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河南高等教育高峰论坛摘要

      4月25日上午,由河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第五届河南高等教育高峰论坛”在郑州举行。本届论坛的主题是“转型·责任·创新”。来自全省大中专院校的100多位代表参加了论坛,并积极建言献策。4月30日,本报第九版刊发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发言摘要。今天,我们再次选取了部分大中专院校领导的发言,以飨读者。

      河南理工大学校长邹友峰

      对于河南高校来说,培养出更多的中高层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是当务之急。作为特色鲜明的理工科高校,河南理工大学正努力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就业引导等方面为郑州航空港建设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拥有28个学院,有物流、物联网、工业工程等专业和精密工程研究所、机械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可为航空港提供多学科人才支持;在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组建了“卓越工程师实验班”,不断加强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以国家、省级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积极探索科教协同育人新模式;在航空电子设备便携式检测诊断、制造业信息化等方面与企业长期保持良好产学研合作机制,共同解决了一系列重大技术难题;积极探索专业化服务模式,以提供技术成果、技术服务为手段,不断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河南理工大学将坚定“以服务求发展、以贡献求支持”的信念,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

      河南工业大学校长张元

      河南工业大学作为河南省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是全国粮食行业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基地。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在粮油食品、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构建起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建成了一批国家、省部级学科科研平台,汇聚了大批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教授,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近年来,学校以创建高水平工业大学为目标,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行业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发展思路,突出内涵发展主题,大力提高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加强与行业、地方、高校、院所、企业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拓宽了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途径和平台。新的发展时期,我们将以改革驱动和开放带动为发展战略,不断优化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创新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积极服务于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党委书记朱海风

      近年来,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形势好,生源质量好,就业质量好,形成了“入口旺、出口畅、培养体系做保障”的良性循环。

      学校围绕河南省和水利行业发展战略需求,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优化专业布局结构,逐步形成了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强素质,求创新”以及“基础+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探索形成了“招生、就业、培养与社会需求”协调联动提升机制。每年通过“与用人单位联动”、“与地方政府联动”、“与校友联动”等校外联动方式,对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及质量进行调研或回访,对全校各专业就业数量和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在培养目标与定位、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等方面进行革新调整,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无缝对接,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郑州轻工业学院党委书记剧乂文

      郑州轻工业学院充分发挥工科院校优势,加强创新型人才培养,深化科学技术研究,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全力助推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

      学校围绕建设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办学目标,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坚持以行业和社会需求为动力,以卓越计划为抓手,以提高质量为主线,不断加强专业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重视学生基础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建立了3GE智能平台、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一批校内实践创新平台,与许继、宇通客车等10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表现出色,在国际工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项大赛中都获得了优异成绩,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持续提升。目前学校正积极申报“全国就业宣传总结工作五十强”,高水平人才培养助推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势能在逐步显现。

      新乡医学院院长段广才

      新乡医学院作为我省唯一一所独立建制的西医本科院校,90年的办学历史,形成了以医学为主体,理、工、文、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框架,具有本科、研究生、留学生等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为河南省高等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是实施“卓越医生培养计划”。学院作为首批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2013年列入河南省本科一批招生,录取分数线位居全省前茅。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目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积极开展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学生连续多年获得全国临床技能竞赛华中赛区一等奖。二是大力推进协同创新,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学校主动联合国内多家高校、医疗卫生机构以及美国等多所国际知名大学,成立了分子诊断与医学检验技术“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并组建河南省生物精神病学、医用组织再生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以及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研发基地等;与知名企业合作成立河南省干细胞技术与工程研究中心等产学研转化平台,促进一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信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孙宏典

      信阳师范学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秉承“厚德崇实善学敏行”的校训,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的优良传统,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学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切实推进本科教学工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毕业生以“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为人诚实、作风朴实”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调整结构,实施重点学科优势提升工程,启动博士点学科建设培育工程,建立以质量、水平和特色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和资源配置机制,深化专业综合改革,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显著提升。切实推进与科研院所、企业、政府的协同创新,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文化传承等方面成绩显著。已建成3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在优化育人环境上见实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两次花落信阳师院,赢得同行和社会各界称赞。

