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教学素养

  语文教师要透彻、深入地理解语文学科知识,这也是其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的职责所在。在语文学科知识体系中,语言学知识是最基础的知识,以前该部分被具体分成修辞、语法、词汇、语义、语音等。如,过去魏书生先生采用“语文知识树”的形式,较为系统地整理了语文基础知识。然而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这些知识按照层次又被具体分成文化、文学、文章、文字知识,采用更加动态的形式,把语文知识进行了集中展现。

  

  语文专业能力。文字知识具体包含汉字、词汇、语法,对于现行的教育来讲,基本上集中在小学阶段。文字作为一种书写符号,能够帮助人们开展交流,教师唯有在具备扎实语言知识的情况下,才可以更加有效地向学生传达思想并开展交流沟通。日常语文教学基本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阅读,另一部分就是写作。文章学主要是对文章的表达方式、主旨结构、读写规律等进行研究,同时对彼此之间的练习进行了解。写作学主要是对常用文体知识以及写作基本理论进行掌握。

  

  文学知识既包含了驰名中外的文学作品,而且还包含了理论知识和文学批评等,文学作品肯定是非常多的,教师必然无法逐一进行细读,然而也要有计划、有重点地阅读一些经典著名篇目,比如像我国的四大名著以及国外的《战争与和平》等。语文文化知识作为上述三种知识的组合,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所以说,语文教师务必应该不断提升学科教学素养。

  

  教育科学素养。伴随着教育的发展,教师不但应该对基本的教育原理进行掌握,同时还应该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清楚教什么的时候,还要清楚如何教以及如何教才能做到与时俱进。对于某一课程来讲,教育学知识可以说是贯穿始终。不管是在课程的设计环节,还是在课程的实施和评价环节,教育学的作用的均是非常重要的。教师提高个人学科教学素养,能够有效提升教学应变能力,合理优化教学内容,科学应对教学失误,保证一节课的顺利进行。

  

  在教育学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采用高效的教学手段,才可以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通过学习掌握心理学知识,能够对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行了解。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彼此互动的关系,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可以察觉各个学生之间的差别,从而更好地因材施教。新课改提出日常教学不能进行提前预设并保持不变,而是应该保持一个动态发展。教师在观察学生实际情况之后,适当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确保教学效率地不断提升。

  

  实践性知识。舒尔曼认为语文作为实践性知识是我们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在类推阐述和示范解释时,语文实践知识所发挥的功效是最为强大的,由此可知语文实践知识的最有价值的知识形式。语文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对语文教师的要求较高,必须掌握丰富的实践性知识,这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基础。实践性知识所涵盖的内容是丰富的,教学风格、教学经验、教学反思等都属于此范畴。

  

  假如教师希望在学科专业方面有所发展,在教学的时候就应该经常开展自我总结和反思,从而不断获得教学经验。新课改要求以学生作为中心,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多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地方并发表个人的看法,从而让课堂教学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怎么样在第一时间里面引导学生并科学决策,主要依靠教师所积累的日常教学经验,并且这也是确保一堂课有条不紊开展的前提。

  

  教师在长年累月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富有个人特色的思维模式与独有特点的风貌,就是教学风格。部分教师形成的是“声情并茂,寓教于情”的教学风格;还有部分教师形成的是“情境式”的教学风格,通过把学生引入具体某情景里面,有效培养提升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要在工作上投入巨大的热情,同时把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作为一种日常教学追求。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