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一句话 孩子从此不开口(图)

  

  漫画单君

  6岁的熙熙就要上小学了,假期里,妈妈给她选择了一个画画班,因为熙熙喜欢画画,可是熙熙并不开心。每天都不愿意去上课,而且拒绝向老师问好,拒绝自我介绍,坐在位子上皱紧眉头,全身一动不动,含着眼泪。妈妈以为是孩子刚进入新环境的反应,但一个星期过去了,熙熙的表现仍然让人担忧:她每天都一言不发,走路老是蹭着墙;不和任何人来往,拒绝用口头、肢体语言和任何人进行交流,每当老师试图亲近她,她总会反射性地往后退,排队时不和别的孩子牵手……

  这一切都源于老师的一句话。以前,熙熙是个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孩子。在家里,她的嘴总是不停。去年,孩子上了学前班,因为总在课堂上讲话,经常被老师批评,一次,熙熙又在课堂上讲话,授课老师一怒之下,撕了熙熙的课本,并罚她站到教室后面,还说了一句:“全班同学都不许和她说话。”

  从此,熙熙只是在家讲话,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出了门,就变得少言寡语,情绪不安;就是在家,只要一遇到批评,就低头不语。更严重的是,每次快走到学前班所在学校的大门时,就会哭闹挣扎,不愿进去,甚至全身战栗。熙熙妈妈因为工作忙,没有过多对孩子进行引导,也没有与学前班老师进行具体交流。熙熙在学前班里呆了半年多,因为不出一言,被同学们叫成“哑巴”。现在,只要进入教室,她就选择不开口。在绘画班里,熙熙画的内容往往都是单个的动物和人物,姿势也大多是手放在胸前。

  专家指导:让孩子从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

  天津市宜童心理训练中心的主任张原平认为,熙熙患有一种被称为“选择性缄默症”的心理疾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患儿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动说话,但在学校“拒绝”同老师或同学说话,是一种以拒绝说话作为应对外界环境的反应。

  选择性缄默症主要是由某些刺激因素如受惊、恐惧、压抑、孤独而造成精神紧张所引起的,许多儿童有早年感情创伤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教育简单粗暴、父母关系不和、受到老师严重指责等等。熙熙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学前班老师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同伴的孤立,让孩子内心受到严重的感情创伤,长期处于恐惧压抑、孤独的环境中,从被剥夺说话的权利发展到选择缄默以带来安全感,并对学校、老师、同学产生了排斥。所以,我们要提醒家长和教师,面对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许大人只是一时冲动,或是当时情绪不好,用了比较极端的方式来“教育”孩子,可是,给孩子造成的伤害是严重的。当成年人“过度”批评孩子以后,应该及时和孩子进行交流,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否则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

  当孩子已经出现这种情况后,家长不要逼迫他们讲话,要改善生活环境,鼓励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家长尽量每天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一起讨论当天的校园趣事和所学的知识,让他在轻松的氛围里,改善对学校环境的印象,减低阻抗。在家人的陪伴和引导下,尽量多的和班里的同学接触、玩耍,邀请同学和老师来家中做客,让孩子在熟悉的环境中同他们进行交流。如孩子主动与别人交流(包括眼神、手势、躯体姿势、言语等)时给以适度的鼓励,请周围的小朋友和老师配合,让孩子感受到别人的爱。玩伴由少到多,慢慢让孩子了解到周围的同学、老师都喜欢自己,都愿意和自己交流,渐渐让孩子从焦虑的情绪中走出来。

  新报记者任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