      南阳师范学院党委书记黄荣杰

      近年来,南阳师范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坚持开展专业指导教育、岗位对接培训、职业素养教育、就业平台建设、自主创业教育、典型示范带动“六位一体”的就业创业教育服务,较好地促进了学生就业创业,“卧龙学子”人才品牌日益响亮。

      学院建立了以国家高级职业指导师、全球职业规划师为引领,以职业指导师为骨干的就业创业指导团队,开展就业理念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开展大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对接培训,使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适当的动手能力训练,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实现了专业技能与岗位技能的有效对接。举办各类校园招聘活动,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便捷服务。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中城市建立了100多个实习就业基地,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通过创业报告会、创业大赛、创业培训班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创业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勇敢地自主创业,在南阳市光电园区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一大批毕业生进入园区,走上创业之路。

      安阳师范学院院长赵卫东

      大力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职责与使命,是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安阳师范学院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是科学定位。学校立足豫北、服务中原经济区、辐射全国,培养应用型人才。二是积极探索。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积极推行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学分制改革;实施招生制度改革,完善招生与就业联动机制。三是优化专业设置。学校进一步优化专业设置,实现了以师范为主到非师范、应用型为主的转变,专业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契合度进一步提高。201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单位。四是加强校企、校地合作。进一步完善校地、校企全方位合作机制,建成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合作平台。充分发挥汉语国际推广基地优势,大力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先后派出120多名教师、志愿者到美国、德国、意大利、泰国等国进行汉语教学,学校当选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试点单位联盟副理事长单位。

      周口师范学院院长刘湘玉

      河南高校如何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归根结底是人才的培养,高校要培养大批的高科技应用型人才;充分发挥区域人才优势,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创新人才,从而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近年来,周口师范学院瞄准我省的中原经济区、粮食核心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结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大力培养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走出了一条转型发展特色之路。坚持学术素养与能力提升并重教育。通过狠抓教学质量,调整优化课程体系,提高学生学术素养和能力,强化学生理想信念和职业道德修养,培养出了以“践行焦裕禄精神的好校长”——张伟、“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李玲以及“郸城一高优秀教师群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学子。加大校企、校地合作力度,主动服务地方发展。学校找准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着力点,围绕地方主导产业做好技术研发,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

      许昌学院党委书记王清义

      在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中,许昌学院紧紧围绕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科研协同创新等核心问题做足文章。一是专业围绕地方需求调整,打造契合地方需要的特色专业群。紧紧围绕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实验区、中原电气谷等产业集聚区及许昌周边区域能源电力、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的发展需求,重点发展电气工程、机械工程等应用型专业,一批具有明显区域产业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业群已经形成。二是人才与企业合作培养,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行业学院新模式。与地方重点企业深度合作,联合举办专业。除了已经成立的瑞贝卡学院,目前正在积极筹建电梯学院、汽车学院等行业学院,以行业学院建设引领校企合作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三是科研根据地方需要来做,构建资源共享的校企协同创新平台。纳米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先进装备制造技术研发中心等与一批区域重点企业联合举办的协同创新平台搭建起来,与企业的联合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

      河南城建学院院长孔留安

      河南城建学院是一所以“服务于城市建设”为特色的本科高校,也是全国以“城建”命名的两所本科高校之一,2012年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高校”。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城建大学”为目标,以服务于“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为己任,着力打造系统的、完备的城建类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在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类、土木工程与建筑材料类、建筑工程管理与造价类等学科专业方面已经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成为我省“城建”领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主力军。

      作为一所本科高校,我们不仅关注“建设什么样的大学”的问题,同时更加关注“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把“培养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人才”作为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并探索形成了“三从一大一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思路,构建了适应区域和行业发展需要的工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努力在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平顶山学院党委书记许青云

      近年来,平顶山学院就推动转型发展进行了大胆探索,提出了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的奋斗目标。在办学定位上,平顶山学院始终着力突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一办学定位,围绕地方性、应用型制订规划,依托地方办学,坚持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互动、学科专业建设与地方成长互动、院系与企业(社区)互动,主动对接黄淮学院地方产业,以地方特色为办学特色,先后与省、国家林科院合作建立了低山丘陵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及院士工作站,与平顶山高压开关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智能开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弘扬挖掘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建立了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陶瓷研究所、“三苏”文化研究所、雅乐团等,发展繁荣了地方文化产业。在学科专业布局上,平顶山学院围绕当地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现代旅游等产业,积极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新设置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化学工程与工艺、生态学、旅游管理等专业,推动学校专业建设转型,有效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

