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去教育孩子 权威式管理也会有恶果

  【六一儿童网导读】相信大家都记得小时候,家长们都特别习惯于权威式管理,就是说家长说的是真理,孩子一定要去做,都是为了孩子好。

  其实家长有的时候就是想证明自己说了算啊!特别是孩子不肯听的时候,这种要说了算的想法就会非常强烈,虽然是无意识的,但是家长的权威一定要有,不听就不行,不管对错。

  回想一下你和孩子相处的过程,这样的事情也不是没有发生过,你让孩子做的事,他不肯,你们两个都倔强在那里,很多时候你都会以“为你好”为由强迫他就范,美其名曰讲原则(当然有的时候是真的讲原则)。

  孩子还小,如果再长大一些,自我意识逐步增强,这种“滥用权威”的方式必定会引起孩子的反抗,因为他已经明白,妈妈就是想让我听话而已,我就不。

  家长喜欢滥用权威的方式有哪些?

  为要求而要求

  有些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从来不关注这个要求是否合理,孩子能不能达到,或者说这是不是一个对孩子有益的要求,家长的关注点更多在要求本身,也就是说,我作为家长提出了要求,你就应该去做,哪里有那么多理由可讲。诚然,按照孩子的心智水平,有些问题孩子是理解不了的,家长也不可能每件事情都事无巨细地去解释,但是,在一些明显不合理的要求上,家长还一味的强调、吼叫,就是一种滥用权威的表现了。

  为压制而压制

  还有一些家长喜欢采取压制孩子的方式,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和孩子说话常常有一种管犯人的感觉:快点、闭嘴、你怎么回事?实际上在家长说这些的时候,孩子要么懵懂无知,要么已经习惯了,继续调皮捣蛋,家长想要通过压制来发泄权威的意图并没有达成。

  家长滥用权威的恶果有哪些?

  使孩子没主见

  史代纳曾说:我们最大的努力,是在培养自由的人。让他能够自己决定他的目标,指导他的生活。一个人是否真正自由,在于能否独立思考,运用自己的各种天赋,实现自我。而一个人是否能掌握自己的人格发展,对自己负责,与童年成长时期所获得的东西有深切的关联。

  胆怯内向的孩子在权威式管理下会更加胆怯,而且习惯于服从家长的命令,面对问题和困难时常常有些不知所措,总是等着家长来给自己做安排。一个孩子没有主见,在其成长道路上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使孩子爱逆反

  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用强制的行为很多时候都是有用的,因为孩子还小,他没有更大的能力去反抗大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开始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世界,这时候那些本性大胆又心思灵活的孩子可能就会采取逆反的方式和家长去对抗,并且不断观察家长在这个过程中的反应,如果家长使用更大的权威式管理来压制,那么孩子即使服从也是短暂性的,他会在如何反抗上动更多的脑筋。

  从“椰壳效应”看如何与孩子沟通

  “椰壳效应”来源于一个生活实例:一个孩子不喜欢吃饭,他的父母非常担心。有一次,孩子的父亲偶然带回来一个椰壳,孩子非常喜欢,家长就顺势把椰壳劈成两半用来给孩子当吃饭的小碗,出乎意料的是孩子特别喜欢,结果慢慢爱上了吃饭。“椰壳效应”从心理学角度要表达的是:让孩子接受要求的关键在于成人要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和主动性。

  从家长的教育角度来说,我们需要对孩子有相应的要求,我们所提的要求应该以一种让孩子心服口服的方式去接受,并且在提要求的过程中,确实有不合理的地方,可以选择调整,这正是一个沟通的过程,而不是为了作为家长的面子,和孩子进入对局的状态,仿佛一定要决出个胜负来,以证明自己说的没错。

  如何有效利用“椰壳效应”去管理孩子

  找椰壳:要求的同时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许多家长都有困惑,我明明是为了孩子好,他不理解我的苦心,还和我对着干。我认为,这有可能是家长习惯了无沟通的提要求方式。当家长对孩子提要求时,孩子有可能因为各种不合理的原因不想做,这种态度特别容易激怒家长,让家长觉得孩子是故意的,就是在捣乱,只能压制。一旦进入到这个状态,家长和孩子就没有了心与心沟通的可能,再往下继续一定是鸡飞狗跳。

  有一次,我家小宝起床晚了,去幼儿园的路上哭哭啼啼,我也很生气,就说:赶快走,都几点了,快点。我的话音没落,他就挡住我,一边哭一边不让我走,反复说:我就不去我就不去。这个时候我突然觉得自己的方法不合适,于是我把他拉到路边的椅子上,很轻柔地抱了一下他说:我刚才态度有点不好,我抱一下你,表示我的歉意,但是你觉得你赖床对吗?因为我态度的转变,小宝停下哭泣,他说:妈妈,我也有不对,是我不肯起床才惹你生气的,我们都改正好吗?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特别惊讶,这转变也太快了吧?但这就是孩子啊。

  做椰壳:提要求应该从孩子的角度出发

  这是需要技巧的。每个人表达的时候都习惯于从自己的角度来说问题,如果是家长,那么孩子作为倾听的一方会从心理上认为这个要求是为了你,而不是为了我,那我为什么要听。这就相当于家长的“椰壳”是用来给自己吃饭的而不是孩子。

  仍以起床为例,如果我们对孩子说:你快一点,妈妈上班要迟到了,领导要扣钱。孩子一点都不会着急,因为这和他没有关系。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你说:你快点起,不然你就迟到了,迟到了你就当不了今天的第一名了,也没办法帮老师做小值日生了,多遗憾啊!这个就和孩子有巨大的关系,关系到他的切身利益,那么孩子就一定会有内驱力。

  护椰壳:不要提破坏家长信服度的要求

  有的家长和颜悦色,说话简洁,在孩子心中树立起不怒自威的形象,虽然对孩子管教得少,但是每管教一次都让孩子印象深刻。而有的家长对孩子日夜照顾,却让孩子给予一个唠叨或者烦人的评价。归其原因,是没有建立好让孩子信服的形象。孩子对家长不服气,在于家长的要求提得不合理,日积月累,这些不合理从说不出哪里不对逐渐成了孩子心里清晰的印象,这个时候,爸爸或者妈妈说话没道理的形象不断加深,无法在孩子心中建立起信服度,那么孩子就会开始进行尝试性的反抗了。

  建议家长们,在给孩子提要求时尽量不要随意,养成沉稳细心的习惯,说出来的要求一定是合理的,孩子即使耍无赖也没办法找出问题的,家长这种态度特别能感染到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的爸爸妈妈是考虑问题很周到的。

  结语: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放下为人父母就一定要高高在上的潜意识,在孩子完全能理解的范围内进行沟通,并细心去捕捉生活中的“椰壳”,把它变做能让孩子喜欢的“碗”,孩子将会发自内心地爱你,并且理解你,形成和谐有效的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