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都有什么不同?
大学学习与高中学习都有什么不同?
(一)学习目标不同
高中学习的目标是考上大学,因此,高中教育是应试教育,教育方法主要是填鸭式教育、书山漫步、题海作战等方式。大学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教育方法主要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大学教育是传承知识和创新知识的教育。
新生入学后,一方面是在高度紧张的高考后,期望能够放松自己;另一方面是不能适应新的学习压力,导致厌学情绪的产生,失去学习目标。因此在大学生活中,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目标尤为重要。目标是激发人的积极性、产生自觉行为的动力。人一旦没有生活目标,就会意志消沉、浑浑噩噩。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
(二)学习内容不同
中学阶段的学习内容精、课程少。在中学阶段一般只学习十门左右的课程,而且主要讲授一般性的基础知识。而在大学里,学习内容广、课程多、难度大。大学所开设课程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四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由许多门必修课和选修课组成。必修课是指学生完成本专业学习任务、取得本专业学位证、毕业证书,所必须学习的课程。必修课包含有公共课,如大学英语、数学、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不论是哪一个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必修课还包含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是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而确定的。选修课包括专业选修课、公共选修课,前者是针对本专业学生,而后者则是面向全校学生。
一般说来,大学五年需要学习的必修课在40门以上,选修课60门左右,每一个学期学习的课程都不相同,内容量大,因而学习任务比中学重很多。大学一、二年级主要学习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大学三年级主要学习专业基础课和部分专业课,大学四年级重点学习专业课和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学校还开设了人文类选修课程,学生只有按规定选修人文课程并取得相应学分后,才能毕业。
(三)学习方式不同
在学习方式上,中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是课堂讲授,教学过程中的每一天、每一节课,老师都安排得非常具体,频繁的作业和课堂提问,大量而紧凑的课堂教学不断强化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而在大学里,课堂讲授相对减少,自学时间大量增加。大学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设备先进的实验室,丰富多彩的课外科研活动。大学的教学计划还安排了大量的教学实验、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四)学习方法不同
在学习方法上,中学时期,老师教学生是“手拉手”领着教,老师安排得详细周到,不少同学养成了依赖老师、只会记忆和背诵的习惯,教师过于强调讲授,重视对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轻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轻视甚至忽视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而大学老师则是“引导式”教学,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课外时间要自己安排,逐渐地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不采用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的方法,提倡生动活泼地学习,提倡勤于思考。因此,大学教育强调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学生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师授课不同
大学教师讲课有以下特点:一是介绍思路多,详细讲解少。主要讲授重点、难点内容,而且许多教师都使用投影机、多媒体授课,实现了授课手段多样化,授课进度比较快,一节课可能要讲授一章或几章的内容;二是抽象理论多,直观内容少;三是课堂讨论多,课外答疑少;四是参考书目多,课外习题少。
(六)教学环境不同
中学时期,我们有固定的教室、固定的座位,而且是小班授课。但是,在大学里,学习的教学环境发生了变化,每个班没有固定的属于自己独享的教室,有时1、2节课可能在这一栋楼的某个教室学习,但3、4节课又会到另一栋楼去听课,与自己一起上课的可能还会有不同专业的同学。
(七)考试方式不同
在中学阶段,教学评价方法单一,以笔试为主,造成了学生上课抄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后扔笔记的现象。学生只对考试的内容感兴趣,而不是对知识本身感兴趣。在大学里,考试方法多元化,以考核同学们实际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