      黄淮学院党委书记杨德东

      黄淮学院虽然很年轻,但她在多方的关心、关怀和关爱下,正在健康成长,不断成熟。坚持奋斗,不畏艰难,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黄淮精神在承办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中得到彰显。这次论坛层次高、规模大,能取得圆满成功,既得益于教育部、省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也得益于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省教育厅的科学指导,还得益于驻马店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论坛不仅对我校的转型发展成果是一次重要展示,而且对全校教职工生精神风貌是一次大检阅,对学校领导能力和执行能力的一次考验;不仅锻炼了干部,培养了学生,而且加强了交流,扩大了合作;不仅学习了经验,而且受到了教育。

      坚持奋斗,不畏艰难,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黄淮精神,是黄淮人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是黄淮学院发展进步的经验总结,是激励全校教职工生加快提升学校转型发展水平,建设特色鲜明应用技术大学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追求。

      黄河科技学院院长杨雪梅

      黄河科技学院作为教育部首批“应用科技大学战略改革研究试点单位”,自试点以来,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实地考察欧洲和我国台湾20余所高校,借鉴国内外应用技术大学成功的办学模式和校企合作经验,创新“本科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多形式、全方位、立体式的校企合作,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合作机制。校企共建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校外实训基地208个,校内实训基地15个;培养双师型教师632名。学校收购了一家企业,成立河南华中星科技电子有限公司,2012年校企合作项目获得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结构调整项目资金316万元;与36家企业、科研院所深度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共同研发8个系列39个新产品;建成黄河科技学院大学科技园,一期工程孵化面积8300平方米,已入驻15家企业,通过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培养了一大批技术技能型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学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院长崔慕岳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是一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学院凝练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一是坚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思想相结合的大学文化建设。学院继承和吸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现代教育思想,结合校情凝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二是坚持质量控制理论与民办院校校情相结合的教学质量控制。结合校情,构建了教学质量监控的评价队伍、规章制度和评价途径“三体系”,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提高。三是坚持以养成教育为主要内容和载体的综合素质教育。初步形成了“制度管理、量化考核、严管慈教”的养成体系,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四是学院坚持以科学管理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完整的管理制度体系。强化责任意识,明确岗位职责,形成了“计划创新、执行彻底、考核严谨、赏罚分明”的行事准则和绩效考核体系,保证了学院的高效有序运转。

      河南大学民生学院院长李文山

      由河南大学与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共同创办的民生学院,立足于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多年来,“师风、学风、考风”建设活动常抓不懈,任课教师中,教授、副教授占37%,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占83.47%;先后在企事业单位建立实习、实训基地50多家,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70多个;学院学生考取研究生的比率逐年提高,目前已超过25%,相当一部分学生考取了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名校研究生,今年又出现了5个明星宿舍,宿舍学生全部考取了研究生;学院生源质量逐年提高,2012年文、理科录取分数高出三本线分别为43分、55分,2013年高出42分、50分。学院声誉不断提升,被推选为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民办高校常务理事单位等等;先后被誉为“全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10强独立学院”、“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河南考生心目中最理想高校”等荣誉称号。

      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董事长李香枝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民办高校要逐渐转变传统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积极创新管理体制,从被动、封闭式的管理模式转向主动、开放式的管理模式,以政府、学生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评价监督模式为导向,培养社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

      创新管理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民办高校发展的动力之源。第一,引入市场机制,不断完善高校管理制度。开展与应用性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实践。以市场为导向,强化行政管理、教学管理与学生管理的创新意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第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能力。注重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相结合,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创业意识,提高创业技能,为学生提供创业的平台。第三,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要创新管理模式,转变人才培养观念,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更多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层次人才。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院长杨捷

      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医学独立学院,学校紧密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积极培养“应用型、高素质、国际化”人才,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绩。

