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不再查验核酸,抗原检测需求井喷,产能及成本成为赛道玩家“业务护城河”
近日来,全国多地优化调整疫情防控相关措施,北京、沈阳、深圳、南京、乌鲁木齐等多地接连发布消息,乘坐交通工具、进入社区商超等各类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其中,北京自2022年12月6日起,进入商超、商务楼宇及各类公共场所,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仅进入密闭场所以及餐饮(堂食)、室内健身、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等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
随着防疫政策优化调整,抗原成为重要的检测手段,抗原检测试剂盒需求端呈现增长态势。据报道,11月28日至12月4日,京东健康的抗原检测试剂盒成交额环比上周增长344%。阶段性需求爆发带动了抗原产品的快速,生产厂商及相关渠道有望在这一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带动公司业绩增长。
后疫情时代,抗原检测的三大核心价值
自今年 2 月起,国内奥密克戎疫情由散发到多发,各地防疫压力增加,相关机构负荷过重。而抗原检测具有方便、快捷、成本低等优势,可以弥补核酸检测可及性较差的问题,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检测压力。据悉,多数抗原检测15~20分钟可以出结果,且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只要一个检测包,居民在家或隔离点均可以自行操作并得到结果。
同时,采用抗原检测还能避免交叉感染风险。资料显示,奥密克戎BA.5的传染指数能达到18.1-18.2,BA.7能达到32,病毒在感染患者五小时后即可能具备传播能力。因此患者在核酸检测过程中也可能会造成传染风险,居家抗原自测则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使有需求的居民能够安全地进行检测。
此外,抗原检测还能够更好地分配医疗资源,保障老人、儿童等易感人群的治疗需求。在12月4日抗原专场交流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应当让70%的人通过居家自测发现病毒,20%家中无条件开展居家隔离的或是出现发烧39~40度症状且上呼吸道有剧烈反应的应由专门的大夫、医护人员移送方舱,另有10%患有心脏病、高血压等基础性疾病的病人应当去医院诊治。
国内市场需求井喷,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各地针对“二十条”不断优化防控措施,政府部门正在逐步推进抗原检测方式的落地,抗原检测试剂需求呈现上升趋势。广州卫健委提出“鼓励家庭自备抗原试剂盒”;北京市卫健委发文鼓励市民做好个人防护和健康监测,用好核酸、抗原检测。
同时,为区分新冠感染与流感感染、保护老年及幼年家庭成员,各地居民自主检测的意愿也在持续上升。12月4日,广东广州、北京等多地药店抗原检测试剂盒需求突然火爆超出预料,货源紧张。美团、京东等电商平台上在售的抗原检测试剂盒产品供应也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数据显示,11月28日至12月4日,京东健康的抗原检测试剂盒成交额环比上周增长344%。
据分析认为,如果国内抗原自检试剂盒正式放开,预计国内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市场单月规模有望达到 280 亿元,再结合中国居民、企业有储备习惯的情况,新冠抗原检测产品采购需求单月或达 560 亿元,年需求将达到 6000 亿元。
不过,在一派火热的表象之下,抗原试剂行业竞争也日益激烈。截至 12 月 5 日,国内新冠抗原检测注册证已批准 36 家,包含胶体金、乳胶及免疫层析、磁微粒化学发光法等方法学。其中,在国内获新冠抗原检测注册证的A股上市公司共有12家,包括、、、等。
市场马太效应显现 产能及成本成为主要竞争壁垒
由于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技术壁垒较低,很多厂商都可以做,其主要竞争壁垒在于抗原检测试剂的生产产能和成本。目前,除了部分头部厂商具备自动化生产线,多数销售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的公司,尤其是未上市的中小型公司,普遍采用人工操作的方式进行生产。
而人工操作的生产方式不仅成本更高,同时也受劳动生产人员数量、生产人员效率等因素影响。通常一条产量在十几万盒的生产线上,大概需要百人以上的临时工人,在冬季务工人员减少的情况下,企业产能将受到较大制约,整体产能远低于头部厂商。
各上市公司抗原检测产品产能
资料来源:各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公开资料 金融界上市公司研究院整理
此外,国内抗原检测产品终端销售价格相比于国外更低,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上海2000多万人口共计使用20-30亿人份抗原,出货价4元,上海政府采购终端价4.5元。
同时,不同于海外市场,销往国内的抗原检测产品不允许代工生产,且需严格的GMP厂房,药监局检查也相对严格。终端价格的压低以及较高的生产要求使得中小企业更加难以与行业龙头竞争,行业马太效应逐步显露。
需求方面,抗原检测产品需求在经历短期的爆发之后,势必会出现较大回撤,长期产品能否持续放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疫情发展形势以及国家防控政策的导向。因此,在竞争步入红海市场、需求增长前路不明、产品价格承压的背景下,未来抗原检测赛道或许只有少数头部企业能够把握发展机遇,实现业绩的新一轮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