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互认的前提是质量啊!有哪些常见影响因素与质控要点? | 专论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 TM)在临床广泛应用已有30多年的历史,在肿瘤诊断、疗效评估、复发监测及预后判断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不可缺或的临床诊治手段之一。随着临床应用的不断深入,检测方法的不断改进,新项目的不断推出,在肿瘤标志物的实际应用中发现许多与临床病情和症状不符的情况,常常受到临床医生的质疑,需要更多的诊疗手段进一步验证。现根据行业标准、相关指南及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的问题,结合文献报道资料,对肿瘤标志物在检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阐述,以供商榷。
01、样本状况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
1.标本溶血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标本溶血对许多检测结果有影响。在TM项目中也同样存在,如溶血可使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结果升高,使α-L岩藻糖苷酶(AFU)结果偏低。因红细胞和血小板胞内存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标本溶血可使细胞膜破裂NSE释放到胞外,血液中NSE浓度增高。因此,血液标本在采集时尽量顺畅,送检时避免震荡,接收后及时离心,尽快检测。
2.标本储存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标本离心后应及时检测,如不能及时检测,应保存于4℃冰箱中,24h内有效,当天不能检测的标本储存于-20℃冰箱内保存;如须长期贮存的标本应在-70℃冰箱中保存,复融时请注意温度,避免反复冻融,避免热处理,以防蛋白质变性,造成结果偏低。酶类和激素类TM不稳定,易降解,应及时检测或离心分离血清后低温保存。此外,采样管内的促凝剂可干扰某些TM的结果[1]。
3.标本污染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呼吸道分泌物、唾液、汗液、皮肤屑等污染标本可使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和癌胚抗原(CEA)检测值变高。大多数TM为蛋白质,可被蛋白酶和神经胺酶分解,故标本应避免微生物污染。
02、生物学因素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
1.不同性别和年龄对TM水平的影响:多种TM在不同性别和年龄人群中所测的结果有所不同。人附睾蛋白4(HE4)中国人群参考值多中心研究结果显示[2],中国表观健康女性人群的总体参考值与西方表观健康女性HE4水平略有差异。随年龄的增长,HE4随之升高,绝经也是影响HE4的一个主要因素。男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糖类抗原199(CA199)、糖类抗原153(CA153)、CEA等也可能升高。研究结果表明,60~99岁健康个体中至少有40%的个体CA199、CEA、糖类抗原724(CA724)、CA153、甲胎蛋白(AFP)和PSA出现一项升高。铁蛋白男性高于女性,绝经后妇女可逐渐升高。因此,应建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参考区间。
2.生理状况和良性疾病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部分妇女在月经期CA125和CA199可升高。妊娠期的甲胎蛋白(AFP)和糖类抗原-125(CA125)等明显升高,CEA可轻度升高。CA199、CA125升高还见于女性生殖系统疾病,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畸胎瘤、子宫肌瘤、卵巢皮样囊肿、卵巢黏液囊肿等[3-5]。长期抽烟者CEA、CA19-9可能升高。肝功能异常、胆石症、胆汁淤滞等均可造成CA199、CEA等升高。慢性肝炎、肝硬化AFP可升高。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细胞角蛋白 19 片段(CYFRA21-1)、SCC、β2-微球蛋白(β2-MG)、CA125可升高[6]。脑部外伤、脑部疾病患者脑脊液(CSF)中可出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升高。皮肤湿疹、银屑病、红皮病等可出现SCC升高[7-10]。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增加,CEA、CA19-9水平随之升高[11-12]。良性疾病如结核、心肌炎引发的心包积液、多浆膜腔积液中CA125明显升高[10]。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感染、肺间质病变及肝功能异常者血清CA125、CA19-9、CEA、AFP及CA153也可出现异常[13]。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病情活动明显时血清CA125水平升高[14]。矽肺患者血清CA125、CA19-9水平升高[15]。某些发热性疾病,如家族性地中海热可出现CA724升高[16]。发热伴咳嗽可使SCC升高。男性前列腺增生肥大时PSA可升高。
03、诊疗措施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
肛门指诊、前列腺穿刺、前列腺按摩、导尿和直肠镜检查后,血液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和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可出现升高,建议2周后再复检。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炎也可使PSA升高[17]。乳房触诊可引起某些人泌乳素升高,与触发下丘脑-垂体-性腺轴有关,1周后复检可与垂体瘤鉴别。
04、药物对TM检测结果影响
许多营养品可能造成TM异常,如灵芝孢子粉、螺旋藻片、金蝉花等使CA724、CA19-9升高,但有个体差异,应注意甄别。痛风患者服用秋水仙碱、非甾体类药物可引起CA724升高,且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与秋水仙碱引起的急性胃肠道不良反应有关[18]。抗雄性激素治疗前列腺癌时可抑制PSA产生,导致检测结果偏低。某些抗肿瘤药如丝裂霉素、顺珀等可导致PSA假性升高;化疗初始可引起TM一过性增高,如细胞毒药物(如5-氟尿嘧啶)治疗肿瘤时,可使CEA升高,可能的原因是药物杀死肿瘤细胞后,细胞裂解释放出相关TM物质,导致外周血TM浓度升高[1],治疗有效时可逐渐下降。单克隆抗体或某些免疫治疗如DC-CIK、CAR-T等治疗的患者,TM可能会出现假性升高。对于因药物引起的TM检测结果异常,建议停药后随访,动态监测。
05、被检物浓度及嗜异性抗体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
1.“钩状效应”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受抗原抗体的性质、活性、效价、反应比例及环境(如电解质,pH值,温度)等多因素影响。当检测高浓度样本时,常会出现“钩状效应”,使检测结果偏低。要消除这种干扰,可对样本进行适当稀释后复检。