      学校立足市场需求,培育优势专业,突出特色专业。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构建服务型“大学工”体系。学校人文素质教育中心获得卫计委医患沟通技能培训基地资格;成立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学生深度提高职业技能和获取多种技能证书提供学习机会;“牧野大讲坛”、“医者仁心”等品牌活动,已成为学生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积极探索“行业教育模式”,订单培养和对外合作办学成效明显。学校与驼人集团、宝岛眼镜、珠海维登义齿公司等数十家医疗单位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美国克莱蒙特大学、韩国新丘大学、苏格兰格拉斯哥卡莱多尼亚大学等13家院校签署合作协议。学校历届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好评,大批学生考入国内一流院校继续深造。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院长施昌海

      信阳师范学院华锐学院自2003年建校至今,始终坚持“师生为本,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环境优美、校风优良、质量优质”的办学氛围,呈现出校园越来越好、队伍越来越好、质量越来越好、声誉越来越好的可喜发展态势,荣获“中国十大品牌独立学院”、“河南省优秀民办学校”等多项荣誉。新年伊始,学院清醒认识到,促进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贯彻实施这一战略,将会为学院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为师生带来更好的发展前途。新学期初,我院提出了“转、改、建”工作思路,就是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变,推进新的改革措施和新的建设工程;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创新应用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各系纷纷启动和加强校企联姻合作、产学对接的办学模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黄乾

      高校转型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只有这样,地方高校才能真正成为区域发展、产业振兴和技术进步的重要支撑力量。作为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独立学院,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在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具有更加明确的意识和更加坚定的信念。近年来,学院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建设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历史机遇,狠抓内涵建设不放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科学设置课程,不断完善综合培养方案,积极构建经济与管理类创业实用型、机电与工程类技能创新型、艺术与人文类应用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拘一格培养人才,逐步探索出了实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三类人才的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培养出了像河南省大学生创业典型“何永亮”和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赵晓康”这样的创业就业典型,还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李勇

      作为全国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重点建设学校,学校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优良传统,与企业之间实现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资源共享的互利双赢局面。联合94家企业组建“联合办学董事会”,凝炼的“2+1”教育模式在全国推广,实现了人才培养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起重运输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电线电缆制造技术”等专业应运而生,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无缝对接,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成为名符其实的“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今天,学校连续保持了16年的高就业率,稳居全国同类高校前列。与宇通客车、卫华起重等3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好就业、就业好”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杨朝宽

      学校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聘请校外专家利用双休日指导实训课,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针对不同专业开展技能大赛,强化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质“三项基本功”的训练,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和职业发展的适应力。与省人民医院、洛阳正骨医院、省肿瘤医院等联合订单式培养专科护士,探索形成了“工学交替、院校合作、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在2012年、2013年河南省卫生高职教育护理技能竞赛中,参赛选手分别获得前三名和一、二、四名的佳绩,我校蝉联团体冠军。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备受用人单位的青睐,到三级医院就业人数不断增加。学校致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医学教育,连续七次被评为“河南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郭祥谋

      商丘医专将创建校级、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常抓不懈,促进专业建设与课程建设的互动发展。学校依托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构建了医学类、医技类和护理类三个专业群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同时,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学校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形成了“一个核心,两支队伍,三大平台,四个载体”就业工作格局,即以“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为领导核心统领就业工作全局,组建“就业服务队伍和就业指导队伍”开展就业指导服务;搭建“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平台、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建实习基地平台、就业信息发布平台”三大平台;采取“就业教育课程+职前网络学堂+职业咨询+第二课堂”四大载体努力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开封大学校长拜五四

      近年来,开封大学积极探索并构建了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具有开封大学特色的教育教学、考核评价等管理机制。在校企合作方面,强化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作用,学校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形势、新要求,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实施的全过程,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在工学结合方面,创新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订单”式培养,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欢迎,就业率连年达到95%以上。

      开封大学先后被确定为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省首批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立项建设单位等荣誉称号。

      平顶山教育学院党委书记丁永强

      平顶山教育学院立足于培养基础教育师资和地方经济发展急需人才,不断强化内涵建设,更新办学观念,贯彻“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的办学思想,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和职业能力培养,毕业生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对口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逐年稳步提高。依据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2013年度统计数据,我院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度以及毕业时掌握的创新能力水平在全省高职高专院校中位列前茅。学院实施开放办学,与知名企业联合培养精英人才,促进高端就业。2014年,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5名学生光荣入选亚洲博鳌论坛大酒店国宾班,为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等多位亚洲政要进行一对一高端接待服务。

