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个单位合编成一个旅,和谐相处有妙招
陆军第71集团军某旅新调整组建,由10多个单位合编而成,官兵有的来自作战部队,有的来自公勤分队,有的来自省军区,人员构成复杂,思想比较活跃。如何融入到一个新的集体?到新的岗位怎么干?如何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请关注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听听官兵怎么说——
合编后,如何下好“一盘棋”?
走上新岗位干好新工作,同频共振拧成“一股绳”——
“不要总说‘以前’,而要多想‘以后’”
某运输连上等兵王瑞:身边有些同志经常会提到“以前”,那时我们是半训单位,体能训练仅仅满足于参训率,对于训练成绩没有过多要求。但到了新单位后变成了全训,连队按照旅里部署,将体能训练作为一项重头工作来抓,大家普遍感到强度大了,训练起来吃力了。我认为,不要总说“以前”,而要多想“以后”,要严格按照新单位的标准去工作和训练。就拿自己来说,平时徒手五公里勉强及格,现在每周一次的武装五公里对我确实是个不小的考验。为此,我专门制定了个人训练进度表,定下阶段“小目标”,我坚信自己的体能成绩肯定不会拖连队的后腿。
某通信连上等兵王杰群:说实话,一开始因为没有分到理想的岗位,我心里有“疙瘩”。但看看班里四级军士长刘涛的干劲儿,我就有些惭愧了。入伍之初,刘涛被安排当了饲养员,后来因为岗位需要还先后干过种养员、文书、通讯员、战斗班班长,现在到了新单位又成了一名有线兵,他从无怨言,认真地学习收放线、攀登固定等专业技能。老刘也是普通一兵,但他身上那股凡事认真的劲儿让我肃然起敬,值得我好好学习。
某修理连中士班长陈浩:新单位对我们的素质要求更高了。以前我是连队的驾驶员,现在还要兼任汽修工,连队要求我们不仅要会开小车,还要会开大车;不仅要会修“勇士”车,还要会修装甲车,人人都要精通两门以上专业,还要熟悉其他小工种作业,这对个人能力素质是十分严峻的考验。就我个人来说,来到新单位,起步就要立起高标准,只有用高标准不断要求自己,才能成为单位所需的“一专多能型”人才。
某无人机连连长杨训清:改革调整后,我们连队调整为无人机连,装备还未配备,人员专业不对口,组训骨干也没有,教学资料更是欠缺。但“没有装备睡大觉”“没有条件歇口气”的懈怠思想绝不能存在,我们从理论学起、与机关协调、在网上收集,编成了一套训练资料,并提前开展装备技能辅助训练。无人机战术怎么用、作战怎么编、打仗怎么配,这些都是新课题新领域,我们针对战斗筹划、编组作业、情报分析整理等内容成立了攻关小组,确保装备一来就能上手,能在短期内形成战斗力。
“新单位有新做法,老单位有老经验,此时正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好时机”
某通信连指导员梁伟强:连队历经5次编制体制调整、12次移防部署,变的是番号和装备,不变的是“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连魂。调整部署刚到位,我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温连史、重忆传统,组织全连官兵在连旗下庄严宣誓,在连史册上郑重签名;开的第一个会就是组织全体党员公开承诺,围绕“无愧72年的光荣传统、无愧‘第一’的建制序列、无愧‘首任’的责任担当”,亮明态度,表明志向,让钢铁精神在新体制、新环境下焕发更耀眼的光芒。
某修理连士官支委王国坤:新单位有新做法,老单位有老经验,此时正是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好时机,应该让各单位积淀形成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作风,都得以传承升华。比如将野战装备开进室内训练场,在信息化维修设施和野外维修设备配合下,提高装备的维修保障效率;利用智能手机读报,通过微信公众号、新闻媒体客户端等平台第一时间了解国际国内的资讯,这些做法都是我们连队在老单位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要“捡起来”不能丢,让老单位的好做法在新单位传承下去。
某修理连排长张涛:传统要靠人来传承,其中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互相影响,就是榜样的引领。每个榜样都是一颗星,照亮自己的同时,也会照亮他人。我们连队自组建以来一直坚持开展“每周一星”活动,“坦克大亨”王国坤十五年如一日钻研坦修专业,经他的手修好的坦克不下百辆;“电气大王”海永宾多次在上级比武中获得名次……虽然有些官兵彼此并不熟识,但相同的榜样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同样的工作热情,在耳濡目染中受到启发,激励斗志。
针对新情况摸索新方法,同舟共济驾好“一条船”——
“这不光是领导干部想的事,也是我一名战士要想的事”
某修理连炊事员张朝阳:刚到新单位,我一度很苦恼。过去在老单位,大家的口味我都摸得门儿清,做起饭来得心应手,还有一个诀窍就是把辣椒放足了就行。现在却很难办,连队的战士来自不同单位、不同地区,口味差别很大,第一次开伙竟然剩了一堆饭菜,我真觉得脸上无光。作为一名炊事员,如何掌好勺、做好伙食调剂是我最应该思考的问题,因为伙食也连着战斗力,大家吃得好,才有精气神。我跑遍了每一个班排,询问收集意见建议,做出的饭菜终于开始受到大家欢迎。我想,在新单位如何应对新情况、干出新成绩,这不光是领导干部想的事,也是我一名战士要想的事。
某通信连连长孙兆军:连队新成立,各项工作刚起步,任务重头绪多,工作节奏快,这对我们每名官兵都是挑战,要求我们必须迅速进入情况,时时提振精气神、事事坚持高标准,不能总想着“旧瓶装新酒”,按照“老套路”应付新工作,要自觉多往班排转一转,多去训练场跑一跑,多到小散点位查一查,有任务抓紧完成,没任务就搞好学习,在新的起跑线上起步就要领跑。
某干扰连班长张瑞才:连队由原来的超短波专业改为短波专业,专业性质、作战任务和所属装备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自己作为连队组训士官该怎么办?我也挠过头,但想着首先自己要带头刻苦训练,熄灯后比大家晚睡一个小时学专业,提前起床一小时背记电码,争取自身专业水平排在连队前列,为其他战士做好榜样,这样才能带动班级整体训练水平的提升。
某干线连指导员刘晓东:不少战士到新单位后,有的担心自己专业不对口,不了解新单位的特点,不熟悉新单位的工作方式,怕发展会受影响,得不到重用;有的老士官面临两地分居、子女入学等困难,怕给组织添麻烦,担心自己还没有出力就想要组织帮忙解决,给新单位领导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作为连队主官,要把排忧解难工作贯穿始终,广泛开展“真心、尽心、暖心”解难帮困活动,做到以爱心促安心、以关心促尽心,增强官兵在新单位的归属感,坚定他们安心本职工作支持改革的信念。
(李云飞、陈嘉耀、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