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们为什么会“另寻高枝”

  当前,民营医院生存发展存在很多困难。在众多影响因素中,人才缺乏是影响民营医院社会认可度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民营医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目前还存在较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人才怪圈”在作祟

  目前,民营医院的技术人才有一些是从公立医院高薪聘请而来(主要是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还有一些来自于公立医院的离退休专家、大医院改制分离出的中青年医生、与名医院合作而由合作医院派出的专家以及刚从院校毕业的医学生。而一些新招聘的大中专学生,经过几年锻炼,逐步走向成熟后,往往被公立医院招录走,造成民营医院人才队伍稳定性差,流动性大。这样就形成了年老退休返聘的多、年轻刚毕业的多,而经验丰富、知识结构合理的中青年骨干人才少的“哑铃”型人才结构,没有建立起合理的人才阶梯。加上民营医院的薪酬激励政策常常与年轻人关系不大,所以年轻人流动性较大,形成一个“人才怪圈”:骨干层的交接总是在一拨又一拨的退休者中进行,形不成人才梯队。调查显示,一些民营医院医技人才平均年流动率为20%~25%,影响了医疗服务提供和队伍建设。

  忽视自身人才培养

  有相当一部分民营医院注重短期效益和成熟人才的引进,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与业务培训不重视,医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不足,人员知识老化,使得民营医院缺乏后劲。同时,由于民营医院医生继续教育机会缺乏,工作负荷重,可支配时间少,难得有时间和机会完成论文和课题研究,影响到职称的晋升。

  人才招聘渠道单一

  很多民营医院招募人才的渠道就是参加人才招聘会、浏览人才网站和熟人引荐,加之民营医院目前吸引力不大,所以一般很难招募到中层骨干和高层次人才。而且,没有相关的专业机构参与评估和测评,单凭简历和证书,招聘质量难以保证,因此被录用者不能胜任岗位的情况经常发生。

  事业发展平台欠佳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流动最主要考虑的就是专长发挥,一些民营医院把聘请高层次人才当做招牌,但是又没有具备留住这些高层次人才的业务发展和科研学术平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民营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体制等的制约,往往花高薪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专业特长很难得到全面发挥,久而久之,必然产生“另觅他处”的想法和行动,造成民营医院人才引进高成本低效率的尴尬。

  大家谈:

  @鹿车夫:有些人一生无法突破一层纸。职称就是铃铛,对于雄鹰来说,显然是个负担,但是对于宠物来说却是荣耀。自己是雄鹰还是宠物,弄明白了就照各自的路线发展。翱翔的宠物是不存在的,带不了铃铛的宠物确实挺郁闷。

  @知行并进立即例行公事:在“圈养”体制下,社会的认可也是以铃铛大小为依据的。否则,谁请一个无铃铛的去行医?

  @山东五莲:人才都是政策性流动的。

  @云大医院杨昆蓉中医师:民营医院的发展障碍是国家体制造成的。国家不改变体制,民营医院就不会有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