      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穆瑞杰

      作为河南省惟一一所具有轨道类专业特色的高职院校,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凭着60余年的办学积淀,鲜明的办学特色以及卓有成效的办学成果成功跻身于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行列,并先后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就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铁路和河南省“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大力培养铁道、城市轨道交通等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以“订单”方式为社会培养大批高质量人才。学校文理科录取分数线2012年、2013年均超过河南省三本录取分数线,单独招生报考及录取人数在河南省连续四年名列前茅。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已连续12年保持在90%以上,轨道类专业毕业生更是供不应求。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王金台

      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始终贯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教方针,创新管理体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专业设置上,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凝练专业方向。在师资建设上,坚持“内培+外引”,在加强师资队伍学历提升、职称达标、双师素质培养“三大工程”的同时,更加重视引进高水平、高层次人才来校任教。在教育改革上,全面推行“以就业为导向”的411教学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订单培养、校企合作”,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率、收入增长率”。

      近三年就业率分别为98.56%、99.60%、98.78%,始终位居全省高校前列。“出口畅”带动“进口旺”,学院“招生数量连续12年持续增长,报考人数连续6年在万人以上”。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院长董世平

      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如何发展?这是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在突出办学特色上达成了共识。大家普遍认识到,办学特色的重要性不仅表现在它是关系到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建设者的重要前提。为此,学院在完善实践性教学上下工夫,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社会实践模式,在全省30多所监狱和基层司法行政单位建立了教学实践基地,通过让学生与一线干警跟班实习、对服刑的失足青少年开展帮教工作等形式,来检验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学院还加强了实践环节的教学科研工作,力求使教学科研更加贴近司法行政业务工作需求,目前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国际

      近年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按照“校园大职场,企业大课堂”的建设理念,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通过“政策激励、项目带动”调动教师科学研究、技术攻关的积极性;通过内引外联、走出去请进来,向设计院、科研院所“借力”。学院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成功立项13门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不断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将师生技能竞赛机制引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近三年,我院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院共建600余个实习基地,不断提升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能力。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创新国际工程订单班培养模式,招收培养非洲赤道几内亚和印度尼西亚留学生33名。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唐伯武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办学中突出实践育人环节,通过“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职业标准、教学对接生产过程”,以工学结合实现“专业、企业、就业、创业”的深度融合。在职业素质培养上,实施素质拓展教育课程化管理,把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分别设置职业生涯规划实践、素质养成教育与行为教育、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活动、技能训练与竞赛、科技创新五方面内容,通过学分化考核和制度化管理,以素质拓展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学院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就业满意率和用人单位满意率逐年上升,为服务我省军工行业和中原经济区建设作出了贡献,被授予了“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和“全国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院长姬广闻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2010年被立项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以来,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特色和优势更加明显。一是创新了体制机制,形成了由政府、学校、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合作办学理事会、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组建了有80余家行业企业参与的农业职教集团,搭建了科研、教研、师资培训、招生就业等资源共享平台。二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突破,形成了“多学期”、“分段制”、“订单培养”、“工学交替”等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建设了一批校企双主体实训基地;四是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在全国农业类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每年培训各类技术人才达1.5万人次。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党委书记岳俊华

      培养高端旅游服务类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是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的办学宗旨。学院先后与中州国际集团、希尔顿酒店集团公司、开元旅业集团等高端企业开展“契约式”培养,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高端实习、就业岗位。2013年与郑州航空港综合实验区签订“人才培养基地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我们又与美国迪士尼等国际旅游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前不久,希尔顿国际酒店集团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好样的!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一文,介绍我院优秀实习生,在业界及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近三年,我校酒店管理、烹饪工艺与营养等专业的学生“双证书”获取率均达98%以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加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70%以上。毕业生首次就业成功率超过98%。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张桂兰

      郑州职业技术学院进一步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保持了高就业率,提高了就业质量。一是扎实开展订单教育,实现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目前,我院与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开办了“宇通班”、“邮电班”等订单教学班。二是创新实习实训模式,全面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三是校企共做就业指导,引导学生明确就业目标。学院建立了一支以学院就业指导专职人员为主,合作企业人力资源专家与毕业生校友广泛参与的就业指导师资团队,为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系列专题辅导。通过校企合作,开展全方位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提高了学生的适应能力、沟通能力、择业能力,明确了自己的就业目标和就业定位,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就业之路。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刘合行