2.携带污染:当测定高浓度标本时,携带污染成为导致假阳性的潜在问题。特别是紧随在高浓度标本后的标本,若出现偏高结果时,应复查以排除携带污染。目前,许多自动化流水线检测仪器无法确认其前一标本是否高值,故审核时应注意检测结果的历史回顾或查阅诊疗状况,减少错误报告。
3.嗜异性抗体对检测结果的影响:在健康人群中约3%~15%的人体内含嗜异性抗体(HAMA)[19],可与免疫球蛋白的Fc和Fab表位结合,而不与抗原结合位点结合,虽其亲和力较弱但嗜异性抗体(尤其是人抗鼠抗体)的存在可在两种鼠单克隆抗体间起“桥梁”作用,导致TM浓度假性增高。对于有动物密接者或有被动物咬伤史者应尤为注意。处理方法可在样本中先加入中和抗体,如提纯的鼠 IgG或聚乙二醇( PEG) 以沉淀样本中的异嗜性抗体,可减少干扰。还可以采用标本倍比稀释后再检测,如结果不升反降,可能有嗜异性抗体存在,也是一种初筛手段,适合基层医院实验室应用。
06、不同检测平台对TM检测结果的影响
目前TM的测定方法多样,试剂良莠不济,关键问题是除少数项目如AFP、CEA、PSA、HCG外,其他均没有国际标准品,尤其是糖类抗原类,不同的厂家使用的单克隆抗体针对抗原的位点不同,又缺乏统一的抗原成分、校正品和参考方法,无法标准化,常常导致检测结果相差甚远,这给TM测定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化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对患者进行连续监测中要特别注意,应尽量在同一实验室使用同一方法、同一仪器和同一厂家试剂盒进行测定,避免因分析系统不同而产生误差,影响疗效的判断。同时实验室也要严格执行室内质控标准,积极参加室间质评。
综上所述,TM检测在目前难以达到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现状下,检验人员除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质量管理外,还应了解影响TM检测的各种因素,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结果与临床不符时,应及时与临床医生和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诊疗历史和生活方式,不断积累经验,尽量避免错误报告,使TM在肿瘤的诊治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健民.影响肿瘤标志物检测的因素[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5,28(4):352-354.
[2]Yaping T,Chuanxin W,Liming C,et al. Determination of reference intervals of serum levels of 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 (HE4) in Chinese women[J].J Ovarian Res,2015,8:72.
[3]Balaban YH , Simsek H,Yilmaz R ,et al. Tumor markers in familial mediterranean fever and their correlation with the frequency of attacks[J]. Clin Exp Rheumatol,2008, 26(4 Suppl 50):S114-116.
[4]Pyeon SY,Park JY,Ki KD,et al.Abnormally high level of CA-19-9 in a benign ovarian cyst[J].Obstet Gynecol Sci,2015,58(6):530-532.
[5]Pandey D,Sharma R,Sharma S,et al.Unusually high serum levels of CA 19-9 in an ovarian tumour: malignant or benign[J].J Clin Diagn Res,2017,11(3): QD08-QD10.
[6]韦秀芳,阮素莲.肾病综合征治疗前后血清CAl25水平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24):141-143.
[7]朱君秋,赵洪,张宇等.肿瘤标志物在老年慢性肾脏病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因素分析[J].老年医学和保健,2015,12(1):31-34.
[8] Arik N,Adam B,Akpolat T,et al.Serum tumour markers in renal failure[J].Int Urol Nephrol,1996,28(4):601-604.
[9]顾宗元,胡宏,王磊等.影响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因素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3,8(1),11-12.
[10]陈键华,倪润州,肖明兵,等.血清CA125检测在腹水性质分析中的诊断价值[J].江苏医药,2007,33(5):441-442.
[11]王莉华,王怡,彭超,等.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前后肿瘤标志物变化及其影响因素[J].实用临床医学杂志,2021,25(5):91-95.
[12]席燕,王月香.老年人血清肿瘤标志物表达及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16):3883-3884.
[13]张敏敏,周玮,谭薇,等.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及其意义[J].山东医药,2019,59(27):25-28.
[14]陈莉莹,孙华瑜,巫斌,等.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CA125变化初步探讨[J].吉林医学,2008,29(3):217-218.
[15] 陈晔,吉卉霞,高玉龙,等.中老年男性矽肺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和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2021,42(19):2414-2417.
[16]Trape J,Filella X, Alsina-Donadeu M, et al. Increased plasma concentrations of tumour markers in the absence of neoplasia[J]. Clin Chem Lab Med,2011,49(10):1605- 1620.
[17]赵春生,裴春红.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检测肿瘤标志物的影响因素和联合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1,9(7):37-38.DOI:10.3969/j.issn.1674-6805.2011.07.028.
[18]章丽和,金珍木,李素蘋.秋水仙碱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肿瘤标志物的影响[J].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2):154-156.
[19]蒋利君,黎宇,戴盛明.异嗜性抗体对免疫测定干扰的研究进展[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1):68-72.
编辑 | 丁梦菲 蔡懿培
原文以《临床肿瘤标志物检测中常见影响因素与质量控制要点》为题发表在《临床实验室》杂志2022年6月刊专题“恶性肿瘤实验室诊断”专论版块