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早看早避坑!一位广西南宁高三复读生的肺腑建议!
请你一定一定要一次性耐心看完(就像要高考一次性成功那样)!先给一个很实用的建议: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你可以从我的失败和进步的经历中看到,什么该做而什么不应该。关于高三那些个害人的坑啊!虽然很不情愿地成为了“踩坑专家”,但是我这位老学姐真的不要太有发言权,毕竟没有多少人像我一样踩过那么多高三的坑了!下面我要分享的是我掉进去过的高三大坑,还请各位高三党务必完美避坑哈!!!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坑里的高三孩子们抓紧爬出来,拍拍身上的灰尘,赶紧出发吧!
一、焦虑内耗:拖垮你的进步速度
手中笔下的题目无数,成绩却平平不起
搜寻碎片的学习理论,体系却构建不出
起伏变化的备考心理,旁人却无能为力
尝试所谓的学习方法,自己却仍未逆袭
这是高三的我,不知道是否是现在的你?
那时焦虑如幽灵般时时刻刻萦绕我身旁:当我看到那些各色技巧就像是看到了希望曙光,当我看到那些临考大招就像是看到了救命稻草。殊不知,真正的进步需要好好静下心来,做好当下的每一件小事。背单词也好、做题目也好,词,一个一个地记;题,一道一道地算。以后每次当你焦虑地寻找“捷径”的时候,可以多问问自己:”凭什么别人用三年的,甚至是十几年的努力,可以被你的几个月,轻而易举地超越?“放正心态,抛弃焦虑,不管现在剩几百天还是几十天、几天,在高考最后一堂考试结束之前,竭尽全力本身就是不可否认的成功。
二、模拟考:用好了是“垫脚石”,用不好就是“陨石坑”
高三的我,被大大小小的模拟考试牵着鼻子走:一模、二模、三模、月考、联考,甚至是周测,我都会停下高考复习的节奏,不再听复习课,不再跟老师进度,用大把大把的时间去准备模考专题的复习。结果呢?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即使模考因为我“临时抱佛脚”结果更好看,它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也只是对某些“缺漏点”的掩盖。但模考毕竟不比高考,无论是在题型方面还是知识点方面,考察的重点都有千差万别。所以,为模考而耽误、甚至错过高考复习进度,真的不值。更糟糕的是,当我没有“捡到芝麻”的时候,挫败感便扑面而来。它占据着我模考结束后的一两周时间,使追赶进度、回归节奏在我失败的低落状态下变得难上加难。而且,过分准备模考导致对模考结果过分的期待与关注,但起起伏伏的分数,让我逐渐忘记了模考的本质——检测对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这又导致了我飘忽不定的盲目乐观和盲目悲观。
可以说,“对模考过度重视”这个坑,让我浪费了很多准备高考的时间,也降低了我整体掌握高考考查专题知识的效率。对于小型的考试,建议“裸考”以迅速找到自己的薄弱点,这当然需要勇气,“敢对自己好的”勇气。对于大型的模拟考试,还是建议复习,但千万不要因追求完美而占用太多的总复习时间,做好每个板块框架下的整体知识回顾即可。
记住:每一次备考复习不是为了那一次模考,而是为了高考,才一遍又一遍地回顾高考体系下的知识。后来,我在模考这件事上做到了“只有高考”。我自然而然地把一次次模考当做一次次检验自己知识掌握情况的机会,也当做是高考“模拟演习”的机会。所以我再也没在高四因为哪场模考降临而焦虑过,再也没有暂停稳定的总复习节奏,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从容而坚定。虽然我也难免会因为不好看的分数而难受个三两分钟,但同时又会因为看到了自己的知识漏洞而更加有干劲!“啊?原来我这些地方还有问题,那我还在等什么?下次如果再碰见,就尽管来吧!”我每次都会这样想。
后来我的那几页纸慢慢成为了我专属的考场指南(比如早上的考试早餐要吃饱、在考场上保持低调姿态、后座的考生习惯性踢凳子我要怎样调节心情或者温和处理、题目难度不在我的预期范围里我要怎样去调整做题心态、对于我来说怎样做决策取舍更合适等等),每次模考前我都会拿出来看一遍,高考前更是认真地过了好几遍,因为这是我自己根据每次模考真真实实总结出来的,比其它任何人口中的任何应考大道理都熟悉可信!当我最后一次看完后,真的是一种“之前的一切模考都是我高考顺利进行的垫脚石”之感!
