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成绩不好,是因为小学忽略了这几件事,班主任:这3点要抓好

  在实施了双减之后,家长、老师和学生们都觉得现在是越来越忙了,因为时间有限,老师必须在课堂上教好所有的知识,没有课外时间补习,家长们需要自行辅导孩子作业,孩子们却要考上好的高中,三方都很累,但是效果却不好。

  

  为何减负是越减越忙呢?很多家长说,孩子小学成绩还可以,中等偏上,一到了初中就急速下降,到底是为什么呢?

  可以肯定地说,小学阶段被家长逼出来(过度依赖辅助学习)的中等生,以及学习不自主的学生,到了初中(有的是三年级),是最早被淘汰的一批人。

  在教育上小编一直认同一种观点:小学阶段重点不是学知识,而是培养学习习惯。

  

  可能很多家长会反驳,我们去读书凭什么重点不是学知识,那是因为小学书本上的东西,真的仅仅是一些最基本的技能,我们的重点是,在学习这些知识的同时,培养学习习惯,为以后初高中的艰苦学习打下良好习惯基础。

  学习是一项艰苦卓绝的构建自我认知和庞大知识体系的过程。小学如果仅仅靠家长干涉辅导,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那仅仅是掌握了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已,所以成绩看上去也不难看。

  一旦到了初中,大多数孩子会迎来叛逆期,家长的教育和督促也起不到多大作用,能够有强大的自我我驱动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有下降就有逆袭,你会发现,初中部分能够逆袭的孩子,也不是一个暑假补习了多少小学知识量,而是突然间开窍了,想要自己发愤读书了!

  最近遇到一位资深的班主任,他说,目前有家长说自家孩子学习进步不明显,需要家长们不断督促,稍微没有照顾到,孩子的成绩就会下降,很苦恼,这位班主任说,这三点一定要及早进行。只要家长在小学时着重培养这三大能力,孩子未来妥妥成为学霸。

  第一,学习动力。就是孩子真的愿意学,而不是被家长催着学,那怎么做呢?把命令句变成因果句。比如你赶紧去预习。这就是命令,孩子心里会想,为什么做完了今天的作业还要额外增加工作量,真不想做。

  

  但如果这样告诉他,让你预习是为了明天上课做准备,听课能有侧重点,今天晚上花个十分钟预习,明天课堂效率就翻倍,你愿意吗?明白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孩子就会愿意去做。

  第二,学习方法。每个科目的学科特点不一样,自然方法也不一样,比如写作文,我们建议留句换词多仿写。理科建议先理清课本的知识点再去做题,英语则建议什么都别管,就是猛背单词,方法用对,事半功倍,方法不对,努力白费。

  第三,学习习惯。我们现在已经知道了各个科目的方法,数学要做题,写作要积累,但是光做一道题,光读一本书有用吗?没用,只有像刷牙洗脸那样,养成每天必做的习惯,坚持下去才会有效果,而孩子愿意每天坚持,其实源于他的学习动力。

  

  所以动力,习惯,方法后三者是相互联系的,从小就应该培养,那么最容易上手的是哪个呢?是方法马上就能用起来见效了,孩子尝到甜头了就愿意继续往下用,就有了学习动力,也逐渐养成了习惯。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