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阳市子路小学六年级数学组开展“教研暖冬行”活动

  立冬不“入冬” 教研“暖冬”行。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夯实线上教学,准确地把握教学方向,提高线上教学质量。2022年11月11日上午十点,濮阳市子路小学六年级数学组重聚云端“围炉"“添柴”。

  

  一、疫情期间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疫情间孩子们“宅家学习”这么久,应该有些无聊了吧。为了治愈孩子们的“无聊”症状,六年级的数学老师给学生研讨了几款有趣的数学游戏。

  “24点”游戏大部分同学都玩过。书中的“24点”游戏规则是:随机选择4个数字,通过加减乘除运算算出结果为24,则成功。在计算过程中,有不少的游戏技巧拓展,不仅可以练习四则混合运算,还可以提升数感。老师们在“24点”游戏中也得到了不少的灵感。

  

  在教研中年轻的老师分享了自己改编的“不一样的24点”游戏。游戏道具:52张扑克牌(去掉大、小鬼)洗牌后,把52张扑克牌按照每行13张,排4行,全部卡片的花色朝上排好。两人进行,通过猜拳决定玩家的顺序。每人每次分别从4行中各选一张牌(不能一行选两张或多张牌),能运用四则运算凑出24点的这4张牌则归为己有。依次轮着玩,直到52张牌被拿走或者直到没人能再算出24点为止。最后得到的牌数多的人获胜。

  

  还有的老师分享了玩转“小、分、百“的游戏,游戏道具:20张卡片(分别写上1-20),自制一个骰子,六个面上分别写上:小化分(小数转化成分数)、分化小(分数转化成小数)、小化百(小数转化成百分数)、百化小(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分化百(分数转化成百分数)、百化分(百分数转化成分数)。 两人进行,每人每次抽取一张,得到两张数字卡片。假如分别抽到3和12。猜拳由一人掷骰子,按照骰子上的要求对两张卡片组成的数进行转化。假如掷骰子的要求是:分化百。那么3和12组成分数,转化成百分数25%。先做出来的人先报答案,慢的人检查25%是不是正确答案。如果答案正确,先做出来的人拿走3和12这两张卡片;如果答案错误,则检查的人拿走两张卡片。继续第二轮游戏。依次下去,直到20张卡片被抽完为止。最后得到的卡片数多的人获胜。

  搭建的游戏之桥,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能够做到劳逸结合,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科素养和育人目标也落到了实处。

  二、以“真运用”培育量感素养

  度量是一种意识、一种思想,贯穿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为更好地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度量中“面积”的内涵和价值,老师们在线研讨如下习题。

  

  有老师提到:学生在分析组合图形各部分间的联系时,从未知探新知,将新知转化为旧知,既发散了学生思维,又渗透了“等积变形”的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潜移默化的深化学生对量感的认知体验。

  

  通过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梳理组合图形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利用分割法、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量感素养。

  

  三、以课为例 共学共研

  常老师以《圆环的面积》这一课为例进行微课,她先首先做了学情调研,学生能从圆的面积地迁移到圆环的面积,但是一部分学生不理解两个圆的位置关系,如何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设计学习活动?如何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常老师设计了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在半径10厘米的圆内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把半径5厘米的圆剪下来,求剩余图形的面积。并给新图形起个名字,展示学生作品,找不同,找相同,圆的6种位置关系:内切、内含、同心、相交、外切、外离等不同位置关系,只要求它们的面积差,都可以用大圆的面积减小圆的面积。

  

  刘老师说这一活动设计得很好,学生从变化的图形中找到不变的规律,感受事物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一活动,激活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多维视角看问题的能力。

  

  教研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教研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精雕细刻的艺术。一条条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在老、中、青三代教师的交流碰撞中被大家总结出来,运用到教学实践中,然而每一个小小的改变与进步都是六年级数学教师围炉"“添柴“的结果。特殊时期,学校数学组仍会坚持上下一心,甘于奉献,用情育人,用心工作,精心教研,继续发扬子路小学“善思、协作、务实、创新”的工作作风。

  供稿:武爱芹 程玉静

  组稿:马培玉 周珂 刘社峰 纪威 王学康 郭松达 胡长川 王晨 韩培源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