三、无休止的伪装与比较:得不偿失
“哎呀!某某某,你理综咋上260啦?你太假了!考完试不是还说选择题错了四道吗?你把卷子拿来,让我瞄一眼。”“你看那个某某,平时上课都不怎么听讲,下课还总是打打闹闹的,数学怎么还能上140啊?”不知道你是否熟悉类似的对话,但是我的两个高三确实都充斥着这样的声音。可以理解的是,在考试密集且成绩透明的高三,这般伪装和比较出于高三党的心理。但可以理解并不代表如此便正确,我见过好多原本可以学得更好的同学因为在伪装上费尽心思,最后去了一所很一般的学校,而我本人也曾在高三的暗自比较中狠狠地迷失过自我。
当我分清利弊、看清真相后,我可以很肯定地说,这样的做法得不偿失!先谈谈“高三人都懂得起”的伪装吧!这里的伪装指的是一种“不愿意让别人看到我在努力学习”的、“不愿意让别人知道我真实实力”的伪装。这种伪装的思考逻辑来源于《刻意练习》讲到的一种“表现型思维”。心理学家研究到,拥有表现型思维的人更倾向于在外界的肯定中得到正反馈,也就导致他们更加注重表现自我、注重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而他们行动的终极目的,就是在所有人面前显得自己足够好。
也许你会疑惑,那他们不应该更加大方地展示自己的付出和收获吗?为什么还要伪装呢?哈哈,关键就在于人性里对“高智商”的爱慕和对“刮目相看”的追求。简单来说,就是“我希望你们觉得我考得好是因为我本来就聪明而不是因为我拼命努力,所以我要表现出轻而易举的样子”“我希望你们先低估我的实力,然后再惊艳你们所有人”。
可是,除了能满足一点点虚荣心,我几乎找不出这样伪装的任何好处。但坏处却显而易见。就算我们功利一点,抛开为人是否真诚这个问题,“表演”本身就是很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高三的时间精力都很有限,怎能因为要表现得轻松,就在同学吆喝出去玩耍的时候想也不想就丢下手中的复习任务?怎能因为要表现得轻松,就在考完试后四处宣扬自己“又考差了”、寻求所谓的安慰而不是静下心来好好分析这次考试的得失?信我,把那些不假思索就荒废掉的时间和情绪渲染所消耗掉的精力还给高考复习,学习的效果定会好得多!
我们再来看看比较这件事情吧!“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这句话我们都没少听,对吧?我记得在高三的时候,还有老师鼓励我们先找到一个比自己成绩高一点的“学习假想敌”,然后一直关注着他,“盯着他弄”就对了,努力学习超越他之后再找下一个“学习假想敌”。乍一看,比较的想法好像还是挺激励人的,但却经不起推敲。首先,竞争归竞争,但以身边的同学作为“假想敌”这件事本身的格局就太小了。我们高考是要和谁竞争?是要和谁比较?整个省市所有报考的同学。因为我们能看见的最高水平很有限,所以如果把目光仅仅停留在一个人身上,你的阶段性上限本来就被潜意识限制得死死的了。
其次,“盯着他弄”确实对自己有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我不相信把追赶他人作为学习动机就能规避人性里的惰性,即使能,我相信也“走不远”。以上两点都可以算是小问题,最最最最重要的一点是,“盯着他弄”真的就“对”了吗?如果你每天都关注他在学什么、每次考试都分析他的成绩,那么看到他在复习哪个学科、在做哪本练习你就抓紧跟着复习、跟着做题了,看到他的哪些科目成绩增涨了,你就开始焦虑、关心自己那些科目的成绩了。可是,他的基础和你的基础是一样的吗?他的弱势学科一定也是你的弱势学科吗?他没掌握的知识板块和你没掌握的知识板块是重合的吗?不见得吧?所以说啊,别在比较中迷失自己本应该下功夫的方向!
虽然说,比较还会带来更多的波动的情绪,但最忌讳的还是因与别人比较而打乱自己的复习节奏!我在高三的时候就是完美掉坑:因为不敢表现得很努力,晚上回家熬夜猛学,白天却在学校瞌睡摸鱼,根本谈不上什么效率;因为过分关注他人,我无法集中精力于自身,没有真正花时间解决自己的薄弱点。害,真想不通当时自己怎么那么蠢(悔不当初啊)。但后来,当我大大方方地认真学习,我发现周围人的“司空见惯”成为了“隐性监督力”;当我把所有注意力都投向自己,我发现更多自己学科知识板块优势和劣势;当我不再关心其他任何人的成绩,我感受到的全是“逃离无意义比较”的轻松自在。
所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也证实了伪装和比较的不必要。最后,若你身陷伪装和比较的陷阱,请你一定要记得这几句真理:“努力TM的不是一件丢脸的事!”“实力本身就是魅力!”“真正的高贵不是优于别人,而是优于过去的自己!”,然后坦坦荡荡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我很庆幸的是,当我困惑迷茫的时候,天泽老师跟我谈心,让我能够静下心来,调整状态,进行总结和反思,复读一年,虽然坎坷多多,但是提分152分,如愿去了自己的学校,谢谢天泽。
如果你想逆袭人生,就来南宁天泽高中吧:
l 引进先进教育理念:培养清北、重点大学学生
l 引进先进管理模式:从严治校,教学落实到位
l 引进先进教研模式:掌握规律,题型解法剖析
l 引进先进备考模式:易错易考,全部掌握解法
天泽高中教师授课特点:
? 全国高考导师:题型精准+考点透彻
? 一线高中教师:经验丰富+方法多样
? 学科带头人:擅长押题+教学精湛
? 全国骨干教师:思维巧妙+教学扎实
专家治校,名师治学
学校特邀一批著名高等教育专家、特级教师、高考命题专家,成立了“天泽办学顾问委员会”,为学校的整体发展和治理把脉献策,为建设一流民办高中的发展战略目标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使学校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抢得发展先机,占领发展制高点。
人才强校,科研兴校
坚持以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为战略抓手,“用好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大力实施“专家指导、特级教师牵头、资深教师教学”的人才战略,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坚强保障。积极参与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的系统性研究,积极参与国家级、省级教师技能竞赛,积极推进论文课题研究,全面提升学校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学校的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