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楚治”优秀报名案例推介④丨中建三局建筑博物馆“寓教于学”创精品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通讯员 黄颖
近日,“楚治——2022‘荆楚杯’社会治理创新十大案例”评选活动正式启动,该活动旨在发现我省社会治理创新的先进典型,分享社会治理创新的先进经验,助推湖北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距离活动报名截止还有2天,报名请点击:下载报名表。今年是“楚治”系列活动的第三个年头,在社会治理层面涌现出一批积极探索的先进典型和标杆。今日,重点推介的优秀报名案例是中建三局城市投资运营有限公司建筑博物馆创新案例。
图:建筑博物馆(中国建筑科技馆)外景照
建筑博物馆(中国建筑科技馆)是国内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地上四层、地下三层,总建筑面积约6.97万平方米,其中计容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由中建三局历时6年建设,旨在打造国内建筑文博、展览、科普领域最具影响力的文化传播平台。作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场馆承担着青少年校外科普宣传活动和爱国主义思想传承的重要职责,更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建筑博物馆依托展陈资源,创新传播方式,探索展教融合,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坚持“寓教于学”和“寓教于乐”结合,在社会教育、科普研学、文创研发、宣传推广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图:科普教育现场
投身公益,充分发挥公共教育功能。建筑博物馆从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总计开放500余天,累计参观人数54万人次,教育活动1900余场,充分发挥了场馆社会公共教育功能。
盘活资源,系列活动做强科普教育。充分依托展陈资源及主题IP,积极开展旅游引流、亲子教育、科普培训等功能活动。围绕“中国传统节日”“中国建筑与传统文化”“建筑工艺与劳动”“建筑与自然”4个课程类型,建立亲子手工、研学实践、劳动教育、党建团建4大课程体系,总计研发课程34门,有效衔接学校教学、凸显社会教育优势,累计举办科普教育活动1500余场,科普活动受众10万余人。同时建筑博物馆积极研发文创教育产品,策划出版的《10天建成一座医院》儿童绘本,首印2万册迅速售罄。
扩宽渠道,长效合作挖掘资源优势。场馆社会教育不仅服务于馆内观众,还积极扩宽教育传播渠道,与相关机构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从挖掘资源、开展活动、渠道拓展、志愿共建等层面,立体化推进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工作。截至目前,建筑博物馆已荣获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28项授牌。为进一步扩大建筑博物馆社会教育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依托馆内丰富的文化资源,建筑博物馆还打造了“匠心课堂”“鲁班讲堂”双教育品牌。
媒体协同,充分释放主题传播效力。建筑博物馆开设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自媒体平台,媒体发稿600余篇,总阅读次数560万次,先后参与国务院国资委党建局建党100周年献礼片项目、中建集团“建证幸福·共赴小康”云开放活动,亮相央视《新闻联播》、《新闻1+1》、《央视晚间新闻》、武汉最新城市宣传片,网络传播量超千万,成为湖北文化展示窗口的重要力量。
联动群众,组建“传承匠心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建筑博物馆积极联合高校及社会组织,累计注册志愿者239名,公益讲解500余场,服务公众5万余人次,承办2020“荆楚楷模”走基层宣讲会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活动,65万名网友点赞榜样力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思想以群众传播于群众。
参与赛事,与业内机构共同提质增效。“传承匠心”文化志愿服务队荣获第六届湖北省青年志愿公益大赛“铜奖”、2021年武汉市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一批”先进典型“最佳志愿服务组织奖”、2021年武汉市第四届“十优志愿服务项目”、东湖高新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最佳志愿服务项目”、“东湖高新区十佳青年志愿服务队”。
文创研发,融合创新建筑记忆带回家。作为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建筑博物馆加强建筑元素和馆藏特色的提炼和设计,将其与手工艺制作融合,创造出代表中国建筑的各类艺术品,开发了鲁班锁、斗拱等多款受欢迎的建筑文创,累计上新1万余件产品,推动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每一位到访的观众都能将建筑的记忆带回家。
(编辑:李媛荣)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