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孩子要识字吗?老师用经验告诉你理想识字量,多了真没用
昨天在妈妈群又看到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识字”?
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是里面却有很多的细节,大部分家长没有考虑到。
今天J妈就学前孩子的识字时间,识字量,识字方法三个方面分别进行阐述。
第一点:孩子识字时间
我们知道,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个“识字敏感期”。当识字敏感期的窗口打开的时候,家长教孩子识字,才能高效,孩子学起来才容易。
孩子的识字敏感期大概在四岁到七岁的时候来临,家长如果抓住孩子识字敏感期,那么孩子识字会事半功倍。
那么怎么判断孩子识字敏感期到了呢?
如果您发现孩子突然对文字感兴趣了,比如在超市里面,孩子会问你“这个字怎么读”?或者自己能读出她认识的字了。这就是识字敏感期到来的标志。
那么您就可以让孩子开始识字了。
第二点:孩子学前识字量
在2022版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一二年级的孩子识字量要达到1600字,会写800个字。
但是在实际中,很多孩子在学龄前,基本已经具备800字的识字量。J妈在一个聊天群中也发现,有学校的老师建议孩子在幼儿园阶段 ,识字量能达到800左右,是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如果超过这个量,孩子会感觉一二年级学习没有兴趣了,所以多了还真没用。
孩子有一定的识字量,对于幼小衔接很有帮助。
学前识字量的积累,能帮助孩子在进入一年级的时候,就积累学习自信。
在内卷很严重的情况下,识字量少的孩子,一上学就会感觉学习是个很难的事情,读课文读得慢,考试读题读得慢,这样就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在一二年级去追赶同学。
而识字量大的孩子,有时间去发展课外兴趣,进行拓展阅读,在学习中找到自信。
第三点:孩子的识字方法
目前学龄前孩子常用的识字方法大概包括:卡片识字,指读识字,APP识字等。
识字卡片很“费妈”,需要家长设计出识字游戏,让孩子有兴趣玩下去。
而指读识字有一个弊端,就是换个场合,换个词,孩子很有可能就不认识了。
APP识字,比较费眼睛,孩子更注重里面的游戏。
J妈的老粉都知道,我的表嫂是一所重点小学的语文老师。有一次我带孩子用识字卡片学习的时候,被她批评了一顿,说我会破坏孩子的识字兴趣,而且识字效率低。
表嫂有一次参加了一个学习成果研讨会,发现了一款“识字利器”,能够刺激孩子多感官,让孩子在识字过程中,充分调动眼睛,手指,耳朵,嘴巴,这样识字过程更简单,高效。
这是《1600字点读发音识字书》。表嫂给自己的孩子也使用这套识字书,她家女儿5岁,2个月识字就超过2000字了。当时我还没理解,看着她家孩子就按来按去,我还开玩笑:就这傻方法,真能识字这么多?
等到拿到这本书,我才发现这套书背后的“科学原理”。
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部自动教孩子识字的机器,而且不费眼睛,不需要孩子看电子屏幕。
书的侧面有个开关,打开后,机器就启动了。每页有一个开始按钮,按下后,孩子就可以跟随识字了。
1、调动手指
我们知道,孩子的发育特点,决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要运动身体的部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玩中学”。
《1600字点读发音识字书》是一本点读书,但是不用任何的点读笔,孩子小手点点,就能发声。
这本书每个字都能发音,但是需要孩子去按。按一下,书就说一声。这就像玩具一样,孩子总想拿着小手不停地按,大脑就会不断接收到文字的信号。
2、强化观察
这本书的设计有个高明之处,就是发生的开关,就设计在每个文字上。孩子每按一次,就等于强化观察这个汉字。按一次,就会看一次。
孩子的观察力很强,他们会注重观察细节,也就是每个汉字的具体写法,这样观察文字,可比指读或者看卡片,次数要多很多。
3、引导输出
这本书还有个“跟读”按钮,按下之后,这个书就会自动按照顺序朗读,包括生字和组词。
孩子边听,边读,输入自动转变为输出,效果很好。
4、自动测试
我之前考孩子是否掌握识字,都是指一个字,问孩子怎么读。有了这套书之后,这个任务就交给它了。
书里面有个测试按钮,能自动考察孩子识字效果。不需要家长,一个字一个字考孩子了。
每个页面有35个字,我家孩子用了半个多小时,就把这35个字认识了。我一算,这孩子一个月识字量过千,真不是什么难事。
更重要的是,孩子对识字不抗拒,也不“费妈”,而是识字效率高。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