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壕”囤抗原有必要吗?专家回应

  抗原试剂盒有必要囤吗?人人都需要购买吗?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概率有多大?如何避免无效检测?

  12月6日下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主任林炳亮教授、感染科庞毅华医生接受了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的采访。

  资料图/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问题一:有必要人人囤抗原吗?

  林炳亮:结合当前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形势,综合国外的使用经验,强烈建议在以下场景中运用抗原快筛作为工具:

  1.所在区、县有高风险区,一周内出现新冠“十大症状”之一;

  2.所在区、县有高风险区,1周内与确诊患者有密切接触(如在其中一方未戴口罩的情况下在密封环境共处,或距离<1米),特别是正在居家观察者;

  3.长期居家老人、残障人士、婴幼儿等不方便外出检测核酸的群体。

  4.决定是否解除隔离的居家阳性感染者。

  而对于不在高风险区,不是密接,也没有症状的人,以及已经感染正在恢复的人,目前都不建议盲目购买试剂卡自测。

  庞毅华:我来解释一下为何不建议上述几类人群盲目购买抗原试剂卡自测。若处于低风险区或者常态化管理地区,做抗原其实意义不大,关键是也起不到筛查病例的效果。

  另外,目前我也是广州黄埔方舱医院医疗队队员,所以也会经常遇到方舱内的一些患者问这个问题:能不能在隔离期间用抗原自测来作为观察病情的一种手段?

  其实这也是没有必要的,因为抗原快筛可能要比核酸检测更早转阴,这就会出现一种情况,你看到抗原转阴了觉得自己康复了,但实际上并没有,仍然存在感染性。这同样适用于已经感染正在恢复的朋友。

  新冠感染后抗原和核酸阳性的时间段有差别

  而对于健康人群来说,更没有必要盲目购买自测了。

  最后,还不懂怎么操作抗原试剂盒的人群,以老人、幼童比较常见,也不建议他们盲目购买自测,很容易因为操作不规范、无人指导等可能导致无效结果。理智运用,客观看待,才能用好抗原快筛,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问题二:自备抗原快筛有科学依据吗?

  林炳亮:新冠核酸检测被各种指南推荐为确诊感染的金标准,但是核酸检测需要在生物安全高级别的实验室由专业检验师操作,完成核酸扩增获得报告需要花费数小时。在超大数量人群需求下,只依赖核酸检测排查病例或决定何时解除隔离,显然力不从心。

  新冠抗原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是一种快速抗原检测(RAT)的方法,不依赖于实验室,可由普通人自行操作, 15分钟内获取结果,新冠病毒RAT在境外其他新冠流行区已获得广泛应用。对于无症状或轻症患者,它能起到及早发现、及早自我隔离的重要作用。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一篇纳入全球152个研究,共计超10万人次样本的荟萃分析结果,提示新冠抗原快筛的准确率如下:

  在有症状感染者中敏感性达73%,反言之就是有27%可能假阴性;无症状感染者敏感性较差,为55%,即45%可能假阴性;特异性方面,有症状和无症状感染者,都达到了99%,也就是说假阳性率不超过1%。

  因此,对于快筛阳性的人来说,无论有无不适,都该高度警惕,及时报备和自我隔离,做好就诊的准备。

  问题三:能否通俗地介绍一下抗原快筛的原理?

  林炳亮:目前常用的试剂,都以新冠病毒核衣壳蛋白(简称N蛋白)作为目标抗原。假设有一份含N蛋白的样本被滴入卡片,会发生什么?N蛋白需要在卡片上“过三关”:

  第一关:加样孔。内含胶体金新冠抗体,可以将它比喻为“警察”,“犯人”N蛋白在这儿被“警察”逮捕形成复合物;

  第二关:阳性杠。内含T抗体,可以看作“法院”。“犯人-警察”的复合物再送到“法院”审理,三者结合成更大的复合物,结果会在此处出现一道杠,表示新冠抗原阳性;

  第三关:有效杠。内含C抗体,相当于“笔录”。一部分“警察”完成逮捕后继续前进,在“笔录”处留下一道痕迹,表示此次逮捕有据可查、合法合规。如果没有有效杠,可能说明样本不够,或者胶体金抗体失效,那么检测也是无效的。

  抗原快筛卡片上每道杠出现的含义(受访者供图)

  问题四:抗原快筛会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的结果吗?