      作为地方高校,势必要求内部管理机制的跟进,为育人行为提供切实的制度保障。完善管理制度,健全工作机制。把学院制度建设作为提高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的关键,按照完善、创新的要求,全面整理、修订各项规章制度,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切实做到以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依制度办事,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制度体系。弘扬管理文化,创建和谐校园。制度管人管住心,文化管理管住魂。要在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大力弘扬管理文化,强化行为规范管理,践行养成教育理念,进一步推进校园管理文化建设,深入持久地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不断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郑建英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足三门峡、面向金三角、服务大中原”的办学定位,按照“瞄准一个目标、实现两大转变、坚持三位一体、突出四个学会、强化五种意识”的总体工作思路,不断深化改革、持续创新,在加强专业育人的同时,积极建设美丽校园和人文校园,完善“三育人”体系,凸显文化育人特色,为学生创造优美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随着办学规模和内涵效益的协同发展,学院的办学实力逐渐增强,先后顺利通过河南省教育厅的两轮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被评为优秀高职院校,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单位”等多项荣誉。目前学院已发展成为河南省和黄河“金三角”地区办学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高职院校之一。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杨箴红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产学研结合,努力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实用人才。学院实施专家治校策略,学院院长张卫宪教授,任联合国世界粮农组织(FAO)专家组顾问,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是中国青年科技奖和世界自然科学奖获得者,荣获“中国五四青年奖章”,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学院已发展成为一所集普通专科教育、成人专科教育、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为一体的高等职业院校。先后荣获“河南省省级文明单位”、“河南省示范性高职院校”、“21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为周口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大批的优秀科技创新型人才,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院长陈学军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按照省委书记郭庚茂提出的打造职业教育王牌的总要求,坚持改革创新,努力提升学院的发展水平。一是深化合作优特色。推进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凸显高职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二是深化改革增后劲。按照“三改一抓一构建”的要求,认真落实好省职教攻坚二期工程,推进河南省品牌示范院校建设,深入开展“改革提升年”活动,以改革创新促发展。三是深化服务促发展。继续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吸引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产业项目落户济源。做好毕业生就业引导工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输送优秀毕业生。加强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拓展社区教育和社会培训项目,积极参与全民技能振兴、阳光培训工程,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院长王志电

      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在就业形势出现困难的情况下,2013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5%。学院良好的就业情况得益于就业工作的不断创新:一是坚持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形成办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的“招生—培养—就业”联动和院系两级管理,全员参与抓就业的办学与就业工作特色;二是通过“企业新理念、企业工程师进校园进课堂;学校教师、学生走出校园进企业”形成了“两进两出”的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新模式。毕业生“双证书”率达90%以上;三是实施“一把手”工程,形成“院领导统领全局,就业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通力合作,各系逐层落实”的就业全员化新机制,并在校外建立有效的就业网络。

      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院长赵高潮

      水利与环境建设人才的培养是我院的光荣使命和神圣职责。目前我院开设有水利、建筑、机电、信息、资源开发与测绘等七大类40多个高、中职专业。60年职业教育办学的历史积淀,10多年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经验,学院不仅形成了优越的办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也创造了良好的办学业绩和办学信誉,为河南水利建设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学院也因此成为广大考生“心目中的最理想高校”。多年来,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连续被省教育厅表彰为“河南省普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先进集体”。面对新的办学形势,我院将坚持以质量兴校,特色强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广泛开展校企合作,为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河南信息工程专修学院院长陈战勇

      河南信息工程专修学院实施“五变”战略,即招工变招生、技师变讲师、车间变课堂、平台变课桌、理念变文化。突出职业教育,建设“五心”校园,即实践专家治校,企业和社会放心;一线高级技师讲学,学生专业倾心;师生一体建设人文和谐校园,学生学习生活环境称心;学历加技能教育,试点本科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技能与能力同步提升,职业定位准确,自我生活规划有信心;校企合作共建特色专业群,企业与学校两种文化对接,零距离顶岗带薪实习,毕业生就业顺心。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五变”战略推动“五心”校园建设,在积极转型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对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服务中原经济区发展。

