小学学生教育中,中小学教师应发挥起主要的教育职能,引导学生提升核心素养,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从学生的角度去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支持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然后,家校育人合力,中小学学生在学校主要进行教学和实践,家庭着重于学生的思想和习惯,构建良好的家校社会环境[4]。

  加强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有利于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

  中小学学生在校期间,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主要交给教师,由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年纪相对比较大、都有一定的生活阅历、经验、主见等特点,使得学校、家长、社会在教育时要着重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状况,及时关注这个阶段的心理变化,推动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拥有积极面向社会的心态。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合作,有利于青少年从小到大的健康成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变化的环境、角色的转换、心理的变化等,在学生的教育中有效地普及生活学习的知识,便于他们以后能够在中小学时期有意识的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日后面对社会各种环境带来的考验能够更好地解决,为今后的生活和人生道路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5]。

  深化家校社育人协同合作,有利于更好地面对艰难险阻

  家校社紧扣育人体系,有利于帮助中小学学生开阔创新思维,加强教育内容的建设,强化学生教育的育人实效,从而实施全面推动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随着学生的成长、知识的吸收、眼界的开阔、阅历的积累,使得中小学学生在生活学习上更具自主性。深化家校社育人合作的意义,通过适时的组织育人教育活动,搭建生活实践平台,营造激发学生积极探索的教育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研究,让学生了解到生活的不易,让学生将来能够更好地战胜种种困难,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

  结语

  总之,家校社协同育人,能够更好地促进中小学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家庭教育在三者中主要起辅助作用,学校教育在三者中占主导地位,学校是让学生进入社会的过渡带,家校社共同承担着学生各个阶段的教育责任,合理有效地融合家校社可以充分地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并进行劣势互补,从而取得整体上的教育成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参考文献:

  [1]杨冰.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整体提高育人质量--浅谈学生工作"三位一体"教育体系的构建[J].各界·科技与教育,2008,(2):10-11.

  [2]盖兴海.浅谈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小学德育模式[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4):73.

  [3]黄河清.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比较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2002,(2).28-34,58.

  [4]秦丽丽.互联网背景下家校社共育生涯教育平台的建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12):32-33.

  [5]蒋怀峰,吴金明.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动构建德育工作新模式--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模式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上半月·综合版),2006,(9):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