  庞毅华:首先科普一组基本概念:假阳(阴)性。只要是检测设备,有定量检测过程,无论是医学还是其他行业,都有假阳(阴)性的可能。抗原快筛作为一个粗筛手段,也可能出现假阳性、假阴性结果,这不足为奇。

  另外,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相关应用数据分析,假阴性的发生率是远远高于假阳性的。大家不必太过恐慌,比如担心一测就立马变“阳”了。其实大概只有不到1%的情况下出现假阳性。倒是出现假阴性的情况比较多,比假阳性大概多40%。

  举个例子,可能会比较理解为何检测可能会出现假阳(阴)性结果:

  便利店的自动门装有红外探测器,人一靠近,门就打开。如果自动门坏了,太敏感,风一刮门就开。事实上没有阳,却被误报阳性结果,就称为“假阳性”。反过来,人都到了门口,门却没反应,也就是,没把该阳性的结果报出来,即“假阴性”。

  环境因素(风太大)、操作因素(有人踹门)、实验方法(红外线灵敏度太高)、受检测者自身因素(进门人太瘦),都可能造成假阳(阴)性结果。

  问题五:具体说说哪些情况会造成“假阳”结果?怎么避免?

  庞毅华:第一,如果样本中含有大量疏水性物质(也就是不溶于水),例如脂肪、细菌、细胞碎片等,会与加样孔里的胶体金抗体产生疏水亲和力(就像水面上浮起两滴油,它们会逐渐靠近并融合),同样可以产生类似N蛋白的复合物,导致假阳性。

  第二,胶体金抗体自带负电荷,可以吸引带正电荷的N蛋白。但如果样本的pH太低,比如有人刚呕吐完、反酸之后进行抗原快筛,可能就会使得样本中的其他蛋白质偏离等电点而呈现正电荷(例如富含赖氨酸和精氨酸的蛋白在pH<10时就会带正电荷),同样可以吸附胶体金抗体而沉淀,产生假阳性。

  这里额外需要说明的是,有不少网友称吃过橘子后,抗原检测会显示阳性。吃橘子或者喝酸果汁等都是通过食道吞进去的,跟鼻子没关系,不影响鼻拭子,自然也就不会影响抗原的结果。

  第三,样本含有过多的脱落细胞(如过度刮蹭鼻黏膜),或者液体太过黏稠,可能会堵塞或者减慢样本液在卡片上的流动,导致单有阳性杠,没有有效杠出现。因此尤其提醒大家要在测抗原前擤干净鼻涕,不要使得样本太过黏稠。

  第四,不要让卡片长时间外露在空气中,否则可能会让各种抗体变质。

  问题六:有哪些情况会造成“假阴”结果?如何避免?

  庞毅华:如胶体金抗体失效。潮湿环境下,胶体金抗体会无法水解,因此无法暴露出位点和N蛋白结合。卡片太湿润也会导致条带显示不清晰。所以应注意在干燥环境中储存和操作卡片,不要把卡片放冰箱里。

  还有比如捅鼻子捅得不够深,只是浅浅蹭一下,不能采集到足够的黏液和细胞也可能会出现假阴性,正确做法是严格按照说明书,头微微后仰,一手执拭子尾部贴一侧鼻孔进入,沿下鼻道的底部向后缓缓深入1-1.5厘米后,贴鼻腔旋转至少4圈(停留时间不少于15 秒),随后使用同一拭子对另一鼻腔重复相同操作。

  此外,一般来说,建议做抗原检测的最佳时期应是在症状出现的一周之内。若超过一周,此时即使核酸检测呈阳性,可能抗原结果还是阴性,因为这个时候已经产生了抗体,再去测抗原意义就不大了,因此强调一定是在出现疑似新冠症状的一周之内做抗原快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531) 8519 6822。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