      郑州医药专修学院院长王泽民

      高等院校特别是医学类院校若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创立自己的品牌。品牌的形成与发展归根结底取决于社会、企业、家庭的信任与好评。从因果关系上来看,学校的就业质量决定着学校品牌的表现。而良好的就业质量来源于良好的就业机制。为提高就业率与就业质量,每一所医学类高校都应对现行的就业机制进行及时补充与完善,确保机制健全,运转高效,协调灵活,投入到位。搞好就业应围绕提高就业质量做文章,根本问题是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重点应在学校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机制、培养模式、素质教育、评估方式等方面下工夫。要结合实际,务实创新,努力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

      河南工业技师学院院长黄忠兴

      近年来,河南工业技师学院的毕业生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学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生轻松实现就业。4月21日,我院举办了校企合作研讨会,就在新的形势下如何深化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交流,并同与会企业现场签订了人才培养合作协议。我院把校企合作作为改革发展的方向和基本办学制度,通过“冠名招生”、“订单培养”等形式,为用人单位“量体裁衣”、“私人订制”满足专项需求的技能人才,使学生搭上了从入学到就业的直通车。坚持就业导向,使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用工需求“无缝对接”;深化校企合作。学院将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为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郑州铁路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陈虎顿

      郑州铁路技师学院是国有特大型骨干企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举办的一所公办院校。系国家级重点技工院校,河南省示范性技工院校,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开设有铁道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四大类20多个高级工预备技师专业和20个初中起点的高级工专业。建校40年来,我院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追求,与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通、中国核电、中国冶金及多家城市轨道运营公司等大型国有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就业渠道畅通,毕业生供不应求。作为铁路职业院校,有责任、有义务在河南省和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在人力资源强省、强市中发挥重要作用。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院长张道勇

      郑州交通技师学院建校始终把培养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放在首位,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一线技能人才。学院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巩固学院特色专业,加强实训能力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与校外大型企业合作,在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科研开发、技术服务等多项领域深化合作,取得了良好效果,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六年高达98%,对口就业率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满意率达95%以上,这些工作既为学院赢得了良好声誉,为企业输送了大批技能人才,同时也助推了郑州产业区的发展。今后,学院将进一步推进校企合作的力度和深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生管理和德育工作更上新的台阶,为促进中原崛起、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河南新华电脑学院院长吴凤霞

      河南新华电脑学院作为省内IT职业教育领域的先行者,始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近年来,学院在全面调研中原经济区和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对人才最新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对创新专业课程的研发让人才培养从被动需求模式转变为主动出击模式;通过对人才培养路径的优化让人才成长从知识积累模式转为技能应用模式;通过创新管理体制的升级让人才选拔从考试优先模式转变为能力优先模式,力求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与市场的全面接轨,有针对性地提高了技能型人才服务行业发展的能力,破解了青年创就业能力不容乐观的现状与新产业发展人才培养乏力的难题。

      河南省理工学校校长翟邦星

      河南省理工学校是国家级重点中专、河南省职业教育品牌示范学校。现在正在准备迎接国家示范校建设项目的验收。学校坚持贯彻育人为本、德技并重的办学理念,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市场导向,有针对性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我们紧紧围绕企业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标准,培养适应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物流专业连续三年代表河南省参加了国赛中职组现代物流技能比赛,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汽修专业学生今年获得河南省技能大赛一等奖并将代表河南省参加国赛。学校受到了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工作领导小组的通报表彰。

      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书记、校长姜兴国

      为满足外资企业的需求,郑州外资企业管理学校以调研人才市场需求和外资企业员工岗位培训为切入点,以企业用人需求为主导,以学校综合素养培训为主体,按照企业岗位专业人才标准、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等模式,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互利多赢,将学校招生与企业就业实现无缝对接,建立起校企合作深度融合机制。毕业生就业稳定率连续六年达到99.6%。2014年毕业生在一周内100%推荐安置到岗,其中70%的毕业生实现在郑州地区就业,服务于郑州经济建设;30%的毕业生在各行各业为河南经济腾飞无悔地奉献着。2015年毕业生已有81%确定了工作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